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先驱许其凤,从0到1的突破

2020-08-20 09:29李璐璐
新华月报 2020年16期
关键词:导航系统北斗院士

李璐璐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这是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被称为北斗的收官之星,至此,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个举世瞩目的消息传来时,许其凤正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病床上,因为病情恶化,他已入院半年之久。几天之后的7月2日,许其凤病逝。原本沉浸在喜悦之中的人们陡然悲伤,网友沉痛留言缅怀这位北斗功臣:“许院士,北斗终于建成,你却离开了。”

“我就是一个搞技术的人”

接到许其凤去世的消息时,他的秘书也是曾经的学生丛佃伟一时没反应过来。“今年年初,我还和几位同事一起去给许院士庆祝了84岁生日。”丛佃伟对记者说。当时,许其凤身体很虚弱,已经不太能说话。丛佃伟见到他时,他的身上插满了管子。尽管如此,为了迎接同事的到来,许其凤早早就让家人将他从病床上扶起,坐到了椅子上。丛佃伟向他汇报了一些工作进展情况。许其凤很欣慰,和大家开心地交流了几句,看上去精神还不错。丛佃伟没想到,这是最后一次见到导师。“我真的没想到他就这么走了,从患病到生命的终点,许院士一直很积极乐观,也一直没有停下工作。”2015年年底,年近八旬的许其凤查出患有肺癌,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躺上了手术台。术后,许其凤身体刚刚恢复,就马不解鞍地继续跟进课题工作。2018年5月,他赶赴哈尔滨参加第九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做了主题为“认识北斗 应用北斗”的报告,并现场进行答疑。此后,许其凤又应邀到厦门理工学院做报告。厦门理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师张爱国是许其凤带过的博士生,他对最后一次见到许其凤院士的情景历历在目。“当时我和几名老师一起接待许院士,他非常和蔼,会议结束后,我们就在会议室里吃了简单的工作餐。许院士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好了,上楼很吃力,但他很樂观,还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治疗过程。”

尽管身患恶疾,许其凤对主持的多项重大科研课题依然亲力亲为,大到总体设计,小到某个设计细节均能考虑周到。最让学生们感动的是,涉及关键问题的仿真研究,他总是会与学生一起进行编程仿真,以确保仿真结果更具可信性。他时常说:“我就是一个搞技术的人。”他坚持和年轻人一道编写和调试程序,亲自指导学生,为我国卫星导航与航空航天领域培养出了大批的后备力量。

许其凤将自己的一生定位为“许教员”,培养出的许多学员成了卫星导航领域的顶梁柱。他总是说:“如果我还能编程序,还能推导公式,说明我还没老,还能为国家、军队服务。”

中国必须要“另起炉灶”

许其凤长期从事“卫星大地测量与导航定位”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中国最早开展卫星大地测量与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他研发的人造卫星测向仪,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观测仪器,可以通过恒星的方向来计算卫星的方向。

到了80年代,美国、苏联、欧洲共同体等争相布局,开始占领太空领域的轨道与频谱资源。中国建立起一套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刻不容缓。许其凤决定将研究方向转至卫星导航领域。当时,全国从事卫星导航的研究人员仅有两三人,作为其中一员,许其凤大量搜集资料进行钻研,并自主学习天体力学、轨道理论等相关知识。1982年,他率先在国内开设了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课程,为国家测绘导航领域培养人才。

1985年,许其凤带着第一篇学术论文前往美国,参加首届GPS全球定位系统研讨会,他的论文成为焦点。研讨会结束后,许其凤接到了外方的工作邀约,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我出国是学习,不管是在军校以至后来的工作,都是为我们国家的军队建设服务的。”

访问归国后,1987年,中国航天工业部筹划研究导弹发射的定位定向课题的任务落在了许其凤肩上。经过3年多日日夜夜的研究,许其凤和团队解决了武器定位的难题,卫星导航定位研究实现了新的跨越。他欣慰地说:“渴望已久的事情终于变成了现实,我们搞的是应用科学,在应用技术里面,如果没有实践,那基本上和缺一条腿一样。”1989年,许其凤出版了《GPS卫星导航与精密定位》一书,这是中国第一本全面阐述卫星导航系统的综合性专著。

几乎在同一时期,以陈芳允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利用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测定地面和空中目标的设想。经过多次研讨后,中国“三步走”的北斗卫星导航之路铺开,“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被确定了下来。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正式立项。2000年,发射两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体制,为中国用户提供定位、授时、广域差分和短报文通信服务;2003年,发射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一步增强系统性能。北斗一号的建成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猜你喜欢
导航系统北斗院士
《院士的中学时代》(第二辑)
顾诵芬:“90后”双院士
“北斗定位仪”和“北斗系统”是一回事吗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探秘家园
一步之遥
“北斗港”再发两星
院士违反科学道德将被取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