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辩性思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0-08-19 05:05李贤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摘 要】对于初中生来说,具备审辩性思维是高效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帮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历史问题时形成独立的观点和看法,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中的文化内涵,并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更充分地吸收知识。本文就审辩性思维在初中历史中的实践作出分析,望提出有效见解。

【关键词】审辩性思维;初中历史;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42-02

审辩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是逐渐发展的。历史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审辩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初中历史教材,通过构建有丰富形式的历史课堂,让历史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同时要引入课外拓展历史知识,帮助学生锻炼审辩性思维。

一、立足于初中历史课本教材,提高学生的思维广度

历史知识广泛存在于当前社会环境当中,历史所具备的综合性使其能够在很多领域中不断延伸。由此可见,历史知识的广延性决定了历史教师需要通过历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维广度的基本教学任务[1]。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需要着重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从局部到整体地分析历史问题,辩证地对待历史,宏观地看待过去和未来,对历史事件的共性进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实现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辩证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思维广度获得拓展。

如在学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笔者向学生提问:“在1840年至1864年间发生了哪些战争?”学生根据历史教材很快地回答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这时笔者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的发生对我国社会制度的影响有哪些?这些事件所存在哪些共同点?”。教师的点拨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历史知识点,熟悉地掌握签订条约内容、战争影响、斗争的意义,对历史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辩性思维水平和学习信心。

二、通过历史问题引领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

一直存在一个客观的看法,即“历史是不存在主观性的学科,因为历史事件都是史实,不能对其多加评价”[2]。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历史教材、历史资料反应的是历史教授、历史学家、书本作者对历史的理解,是通过文字的合理组织形成的适用于群众阅读的历史知识文章。因此,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通过引领和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对所学的历史事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实现相互启发,并进行深入思考,在探讨中提高自己的审辩性思维。

如在教学《马关条约》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与《南京条约》《辛丑条约》进行适当的对比,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总结“条约的内容有什么异同点”,以及思考“条约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造成了什么影响”等。对比记忆知识内容,使学生既可以在合作和讨论中实现对多个历史知识点的熟悉掌握,又能对当时的社会问题以及革命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辩性

思维。

三、巧妙设计历史辩论活动,促进学生提升审辩性思维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开展辩论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审辩性思维。历史教师应开展多样化的历史辩论活动,让学生有更大的能力展示空间。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只管不停地传授知识,学生只是作为接收者在听课。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汲取历史知识的有效性很難得到保证,难以得到审辩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而巧妙设计历史辩论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能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体,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当中,进行更加深入的

学习[3]。

如在教学“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时,笔者先让学生充分预习,然后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以学生的问题为基础进行拓展和延伸。笔者向学生抛出问题:“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同学们知道我们国家的民族格局是什么吗?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反映了哪几个地区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观点和见解。之后,笔者让学生结合学习兴趣和历史理论,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的严谨性思维和审辩性思维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四、注重课堂内外教学的结合,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对于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当中,课外历史知识的拓展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课堂内外教学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

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历史知识的补充学习,让学生对于历史问题进行适度的钻研,这样学生的审辩性思维也会通过不断地汲取知识得到一定的锻炼。在课外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讨论活动,让学生自己决定对于历史知识或者历史事件的研究方向,通过自由组合进行合作探究,这种组织形式更能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4]。教师可以通过与历史教材知识结合,也可以运用网络搜索到的历史资源进行历史知识的拓展,还可以利用图书等途径获取历史资料,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结合,这样学生对历史问题探究的欲望才会更加强烈,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强化,有利于保证学生能在实践中得到审辩性思维的锻炼,获得历史知识充盈的补给。只有将课内和课外的教学紧密联系,才能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发展推进,历史教师需要主动地探索和应用新兴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审辩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洞察力,让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当中。通过提高学生的审辩性思维,实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梅,夏辉辉.挖掘教研活动价值寻找教研发展力量——广西中学历史教研活动掠影[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01).

[2]魏鑫彦.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36).

[3]童舒婷.用审辩式思维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5).

[4]陈裕斌.审辩性思维培养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20).

【作者简介】

李贤江(1967~),男,汉族,山东胶州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历史。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历史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