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P语篇认知能力与口译输出关联迁移增效性实证研究

2020-08-20 12:11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口译语篇学术

(云南大学 外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一、引言

从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方面来看,2011年对中国翻译协会口译培训班的36位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口译教学中对学生的语用能力培养不够,学生的语用能力也不强(鲍晓英&钱明丹,2013),口译教学成效依然有待提高;口译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将会受到所处语用语篇环境的影响;而学术英语正是系统培养学生特定的话语社团语类语篇能力的课程;从我国各大高校学术英语课程现状方面来看,高校对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越来越重视,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高校已开设各类学术英语课程(廖雷朝,2019),学术英语课程的发展是一个趋势;基于该现状,本文旨在研究学术英语语篇语用能力的培养会否对口译能力产生关联性和增效性。

(一)研究背景

1.学术英语EAP

学术英语EAP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英美国家随着国际学生的不断增多,开设了许多“任何与以学习为目的的相关英语教学”的课程(Dudley-Evans&St John 1998)。学术英语课程最初旨在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所需的“共同学习技能”提供语言支持(Dudley-Evans&St John 1998)。最初的EAP研究成果是由Barber在1962年的EST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语篇研究。在我国,杨惠中等于1978年首先引入了“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Jordan (1997)后来将EAP分为EGAP (English for 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即通用学术英语;以及ESAP (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即专门学术用途英语。21世纪初,Bhatia (2004)年提出了学术背景下的语篇世界的复杂性,动态性,发展性和不可预测性。而我国现各大高校学术英语开设的课程大致包括EAP 读写,EAP 听说等。这些课程对口译学科具有映射(mapping)和预设(presupposition)的作用,且具有关联迁移和增效作用(康志峰 2016)。

2.口译能力

口译能力是一项外语学习者的高级能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形式的涉外活动与日俱增,然而对于口译能力一直存在错误的看法,即认为具有了较高的双语水平就一定能胜任口译工作,但是事实却恰好相反(黄莉,胡荣等 2005)。跟踪调查发现,获得高级口译资格证书的考生中仍有60%以上的考生不能胜任高级翻译工作(康志峰、丁卫国,2002)。种种证据表明,语言能力并不等同于口译能力,未来口译研究和教学的重心仍应侧重于如何发展学生的口译能力,以实现学生从双语者到口译员的跨越。然而目前针对该方向的研究几乎不多见,大多还是围绕口译心理理解过程的研究(黄莉、胡荣等 2005)。刘和平(2001)提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体现了特定民族的思维特征。因此,本研究试图从EAP 背景下的语篇认知角度来探究其在汉英口译输出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相关认知语用学及语篇理论支持,并提出假设;第二部分介绍研究设计以及方法;第三部分进行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四部分探讨研究启示,总结全文。

(二)理论支持

1.关联迁移理论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Sperber和Wilson 于1986年提出的认知语用学理论,指说话者与即时语境(instant context),话语本身(utterance)与听话者的关联(熊学亮 2007)。而口译正是体现了话语者与即时语境,话语本身通过译员产生的与听众之间的关联(康志峰 2016)。而语言迁移理论(Language Transfer Theory)主要指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学习现象,梁宁建(2009)指出,迁移指的是先前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产生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美国学者I.M.Royer(1979)提出认知迁移说,认为迁移发生的基础在于记忆中相关的信息以及技能,并且领会是学习中迁移产生的必要条件;Ausubel 于1963年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他认为,认知结构的特征对于迁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新知识的正迁移。

2.篇章性句干主导理论

篇章性句干(Textual Sentence Stem,以下简称TSS),是张乐,李晶洁(2012)提出的小句层级上表达篇章意义和态度意义的半固定短语序列,可以为学术语言教学和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Pawley &Syder(1983)年曾提出“词汇化句干”(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他们发现,人在即兴说话时可充分解码的最大单位为小句(clause),相当一部分是作为整体储存在记忆中成为“记忆序列”(memorized sequence)。一个句干一般由3 部分组成:1)stem:包括主语和谓语——必要元素;2)inflection:可变元素的具体实现形式;3)expansion:扩展元素——可有可无(张乐,李晶洁 2012)。 例如以下3个句子可抽象为句干(Pawley &Syder 1983):

1)I’m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2)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3)Mr.X is sorry to keep you waiting all this time.

Stem:NP be-TENSE sorry to keep -TENSE you waiting

Swales 于1990年提出,在各自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学术研究人员在不同程度上隶属于一定的话语社团,共同的目标,交流机制,文类形式和词汇系统形成了高度循因性的交流系统。 张乐,李晶洁(2016)将学术英语文本中高频出现的,用于表达话语社团认可的语篇意义和态度意义的句干统称为“篇章性句干”,并认为“篇章性句干”使学术论文中的命题信息有序流动,是撰写论文必不可少的惯例化用语。

3.口译动态理论

言语行为是动态的,有语境变化的空间,不可能缺少语用维度(魏清光&丁卫国,2011),口译中的语境,态度,语速,语调等时时都处于变化当中(鲍晓英&钱明丹,2013),因此口译特殊性就体现在动态过程中将语言与相应的语篇情景联系起来,体现的是一个交际性的行为,整个过程属于动态的解码,以及推理过程。

(三)假设

掌握学术英语篇章性句干是融入该话语社团的重要一步,因此,在教授EAP 读写课程时需有意识地参考国外较为普遍的语类语篇教学法,总结学术英语固定套路,引导学生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学术英语篇章性句干,并鼓励他们模仿真实材料,写出自己的东西;这些篇章性句干的使用受具体的语境,语言本身,以及学术文章的受众的影响;而口译作为一种解码和编码的活动,口译和即时语境,话语本身以及听众也有很强的关联性。根据迁移理论,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EAP语篇认知能力的提高是否能对英语口译输出产生迁移影响?该迁移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

我们不妨提出假设:EAP语篇认知能力与口译输出水平具有关联性,且对口译输出具有增效性。

为了证实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增效性,需要以下实证研究来进行检验。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该实验的对象为2019级秋季学期非英语专业的两个班中筛选出来的共24名学生。其中一个班原有44名学生,从中筛选出班内口译考试90分以上的共12名学生构成实验组,结果如下(参见图1)

图1 实验班学生口译能力测试结果

研究者在筛选出12名同学之后,针对该组学生进行了EAP篇章性句干训练,有意识的培养其语篇认知能力。

另外一个班原有43名学生,从中筛选出班内同样的口译考试90分以上的12名学生作为对照组,结果如下(参见图2):

图2 对照班学生口译能力测试结果

研究者在筛选出12名同学之后,该班学生未接受任何EAP篇章性句干训练。以下,是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人数进行的数据核准(参见表1):

表1 实验组及对照组人数调查表

(二)研究材料

张乐,李晶洁(2012)将学术英语主要语篇行为归纳为聚焦(Focusing),呈述结论与观点(Concluding),引用(Citation),以及篇章指示(Text Deixis)四大类型。现将以上四类语篇行为的篇章性句干(TSS)型式归纳为以下八大类(参见表2):

表2 学术英语主要语篇行为及其句干型式

在国际学术会议中,宣讲者主要通过以上八类篇章性句干型式表达主要观点,本实验的测试材料为一篇能综合表述一篇论文大意的摘要部分。该材料源于学术英语写作教材 College English Creative Writing for Academic Purposes,该材料比较规范,包含了以上四种语篇行为。以下为该实验测试材料,分为英译中和中译英两类:

1)该调查旨在研究大学毕业生在他们工作第一年的经历和看法。

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了来自于五个国际性大学的435个学生的调查结果。

3)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年平均工资为四万五千美元。

4)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main factors that the subjects considered when selecting their jobs were salary,benefits,the nature of the work,and care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5)As mentioned earlier,since many graduates experienced problems with the application process,it is recommended thatthe ISA engage a team of business English consultants to conduct research into the jobhunting process.

6)问题在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

7)保持森林生态平衡,并不等于不能采伐,问题是怎样合理采伐。

8)问题是研究者应该有明确的学科意识,不要忘记了他们之间的界限。

(三)研究方法及步骤

为了将学生汉英口译输出的结果量化,本研究参考了蔡小红(2001)提出的研究方法,将被试的输出语从两个方面进行考量:1)口译过程中出现停顿的次数。话语产出理论讲停顿出现的次数作为话语流利度的指标,且其分布可以推断在何处因何原因出现的困难。2)口译过程中准确传递的信息量,考察译者是否出现其他失误次数,是否存在其他诸如误译,译语语篇不完整,漏译,语法不规范等情况。

我们将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了排除生词可能对译员造成的干扰,第一阶段我们将那些可能对学生造成困难的单词发给学生,让学生熟悉。第二阶段,将同样的原文材料分别给到两组学生,让他们分别口头翻译这篇材料。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研究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的停顿次数参见图3,可以看出两个组别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图3 停顿次数对比图

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口译过程中准确传递的信息量参见图4,可见两组数据之间亦存在明显差异:

图4 准确传递信息量对比图

(二)SPSS分析

为进一步证实EAP语篇认知训练对学生译员口译输出具有关联性和增效性,本研究利用SPSS.23 进行计算,通过测算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性来验证相关假设。本研究分别从口译过程中产生的停顿次数以及准确传递信息量两个维度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方法检验数据差异性。

从口译过程中产生的停顿次数来看,两组数据来自两组不同的被试,相互独立,通过单个样本K-S检验各组数据是否均服从正态分布,结果如下(参见表3 及表4):

表3 单样本柯尔莫戈洛夫-斯米诺夫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K-S检验中,Z值为0.214,P值(sig 2-tailed)=0.135>0.05,因此实验组被试在口译过程中的停顿次数呈近似正态分布。

表4 单样本柯尔莫戈洛夫-斯米诺夫检验

由表4可知,对照组口译过程中的停顿次数也呈近似正态分布。

口译过程中产生的停顿次数的两组数据为独立样本,并且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因此,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检测两组数据差异性,结果如下(参见表5-1 及表5-2):

表5-1 停顿次数独立样本检验

表5-2 停顿次数独立样本检验

由表5-1可知,sig=0.007<0.05,因此不满足等方差,且sig 2-tailed=0.000<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口译中的停顿次数差异显著。

同样对两组准确传递信息量方面的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其差异性,结果同样是sig=0.008<0.05,不满足等方差,且sig 2-tailed=0.000<0.05,因此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准确传递信息量方面差异显著。

停顿次数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结合图3显示结果,实验组学生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停顿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准确传递信息的数量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亦存在显著差异,结合图4可知,实验组学生译员在准确传递信息的数量方面远远超过对照组。可见,经过EAP篇章性句干训练的实验组的口译产出在质量方面均高于未经过语篇认知训练的对照组。该实验结果证明了我们实验之前所提出的两个假设:语篇认知能力与口译输出能力具有关联性,EAP篇章性句干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译员语篇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口译输出,该方法有助于学生口译能力的发展,具有增效性。

四、结语

通过EAP语篇认知能力对口译关联增效性的实证研究,可以推测,尽管仍然存在学生译员个体情感差异等方面的因素,EAP篇章性句干的阅读训练方法能大大提升学生语篇认知能力,对口译过程中SL(源语言)的正确理解,TL(目标语)的编码存在关联性以及预设功能。语篇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提取,分析,整合原语信息的速度以及译入语编码的准确性。EAP语篇认知能力的提升对于口译的输出具有关联性,增效性和预设性。因此,提升学生EAP语篇认知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其口译水平,从而提高英语口译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口译语篇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