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带货员”谢修振的甜蜜蓝图

2020-08-20 07:50曹宏萍
莫愁·时代人物 2020年8期
关键词:樱桃园果农樱桃

曹宏萍

谢修振(中)

“当谢书记试吃樱桃的那一刻,我知道我的钱袋子捂不住了。”前不久,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谢湖村的一个直播间里,红红的樱桃让人垂涎三尺,而网友口中的“谢书记”不是别人,正是厉庄大樱桃乡村旅游区管委会主任、谢湖村党总支书记谢修振。

他30年如一日扎根农村基层一线,整山治水、战天斗地发展樱桃产业和乡村旅游,在穷山沟里开辟出了产业兴旺致富路,把青春奉献给他深爱着的这片土地。

书记直播带货走红网络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发生,尽管谢湖村的果农丰收在望,但樱桃的销售成了大问题。在厉庄镇党委书记金耀的支持下,谢修振利用线上线下各种能想到的方式和渠道为果农打开销路:与“连天下”品牌合作制作专题片在市电视台滚动播出;通过赣榆邮政和学习强国平台进行直播带货,开播15分钟3000人关注,16万人次观看,收获近万个订单;将评选出的“樱桃王”销售信息制作成易拉宝广告,在市镇政府门口、高铁站等处投放;举办“云上”樱桃节开幕式,在各大官方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多管齐下带来了超出预期的效果,销售平台一度爆单,所有樱桃提前15天销售一空。

“世界水果有一条黄金产业带,北纬35~37度,我们村是35度零3分,正好处在这一带。靠近大海,呼吸新鲜空气,阳光充足,早晚温差大,可溶性固形物中午晒热了,晚上一凉就变成糖,甜度高。土壤PH值适宜,水更好。所以我们种出来的樱桃比别人的甜,比别人的脆。”说起樱桃,谢修振总是滔滔不绝,直播前无需备稿和练习,因为对于樱桃他不仅是熟悉,更是热爱。

一颗樱桃“火种”落下

1990年,谢修振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谢湖村。当时正值谢湖村“去粮转林”发展果林生产,乡亲们开始利用丘陵地区的地理优势种植山楂。因为没有形成深加工产业链,山楂销售不出去,农户还是没有收入。穷则思变,谢修振想到了樱桃,经过多方沟通引进,在江苏省农科院的支持下,一颗樱桃的“火种”落在了谢湖村的土地上。

樱桃的种植并非一帆风顺,果农们像养育孩子一样精心培育幼苗7年,眼看着樱桃树长势喜人,开花灿烂,却总不坐果,75亩果苗几乎颗粒无收,大家欲哭无泪,不知所措,周边试点的几个村都开始“打退堂鼓”。不甘心放弃的谢修振找到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樱桃研究所的专家,寻求技术介入。专家实地考察后给出解决方案,樱桃迎来了丰收。但更棘手的问题还在后面。樱桃成熟采摘后,村民们只能零零散散骑自行车架着两篮樱桃走25公里山路去县城街口摆摊售卖。朴实腼腆的农村人没有销售经验,一趟趟出门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收入,这令他们感到迷茫和沮丧。谢修振立即带着村党委的同事们开始四处奔走想办法、找路子。

党建引领是最有力手段

“在我们村,党组织围绕着产业转,党员围绕着产业走,干部盯着产业干,全村一盘棋,全力发展樱桃特色产业的路线坚定不变。”谢修振介绍说,在谢湖村,党员干部家家都有示范园,无论是科技投入、新品种的引入、规范管理都必须身先士卒,走在前面。每个党员干部都与村里的困难户挂钩帮扶,提供樱桃种植的各项支持。看到党组织全力发展的决心、党员们冲锋在前的示范,村民们有了保障,也有了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谢湖村实施“村播”计划,每个村民无论家中是否种植樱桃都要学会利用网络平台直播卖货,一个也不能掉队。在直播带货的这条路上,谢修振再一次拉着村民们一起跑。

在谢湖村有句俗语:“家有3亩樱桃园,出国旅游不差钱;家有6亩樱桃园,买房娶妻花不完。”每亩樱桃园约有40~50棵树,能收2000斤樱桃,按均价20元一斤算,就是4万元的收入,比种植小麦收入可观得多。

村里的大龄男青年小谢因为家境不好,三十七八岁还没有成家,承包8亩樱桃园后,他成了大棚种植樱桃“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各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一位宁夏姑娘看到报道后来到了他的身边,大家都说她是村里最漂亮的媳妇。一颗红樱桃不仅让小谢摆脱了贫困,还收获了爱情,是全村人的“幸福果”。

经过30年发展,谢湖村的樱桃种植面积从最初的75亩扩大至如今的8000亩,带动周边至整个赣榆区达1.53万亩,村民们的人均年收入也从30年前的846元增长到2.6万元。

心中装着整盘棋

“第一届樱桃节就是我一手策划的,没有经验只能一路摸索,我们在樱桃园设置了猜谜寻宝游戏,举办了吃樱桃大赛,通过这些小节目把城里人吸引过来,再由他们口口相传为我们聚拢人气。现在已经是我们举办的第十二届樱桃节了,从第一届的3000多人次,已经增长到现在的40万人次。”说起乡村旅游,谢修振很是兴奋。

旅游不仅带来经济效益,还为文化助威。谢湖村不仅适宜种植水果,还是《乌衣巷》中谢安的传人聚居地,很多历史典故都与此相关。淝水之战中,男人前方作战,女人擂鼓助威,谢湖樱桃大鼓队,便是沿袭了这一历史传统。樱桃文化节开幕式上,16位女性英姿飒爽同擂一面大鼓,场面宏大。除此之外,纳鞋底、剪纸等许多民俗文化也借文化节得到了发扬和传承。

除了种出更高品质的樱桃,开拓更好的销售渠道,谢修振脑子里还有着很大的“一盘棋”,这便是他正积极谋划的“六位一体”:种苗组培,扩大规模,精深加工,培育品牌,电子商务,乡村旅游。

江苏省农委十三五期间规划全省发展大樱桃4万亩。作为省内大樱桃产业龙头,谢修振进京拜访了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理事长张开春,并与多位国际专家达成了合作,培育种苗,带动周边乡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同时,规划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樱桃新品研发中心、樱桃深加工中心、樱桃产業文创中心、樱桃采摘园,组建江苏樱桃研究所,开发樱桃温泉等项目,拉长产业链。

目前,谢湖村樱桃的销售60%来自于电商平台,30%来自于直播带货,仅10%是果农们自行零售。谢修振又积极筹建创客中心,汇集大量资源着力发展电子商务,越来越多的留守劳动力在此被培养成为技术员,致富增收,让很多外出务工的村民羡慕不已。

江苏省名牌农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如今,樱桃成了谢湖村最闪亮的名片。但在谢修振心里,这些远远不够。他正着力描绘心中“樱桃创意小镇”的甜蜜蓝图,继续前进。

图片由本文主人公提供

猜你喜欢
樱桃园果农樱桃
小樱桃(7)
基于Logit-ISM模型的果农电商参与行为研究
果农之梦
关键词?惜别
贪嘴的鸫鸟
苹果树一生都在做减法
心理现实中的白色《樱桃园》
偷摘葡萄的狐狸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
小樱桃之响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