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英雄

2020-08-21 04:15杨唯,陈泽尔,谢朝政
当代贵州 2020年27期
关键词:攻坚群众

在苦干实干铸就的脱贫攻坚伟大史诗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将忠诚举过头顶,始终将人民放在心中,始终将困难踏于脚下,始终将责任扛在肩上。他们以信仰指引实践、用行动践行初心,把奋斗融入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将汗水挥洒在贵州大地上,扎扎实实干出了一片崭新天地。他们淬炼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牛毓茜:能够参与脱贫攻坚是幸运更是光荣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唯

7月1日,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会议室座无虚席,全院党员干部满怀激动,收看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当看到医院呼吸科副主任牛毓茜获评“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牛毓茜今年42岁,面容清瘦。时常与呼吸危重症患者打交道的她,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医生,你一定要想办法救救他。”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她每时每刻都在绞尽脑汁、倾其所学地想办法——想办法让病人少些痛苦,想办法让病人尽快康复。

去年7月,牛毓茜奔赴长顺县开展医疗扶贫,挂任长顺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长顺县医疗集团中心医院副院长。初来乍到,便碰上了一场“生命接力”。

“当时,长顺县医疗集团中心医院接到一起重型颅脑损伤病例,患者生命体征极不平稳,我们立即组织抢救,手术历经4个小时。术后,患者出现气道内出血症状,又一次徘徊在死亡线上。当晚,我们再次进行抢救,终于把患者救了回来。”牛毓茜话锋一转,补充道:“还好,现在医院危重患者抢救能力有了极大提升,我们建立起了业务过硬的‘院内120’。”

牛毓茜

去年3月,为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长顺县整合医疗资源,挂牌成立了长顺县医疗集团中心医院。牛毓茜到岗时,正值医疗改革攻坚克难阶段,从修订病历质控规范,到制定教学方案,再到引荐专家学者进驻医院,她一直忙个不停。“脱贫攻坚是一项伟大事业,能够为之贡献一点力量,是幸运,更是光荣。”牛毓茜说。

杨桦:冲锋在脱贫攻坚一线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陈泽尔 谢朝政

贫困人口从2014年28.63万人减少到2019年1.4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7.15%下降至1.4%;GDP同比增长8.6%,增速排全市第一;入选“2019中国旅游百强县市”……

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一个个跨越发展的足迹,见证了织金县委书记杨桦的务实担当和为民情怀。

2016年2月,杨桦任织金县委书记。刚到织金,杨桦立即深入扶贫一线,蹲点调研摸清致贫原因,提出了“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新型化、城镇特色化、旅游全域化”的“一统四化”发展思路,提出了“战区统揽、分区作战、专班合围、包点主攻”的脱贫攻坚作战体系。

脱贫攻坚,关键在“干”。杨桦坚决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之策,带领各级干部群众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重大突破。“2018年以来,全县共调减低效作物63.38万亩,促进5.96万户27.16万贫困人口脱贫。”杨桦说。

“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我们坚持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奋力推进织金新型工业化、城镇特色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杨桦的谋划推动下,织金县坚持立足煤、做足煤、不唯煤,加快推进中石化贵州织金60万吨/年聚烯烃项目建设,建成一批重大城市建设项目,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提升城乡建设新形象。

在杨桦的带领下,织金县1373名干部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10000余名干部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蹲驻一线促脱贫”行动,14名县级领导挂任脱贫任务较重的14个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第一书记,为全县脱贫攻坚攻城拔寨。

杨桦

“我们将全力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有序衔接乡村振兴,为开启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杨桦的话掷地有声。

李巡溢:志强村里溢深情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施平

对驻村干部“李哥”的采访,是在7月2日,他开完研判会后的深夜。

“李哥”名叫李巡溢,是沿河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生态茶发展和技术指导中心农艺师、农技服务专家,今年41岁,在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去年3月,他开始到沿河自治县中寨镇志强村驻村扶贫。

到志强村的第一天,开展走访工作就吃了不少闭门羹。谈起这些事,他说:“没事,多走访沟通就亲了。”

李巡溢包保的一户贫困户,女主人叫邓佐花,两个儿子都无业在家,李巡溢为其大儿子申请了护林员公益性岗位,又为其小儿子联系了广州一家皮带厂的工作。

看到她家9口人挤在透风漏雨的危房里,李巡溢及时帮其申请危房改造。2019年10月,一家人住进了两栋分别为80平方米的新房。

“乖(土家人长辈对晚辈的亲切称呼),来屋里坐!”现在每次在村里遇到李巡溢,邓佐花都热情地拉着他到家里坐坐。

2018年,志强村获得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的500亩“白叶一号”茶苗。茶苗种下后,因茶苗管护技术要求高、短期内难见效,部分群众心有疑虑。李巡溢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分析茶叶种植的利与弊,终于打消了大家的顾虑,开启了志强村风风火火的产业之路。

一年多来,李巡溢经常扎进千亩茶山,手把手教群众技术,晚上上网查阅资料;同时,还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种植技术和合作社管理效能。

在茶产业的带动下,志强村务工总收入达210余万元,惠及农户453户1912人,全村已于2019年整村出列。

时针走向凌晨两点,虽然聊兴正浓,但天亮还要工作,得抓紧时间休息。乡村的夜晚格外寂静,记者却无法入睡,因为和李巡溢促膝长谈后有些激动。他是贵州4万多名驻村干部中的普通一员,有这样一批有情怀、有能力、讲奉献的人扎根基层,贵州的脱贫攻坚一定能让百姓满意。

李巡溢

杨检:用真情丈量扶贫路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石含开

7月,气温渐升。在黔东南州从江县,到处是一片忙碌的身影。

“内心有使不完的劲,用不完的力。”作为从江、榕江两县业务指导组组长,从江县脱贫攻坚督战工作队队员,杨检斩钉截铁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起点。”

为决战“两江”,“从榕”出列,2019年至今,杨检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与当地干部共同奋战、挥洒汗水,白天走村串户、访贫问暖;晚上加班加点,远程把关分管工作,让一件件难题迎刃而解、落地见效。

脱贫攻坚入之愈深,精神动力越为激荡。

除了狠抓脱贫攻坚工作,杨检还扎实落实党建责任,协助党支部书记,常态化开展主题党日、专题组织生活会、党支部建设年等活动,2019年以来,共完成铸魂任务60余项,召开党员大会集中学习、专题讨论等27次,开展讲党课、支部讲堂9次,主题党日活动16次……

“他很敬业,许多事情都是亲自安排部署、亲自过问、亲自把关。”黔东南州扶贫办项目管理科科长吴江辉说:“工作一丝不苟,生活上对同事关怀备至,在他身上学到了严谨的态度、扎实的作风和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

入党至今23年,杨检履职尽责、苦干实干,向党和人民交付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不仅所带领的党支部多次获得表彰,他本人也相继获得“全州扶贫工作业务能手”“全州脱贫攻坚优秀党员”“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党员”等称号。

“这份殊荣是组织对我们的肯定和鞭策,激励我们更加砥砺向前。”7月1日,受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后,杨检掷地有声地说。

杨检

砥砺前行之志,永葆赤子之心。脱贫路上,杨检正用真情丈量扶贫路、用真心温暖百姓家,与当地干群一道,与贫困奋战、与疫情较量、与灾害搏斗、与时代同行。

储杨洋:搭建“黔甬桥梁” 浇灌幸福之花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允凤

“是肯定,也是责任,也更坚定了我们带领晴隆和宁海一起致富、拥抱美好未来的目标。”7月1日,在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的储杨洋更加坚定了信心。

储杨洋,共青团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委书记,2018年4月,告别家人和3个月大的儿子,来到晴隆挂任晴隆县政府办副主任、扶贫办副主任,开展为期3年的对口帮扶工作。

初到晴隆,面对艰巨的扶贫工作任务,储杨洋坦言:“当时没有底气。”

“做好脱贫工作,关键是找到合适的产业。”为了摸清底数,寻找脱贫之路,储杨洋一头扎进了大山。

白天走访,晚上思考,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储杨洋走遍了晴隆县各乡镇,经过对比,他发现晴隆的茶资源非常丰富,但茶叶加工落后,茶农卖茶难,茶园荒废严重。

卖茶为群众增收、建厂让群众就业!储杨洋渐渐有了扶贫思路。

在各方帮助下,宁波市援建的占地4000平方米、每天可加工8万斤鲜茶的茶叶加工厂在晴隆拔地而起。储杨洋积极联系茶商,拓展销售渠道。忙活了小半年,每天的茶叶收购量可达上万斤。

群众脱贫有了保障,储杨洋又着手招商引资事宜。两年来,在他的推动下,37个扶贫项目在晴隆落地实施,直接惠及贫困人口40057人。

同时,储杨洋还积极发挥挂职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两地交流协作。截至目前,共推动双方县级领导互访22批次,推动宁波选派105名优秀干部人才到晴隆挂职帮扶,推动晴隆选派116名干部人才到宁波学习锻炼,推动52家宁波企业结对晴隆52个贫困村,39所宁海学校结对晴隆41所学校……形成了两地互动双赢、协作发展的新局面。

储杨洋

“晴隆的事就是宁海的事,帮助晴隆脱贫是宁海义不容辞的责任。”储杨洋说,接下来,他和同事、战友将持之以恒推动两地产业互补、人员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共同发展,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最后总攻战,让宁海和晴隆一起拥抱美好未来。

李佳锦:让3万新市民安居乐业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匡奇燃

建成287栋7464套住房,建设体量8.2万平方米,安置区绵延7.8公里……册亨县高洛新市民居住区从无到有,再到全面入住,仅用时两年半。

如此短的时间,这样大的变化,是高洛街道服务战队为3万新市民建新家的壮举。

抢晴天、战雨天,挥汗如雨、挑灯夜战,与时间赛跑的火热场景,册亨县高洛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佳锦至今记忆犹新。

“我是2018年5月到高洛的,我们起早贪黑、不辞辛苦,一切只为了让搬迁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7月4日,刚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李佳锦说,现如今,家已建好,当前最大的使命,就是要把31365名新市民安居乐业的责任扛在肩上。

李佳锦

“李队长,我家门开不了,麻烦你帮忙看一下!”

群众刚搬来那段时间,这样的电话,李佳锦每天要接到200个以上。因为他把自己姓名和电话,张贴在了113个单元的门口,被搬迁群众牢牢记在了心里。

去年3月以来,群众陆续搬迁入住。作为前沿指挥部副主任,李佳锦一边参与调度安置区建设进度,统筹搬迁入住工作,一边带领服务战队对已搬迁入住群众开展全方位服务。

家住希善社区4号地块的李发吉在李佳锦的帮助下,在楼下开了一个店铺,生意还不错。“他很贴心,经常来问我们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不止是对我,对所有搬迁户他都像对待亲人一样。”李发吉说。

李佳锦把就业稳岗作为着力点,先后率队到宁波、义乌等地考察学习,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安置区,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黔世今朝”大学生创业驿站,就是李佳锦一手抓起来的。驿站负责人覃盛浩说:“在建设过程中,李书记不仅为我们申报了扶贫车间、微型企业,还帮我们开拓市场。有他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对企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李佳锦,始终带着一股冲劲、一种精气神、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付出心血与汗水,用实干精神展现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气质。

徐祥峰:“深山”追梦人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华姝

仲夏时节,走进水城县花戛乡磋播村食用菌基地,一株株菌棒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采摘,不时传出阵阵笑语。

“食用菌产业有短平快、可循环、纯天然的优势,不仅能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还能增强他们的脱贫信心……”磋播村党委书记徐祥峰一边介绍,一边仔细查看菌棒长势。

回溯20余年前,彼时的磋播村却是另一番景象:“高山冷清,洋芋当顿;想吃米汤,只有害病……”

“虽然自家日子好过了,但是想着许多乡亲还居住在路不通、水不到的地方,我心里着急,就想回去带领他们一起打拼。”2008年,小有积蓄的徐祥峰回到家乡,当起了一名“村官”。

没有路,他就到处争取资金,带领村民没日没夜地修路。没有产业,他就通过群众会、院坝会的方式,与大家一起谋划产业发展。没有技术,他就千方百计邀请专家到村开展技能培训,同时组织贫困户到先进村学习种植技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就任磋播村党委书记后,徐祥峰坚持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着力将村党委打造成引领产业革命的“指挥所”和“先遣队”。“通过征求群众意见,我们在全村布局了食用菌、猕猴桃和刺梨三大支柱产业,让村民切实尝到地里长出的‘新滋味’。”徐祥峰说。

10多年来,他始终心系群众,带领群众找路子、兴产业、增收入,与贫困作斗争。经过不懈努力,磋播村由2014年的空壳村变成拥有4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的小康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2014年以来的461户1996人到目前已全部清零。

由于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今年7月1日,徐祥峰在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获得“优秀党组织书记”的称号。

徐祥峰

“对接乡村振兴,我们将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全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磋播。”徐祥峰的战斗还在继续。

褚代洋:竭尽所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骏娇

“我将继续弘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示范带动身边退役军人退伍不退志、退役不褪色……”7月1日,普定县穿洞街道靛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褚代洋在贵州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说。

仲夏的普定,生机勃勃。走进靛山村,目之所及是蒸蒸日上的产业:坝区韭黄鲜嫩、山间肉兔成群、基地茶树青葱……

曾经,这里的老百姓仅靠种植水稻和玉米为生,为了赚钱,不少群众选择伐木取“财”,留下了一片荒山荒地。但如今,这些土地重披绿装,让老百姓吃上了产业饭。

目睹了靛山村的改变,老百姓心里一直记得一位领路人——褚代洋。

退伍后,褚代洋开过公司,做过销售。看着依然贫穷落后的靛山村,他毛遂自荐,在2016年的换届中,成功当选靛山村党支部书记。

“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是褚代洋为靛山村定下的目标。

为规范村庄发展,褚代洋利用“兵支书”的角色,发动村里11名退役军人及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组成退役军人、共产党员、致富带头、志愿者、乡村振兴5支服务队,活跃在靛山村的每一个角落。

为壮大产业发展,褚代洋绘制了一幅“山上有茶树、山腰有肉兔、山间韭黄香菇帮致富”的发展蓝图。2017年初,褚代洋成立了靛山村村级公司,因地制宜发展“三种一养”产业。

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9年,褚代洋到北京学习,利用培训获得的知识,把靛山村纳入“腾讯为村”平台,让靛山村在发展、管理等方面找到了目标。

褚代洋

通过褚代洋与党员干部的努力,现在,靛山村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每个角落,水泥路硬化到家家户户,贫困群众也住上了新房子。

锁俊龙:扎根基层 问需于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马红梅

今年34岁的锁俊龙是威宁自治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综合股股长,2017年3月被单位派驻到哈喇河镇河边村任第一书记。

到任初期,锁俊龙迅速转换角色,学习政策、调研村情,按照“一宣六帮”工作要求,认真履行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职责,协调社会资源参与脱贫攻坚,带领党员干部和河边村群众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

锁俊龙到任时,通过走访了解到,河边村有543户207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5户514人。他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年轻党员的他,深知要想让全村如期脱贫,抓实基层党建势在必行。主意一定,他深入党员和群众开展调研,真实了解全村干部群众对村党组织的意见建议,调动“自管委”主任等群体积极参与村里大小事务,抓班子带队伍,建强党支部,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并按照大党建促脱贫攻坚的要求,注重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作用,积极发展并夯实基层党建。

与此同时,锁俊龙在村里推行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模式,领办村社一体合作社以收购加工销售核桃为产业,带领49户贫困户抱团发展;指导村致富带头人创办河边村恒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约20万元在河边村种植玛瑙红樱桃,带动18户贫困户实现抱团发展。

不仅如此,他还协调社会力量募捐65000余元用于河边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困难群众救济。2018年“组组通”项目开工建设后,他带领工作组和村“两委”,奔走在施工一线,处理道路建设中矛盾纠纷,并积极组织群众参与监督、参与建设。如今,河边村25公里“组组通”公路如期完成。

在锁俊龙的带领下,养殖业已成为河边村的致富产业。截至2019年底,河边村93户498人实现脱贫。

3年多来,锁俊龙以提高贫困户收入及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按时保量完成脱贫任务,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

在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锁俊龙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锁俊龙

张冬冬:用实绩书写为民答卷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马红梅

2019年7月底,张冬冬被中央统战部选派到晴隆县挂职扶贫,他将不满3岁还在上日托班的儿子留给需要经常出差的妻子,离开北京来到晴隆县。

初到晴隆,他被安排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工作,担任三宝街道新露社区第一书记。到任后,他深入社区与驻村干部、“两委”成员座谈,到贫困户、党员家中走访,召开大学生座谈会……为了解群众的意见建议,张冬冬制作了“第一书记连心卡”,并在入户走访时向居民发放。

2019年10月下旬,张冬冬一头扎进了“山沟沟”里的战马村。到村后,他会同驻村干部多轮次、全覆盖地召开群众会、院坝会、产业发展会……同乡亲面对面的次数多了,办的实事多了,乡亲们迅速接纳了这个从“北京来的”第一书记。

当然,扶贫最主要的还是发展产业。但不少群众向张冬冬直言,村里发展产业,最大的问题是销路。深思熟虑后,张冬冬向战马村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提出建设“晴隆好物”平台的想法,通过“互联网+原产地直供”推动晴隆县农产品出村进城。

张冬冬

说干就干!

张冬冬到村1个月,以战马村民委员会名义注册成立了“晴隆好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到村2个月,“晴隆好物”微商城开始运营。

疫情期间,村子在张冬冬和大家的努力下,防控工作做得很好。不过在此期间各地集市的取消,让不少村民自家的农产品很难销售出去。怎么才能帮助农户?苦思良久,张冬冬萌生了做直播带货的想法。

“我从来没做过直播,但是为了扶贫卖货,只能硬着头皮走向前台。”张冬冬笑言,平时腼腆的他,站在直播间里,可以口若悬河地讲上数小时。

扎根基层,带着群众与贫穷斗争。作为一名驻村帮扶干部,张冬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为民答卷。

在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张冬冬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肖玉叶:扶贫路上青春无悔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马红梅

在宣传战线,他是号角是旗手。在脱贫攻坚战场,他是战士、更是冲锋陷阵的战斗员。他,就是沿河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派驻黄土镇沙坪村第一书记、村指挥部副指挥长肖玉叶。

2019年3月,肖玉叶胸怀初心和使命奔赴火热的脱贫攻坚一线战场。

初到沙坪村,为尽快掌握全村基本情况,白天,肖玉叶深入田间地头,一边帮助群众干农活,一边和群众拉家常。晚上,他召集村“两委”、知名人士和村民小组组长,共商发展大计。

沙坪村地处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心,约3.6平方公里的村域面积,86%的面积被森林覆盖,能有效利用的土地就散布在大山深处,村民世代守着几亩薄地过日子。

肖玉叶对着远山的土地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百姓的新生活。

此后,他经常跑田间地头,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和村的发展优势,找准发展定位。经过反复调研,肖玉叶决定把沙坪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治理有力的新型文明村,实现脱贫攻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保护兼顾并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目前,在肖玉叶的带领下,沙坪村已初步形成200亩板栗,200亩白茶,100亩红薯,40亩辣椒以及蜂蜜、生猪、土鸡、小锅酒等“长短相接”的产业体系。

自驻村以来,他还利用现代新媒体平台,推介沙坪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农特产品等,推送的沙坪村石笋沟自然风景还得到不少网友的点赞。

“扶贫路上处处是家,只有大家过上好日子,我心里才踏实。”在日记里,肖玉叶是这样写的,工作中,他也是这样做的。

肖玉叶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肖玉叶用坚守诠释一名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扶贫责任与担当。

在贵州省2020年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肖玉叶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攻坚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路上的人大行动
脱贫攻坚:基层如何“上手”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