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协同育人模式下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020-08-20 09:29熊瑛
教师·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生

熊瑛

摘 要:小学生年龄小、阅历少,心理机制发展不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被不良环境、不良思想、不良行为影响,加上缺乏父母的有效陪伴,致使他们频繁地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何改变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成为越来越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文章是在班本协同育人模式下,作者以所带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家校协同的方式,对班上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干预,以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班本协同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1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3-0028-02

小学生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频繁地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我们班上40%家庭是独生子女家庭, 55%的家庭是二胎家庭,还有10%的家庭是留守兒童家庭,6%的家庭为单亲家庭,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情绪失控、胆小自卑、目无法纪、娇生惯养、顽固执拗、贪玩厌学、好吃懒做、打架伤人等。习惯养得好,终身受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影响,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如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成为越来越严重而又棘手的问题。

以往班上学生发生了思想行为习惯上的问题都会交由班主任处理,但班主任教学负担重,管理的事务繁杂,管理习惯不良的学生给班主任的工作增加了难度。班主任最终运用班级协同育人模式解决了这个难题,即针对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不同情况,让任课老师、学生家长、班干部参与进来,进行协同教育。笔者以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班本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师师协同、师生协同、家校协同对班上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干预,形成合力,展开双管或者多管齐下的协同教育,从“孤军奋战”到“协同作战”。在实施过程中若遇到了困难,笔者会召集协同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出最佳策略,不定时地对协同者进行培训。多管齐下使学生有效地改变了不良习惯,他们的自律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气氛越来越好,协同者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笔者的工作量也减轻。笔者以参与研究的老师、班干部、家长对其中五类有明显不良行为习惯特征的学生进行干预的案例,总结出五个改变学生不良习惯的策略。

一、家校协同让情绪失控的学生安静下来

情绪失控的学生常常有这些表现:有理由或莫名地产生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将心理产生的消极倾向强化,会有摔东西、莫名哭闹、伤人伤己、离家出走等。笔者班上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教师走进学生的家,家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干预,学生控制了情绪,改变了不好的习惯。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拉近距离,互吐心声

与学生谈心的过程就是彼此间交流感情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教师和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将心比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亲密无间的朋友身份与之交流,以自己宽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

(二)含蓄委婉,易于接受

对较为内向的学生,在谈心时,教师和家长应该主动询问其困难,热情地回答其提出的问题,诚恳地帮助学生;对外向型的学生,在谈心时,教师和家长应该庄严与诙谐并重,与其共同探讨、辩论,使之心悦诚服。

(三)呵护隐私,为其保密

师生、父子、母子之间的“知心”交流可能会谈及对方的真情实感甚至隐私,教师和家长应为学生保密,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

家校协同,是由谈心到知心的过程,是师长与学生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的过程。

二、师生协同让胆小自卑的学生找回自信

班上有三个留守儿童,其中两个女生由于从小缺乏父母和亲人的关爱,自卑心理非常严重。她们不会跟外界打交道,不敢和外人打招呼,拒绝和外界接触;她们敏感、脆弱,会因为别人的一个举动、一个玩笑甚至一个眼神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笔者召集了我们班的十多名班干部,并对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干预,笔者总结出这两招:

(一)爱的关注,抚慰心灵

习惯不良的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暗淡的,他们的情感最为脆弱,心灵更需要慰藉。教师要协同班上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注,经常亲近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们的优点,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鼓舞,逐步摆脱心灵的孤寂。

(二)爱的赏识,激励信心

教师可以协同班干部组织辩论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黑板报比赛、朗读比赛以及知识竞赛等多样化的活动,让性格不同、爱好不同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展示自身优点的舞台,并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增强自信心。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和伙伴的爱心,正是学生追求成功的“金钥匙”,更是有不良习惯的学生的“灵丹妙药”。

三、家校协同让目无法纪的学生心有敬畏

班上有这样的学生,父母在国外打工,一两年才能见到父母一面,被称为“洋留守”。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一方面,对周遭事物充满怨恨,目无尊长、漠视法纪;另一方面,他们敏感多疑,争强好胜,急切地想得到他人的关注和肯定。对这样的家庭教育缺失严重、个性独特的学生,笔者则联系他们的家长,实行家校合力,总结出以下妙招:

(一)调查,寻找优点

教师和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强化,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不重视他,做教师和家长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拥抱他、欣赏他,为这个独立的生命而自豪。

(二)耐心,允许反复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次的重复。学生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但是在改正不良习惯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的情况,甚至放弃。教师和家长应该以良好的心态静待花开,不气馁,不焦躁,给他们打开一扇门,给他们进步的机会,促进他们的自省自律。

(三)展示,扬长避短

教师和家长的关注点不要落在学生的不良习惯上,应该赏识学生在某些方面的长处,并给予其展示机会,激发其热情。当他们得到赏识和展示的机会时,他们就会把握机会,自觉改变不良行为。

(四)总结,及时奖惩

学生犯错不可避免,他们就是在不断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时,应该相信他是一个知错能改、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并善于在学生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促使学生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打骂更有作用。

四、师师协同让娇生惯养的学生自立自强

嬌生惯养的学生凡事习惯坐享其成,眼里只有自己,脾气暴躁,不懂珍惜,不能吃苦,缺乏自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责任感。面对班上几个娇生惯养的学生,教师协同家长参与到改变学生不良习惯的行列中,还对学生采用了以下措施:

(一)科学评价,增强自信

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如果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

(二)运用鼓励,培养自信

教师和家长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并通过仔细观察其行为,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对其不怕出错的精神进行鼓励,并用“相信你下一次一定可以成功”的句子鼓舞学生。

(三)创设情境,获得自信

教师和家长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发内在的动力,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其树立自信心。

让学生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让我们放下师道尊严,走下讲台,给学生自信,让学生自立。

五、师师协同让顽固执拗的学生敞开心扉

执着本是优点,体现一个人坚定的信心和意志,是通往成功必要的品质。执拗就不同了,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盲目自信乃至自大,往往对自己身心健康无益,还殃及他人。为了让班上固执的学生敞开心扉,笔者协同任课老师对这几个学生进行干预,我们是这么做的:

(一)持之以恒的以身示范

平时教师特别注意以身作则,能够自己做的事不假手于别人,平等地对待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与人交往中注意文明礼仪、公平公正等,因此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在往后的日子里也受到熏陶,从而形成自己的人格品质。

(二)持之以恒的爱和指点

教师持之以恒的爱和指点会使好的学生更加刻苦地学习,也会使习惯不好的学生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成功的强烈愿望,从而激发求知欲和上进心,养成良好的习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班级协同育人模式的引导下,应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沐浴在老师、家长、伙伴的关爱之中,改掉不良习惯,成为国之栋梁!

参考文献:

[1]陈乃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17(10):47.

[2]熊宇香.宽容与爱心促成长——浅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197-198.

[3]吴静静.用激励性评价矫正小学生的不良心理行为习惯[J].新课程·小学,2014(3):66.

[4]陈 琳.浅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1(10):107-108.

[5]张惠珍.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研究[J].神州,2019(34):81.

[6]冯 旺,周贵军.农村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与不良书写习惯的对比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9(26):309.

猜你喜欢
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小学生迪克比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生如何进行暑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