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的瑰宝

2020-08-19 12:53李长芳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0年24期
关键词:瑰宝文化遗产习近平

李长芳

适用主题:开放包容;文化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文化觉醒与文化自信……

2020年5月11日傍晚时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实际上,过去几年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多次将考察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也做出了很多关于文化遗产应如何传承、保护、利用的论述。

思维着力点:

1.管理保护文物。不能丢了文化这个“魂”“保护好我们的国粹”“讲好敦煌故事”“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重视研究历史。从传统中汲取养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我们了解认识历史,谨记历史教训,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才能少走弯路、错路,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

3.传承展现文化。文化,幸福生活的精神滋养;让传统文化流行起来是最好的传承。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所展现出的强烈的家国情怀、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天下一家的人类视野,不都闪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么?

4.交流彰显文明。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新时代,文化也是开启“外交”之门的一把钥匙。在古城西安同印度总理莫迪追溯中印古代文化交流,在雅典卫城博物馆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鉴往知今话未来,在意大利同孔特总理共话千年古城的保护传承,在法国同马克龙总统谈到论语……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拉近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5.文化是最好的基因。“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越深的积淀,才有越强的自信。当前,国内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各种困难挑战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也向外界传递出了增强“四个自信”的明确信号。

6.发展激活遗产。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各地博物馆充分利用现有馆藏文物资源,利用数字资源,通过网上展览、直播看展、网上讲堂等方式,提供更多优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探索博物馆创新发展,继续在微信公众号推出文物展示讲解和线上展览。这些都将成为打开博物馆的新方式。

适用素材:

1.樊锦诗:我心归处是敦煌。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人们亲切地喊她“敦煌的女儿”,她却说:“我其实也想过离开。”然而,在每一个荆天棘地的人生路口,她都选择了坚守。“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

2.梁思成与林徽因:林徽因与梁思成是中国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为中国建筑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过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他们想挽救的建筑通常都超过数百年的历史,这些建筑通常年久失修,而且散布在遥远的地方。许多时候,他们必须途径环境恶劣的农村,“我们戴着厚厚的口罩掩盖口鼻,在完全的黑暗和难耐的秽气中好几个小时地测量、画图和打开闪光灯照相。”

3.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家宝藏》的国之重宝,《百心百匠》的民间遗珍,明星担纲“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形式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有着向国宝鞠躬、向匠人礼敬的谦卑姿态,有着贯通古今、求索国魂的虔敬气场。让人们与文化长谈,何尝不是我们这代人对文明的守候?”正如《人民日报》时评所说:我们的先人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绚烂如画,优雅如瓷,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开始吧——铺陈的是传奇,激荡的是国魂。

时文速递:

让人类文明的瑰宝绽放新光彩

□董璐

文化遗产的背后,承载着历史的发展脉络,彰显着文明的无限魅力。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目前拥有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如此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背后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不可估量。保护好这些人类文明的瑰宝,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对于文化遗产,保护是前提,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保护,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守土有责,切实担负起保护遗产的责任。同时,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支持考古、开展研究、加强保护。此外,还要通过课堂教育、校外教育、公共教育、公共考古等多方面措施,动员全社会,形成保护、传承和利用文化遗产的更为深远的力量。

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守护好人类共有财富,是一份深沉的文化觉醒与文化自信。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自古以来,文化便是沟通的桥梁。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班超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我国大量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向全世界宣传、推广,得到世界的认可和欣赏,有利于更好地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了解和信任,推动各国各地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一个对遗产心存敬畏、对文化充满自信、在传承中不竭创新的中国,必将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人类社会永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书写文化遗产保护新篇章,让人类文明的瑰宝绽放新光彩。

(选自新华网)

总评:文化遗产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生动再现。它记录着历史,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是人类共有的财富。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更离不开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永续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作者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提出让人类文明的瑰宝绽放新光彩的观点。作为文明古国,保护文化瑰宝,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是沟通的桥梁,对遗产要心存敬畏,对文化充满自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文章层次清晰,从文化遗产的价值到如何保护文化遗产,说理严谨、有深度,语言精练。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瑰宝文化遗产习近平
与文化遗产相遇
惊世发掘,瑰宝无数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文化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