結語:心理健康成為現時 需直面的社會挑戰

2020-08-19 09:26馬群芳
澳门月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專業治療人員

馬群芳

1、全球在疫情下,心理健康會否成為現時需要直面的一個社會大挑戰。您認為本澳應否加大力度關注及推廣精神健康?以及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重建工作?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政府在抗疫工作做得很好,但社交隔離又造成另外一個問題,一部分市民得不到家人的幫助,及時的介入,就容易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故大力度關注及推廣精神健康以及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重建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

澳門心理學會程美珍理事長:疫情還在持續,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深遠,加大力度關注及推廣精神健康,以及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重建工作,是大家必須去正視的社會工作。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雖澳門至今百多天沒有疫情個案,但鄰近香港仍處於爆發期,無形中加大一部分本澳居民的心理壓力,所以,關注疫情後的人群心理週適工作非常逼切,而且,比起說心理重建,市民更需要的是心理調適,需要關注疫情下的短期心理調適及長遠心理影響。

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隨着近年社會大眾對精神健康的認識和關注不斷提升,相信澳門可以進一步普及教育,並且優化和提供方法讓市民如何保持精神健康。

2、目前社會疫情趨於平緩,疫情下民眾情緒影響是否得到舒緩?對哪些群體帶來的影響最大? 社會上的關注度是否足够?各界應如何應對?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主要是醫療前線工作者、長期病患者長者、和親人關係疏離者。還有經濟收入受影響的失業人士及家庭成員,都是需要幫助的社群。

澳門心理學會程美珍理事長:尤其要關注幾類人士,包括:身患疾病的人群;和病患有接觸的前線工作人員;長者和小朋友;受疫情影響失業或經濟收入來源受影響人士等。我們亦可透過建立友善的環境,有助改善自己及別人的情緒,為彼此帶來愉悅感受。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企業主動留意和增加關心員工內心需要的措施,如透過若企業有僱員支援計劃,主動向員工定期提供心理健康講座、心理支援熱線等內部心理健康支援計劃,就顯得很重要。疫情下,正是一個著手關注心理健康的時機,為未來經濟復蘇做好準備。

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本澳市民的情緒相比疫情初爆發時緩和了不少,但隨着鄰近地區和全球的疫情持續反覆,預計民眾的壓力情緒會持續一段時間,有幾類人群的心理狀況特別值得關注,包括患者、照顧者、前線服務人員、醫護人員和因疫情影響生計的市民。

3、您認為本澳精神健康專業人員(包括社會工作者丶心理輔導員及心理治療師等)是否足夠?以及是否需要支援?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作為業內同工,我希望,精神健康專業人員自身要做好調適自身的狀態;另一方面,不同專業機構團體互相的支援也很重要。本澳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是否足夠?我認為還有改善空間,特別是心理及家庭支援服務方面的人員。

澳門心理學會程美珍理事長:現時本澳有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在不同的範疇提供相關的專業服務。我比較關注心理專業人士容易受替代性創傷影響。另外,獲得所屬單位的主管、上司對專業人士的工作關懷,提供行政支持也很重要,這些支持均有助專業人士將工作做到更深更廣。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社會工作者、心理輔導員及心理治療師幫助求助者過程中,容易有替代性創傷,需要有更多的自我關懷和他人的體諒,否則會影響到自身的身心健康。除了吸納海外回流的人才外,本澳更有必要培育高質的心理治療師及其他精神健康專業人員。

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這也要視乎政府及社會對這些精神健康專業人員的需求才能比較,我認為這班專業人員是需要支援的(無論疫情爆發與否),協助他們釋出在工作時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或疑慮。

4, 參考其他地方的經驗,有哪些我們可借鑑的?以及您有哪些建議?

浸信會澳門愛羣社會服務處羅寶珍博士:澳門在處理疫情前期及後期各方面工作做得很好,很多方面都可以視為其他地區參考的經驗。包括:政府防疫抗疫工作取得成功的經驗;在開學前後為駐校校工、學生教員提供輔導; 教青局為學校服務機構提供了指引;在社會服務工作方面,疫情期間,社工局為各合作機構提供明確的指引。

澳門心理學會程美珍理事長:不論中國內地、台灣、香港都有相對成熟的應對經驗,值得我們參考及發展,比如透過科技,建立手機應用程式;構建成熟的心理專業人士隊伍,加大對專業人員的培訓及建立督導制度。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未來澳門政府若有心做更多的心理健康推廣,可從推廣心理健康納入醫療保險的制度著手;同等重要的是重開本地高等院校的臨床心理學課程,不止是培養人才,更重要心理健康議題的研究。

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精神健康的關注應由政府提倡教育和推動,而業界亦可參考大學的專業意見和技術提供,三方共同推進,多軌同步發展,為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持續提供軟硬件的支援。政府的支持和參與擔當著重要的角色。

一眾受訪嘉賓就各個議題帶來了各個界別的專業聲音,當中,亦有很多值得政府去參考的意見。四位受訪者一致關注心理專業人士容易受替代性創傷影響,呼籲精神健康專業人員自身要做好調適自身的狀態。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劉振峰主任提議,政府可從推廣心理健康納入醫療保險的制度著手;來自聖若瑟大學社會科學及教育學院郭展謙教授更提到:精神健康的關注應由政府提倡教育和推動,而業界亦可參考大學的專業意見和技術提供,三方共同推進,多軌同步發展,為精神健康專業人員持續提供軟硬件的支援。

本刊認為,通過一眾受訪嘉賓帶來對疫情下民眾情緒變化的關注,可見,目前社會疫情趨於平緩,但疫情多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對社會個群體的情緒影響卻未能讓人寬心。而目前政府與社會在這方面的意識,以及在這方面的工作並不充分。未來仍有待政府和社會團體合作並了解充足,才能最好地對症下藥,以制定相關的針對性支援方案。

猜你喜欢
專業治療人員
新文科背景下翻譯技術與本地化管理微專業建設實踐
完形填空一则
《2018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發佈就業軌跡發生哪些變化?
名氣可用用在哪裡?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