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精神对学生体育品德教育有效性探索

2020-08-24 12:53余建勋黄若华李东利马卫东
体育教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健康成长

余建勋?黄若华?李东利?马卫东

摘  要:在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中品德是第一位的,体育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将学习体育精神与身心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就是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用体育精神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有效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地运动、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中国女排精神;品德教育;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7-00-02

一、问题提出

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体育精神,是中国女排精神的总概括。中国女排在世界排坛上凭着这种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建功,给全国各行各业人民以巨大的鼓舞。国务院、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在工作中发扬女排精神。

三十多年来,爱国主义情怀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这个光荣的集体,并成为其强大的基因,几代排球人一直将爱国情怀和祖国利益至上融于自己的血液之中,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为国争光的自豪与幸福,激励着中国女排姑娘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同时,全国人民都在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以祖国利益至上,大力弘扬新时代的中国女排精神,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坚持不懈奋斗。

体育教师应借此东风,将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与体育健康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活动这个抓手,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实践活动中实施品德教育。

二、分析问题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世界的未来。欲成一等事业,须先砥砺一等道德品行。青少年学生应先学会做人,然后才可成人生之事业。这才是青少年学生各方面可持续发展、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之根本。

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将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与体育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主动运动,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要素中体育品德应该是第一位的,没有良好的体育品德,何谈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活动这个多元化的互动平台,以中国女排精神做引导,构建学生规范的道德品行准则,树立正确的体育品德观。

三、探索解决

(一)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与观众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活动中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开展年级、班级、个人比赛以及游戏,赛前告知比赛应遵守的规则及要求,以培养学生养成遵规守纪、服从裁判、尊重对手与观众等良好的体育品德。

通过规则介绍学习,培养学生建立规矩意识和遵纪守法理念。一是无论在比赛中,还是在生活中,自己的行为都要在规则范围内活动(也就是在法律范围内生活),生活中的一切行为不能超越规则和法律,做遵法守法模范。二是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表达合理诉求。在裁判出现了判罚失误现象时,可以向裁判提出暂停比赛请求,通过沟通解决比赛中裁判的失误问题,如果现场得不到解决,也要理智、冷静、克制,通过仲裁委员会解决问题。

比赛过程中,一是应教育学生在比赛中本着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要鼓励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既要展示个人良好的运动能力,还要展现与队友之间互相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理解攻克难关的良好作风;三是在比赛中应该积极主动,在尊重对手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做到专心比赛、诚实守信;四是在比赛中,无论比分领先还是落后,无论比赛结局如何,都应体现出“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风貌,展示体育人既尊重体育又尊重观众的高尚品格。

(二)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之团队协作、吃苦耐劳、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学校体育课活动大都是在开放的户外进行,学生参加体育练习与运动训练是对身心的考验过程:一是要经历“三九”严寒和“三伏”酷热对身心考验(这正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意志品质的时机)。二是在体育课和运动训练中身体要接受不同运动量与强度负荷带给身心的考验:在面对不同困难、挫折、失败等诸多不利情况的考验时,教师应引导帮助学生不向困难低头、不向失败认输,想办法变被动为主动,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永不言败。学生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会逐渐体会到: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美丽的彩虹。

在培养学生勇敢、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时,可充分利用分组活动—分组游戏、分組练习、分组比赛等形式,使不同水平和不同组别的学生,参加不同内容的项目活动,体验不同运动乐趣,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学会人际交往的艺术和能力。

(三)学习中国女排精神之祖国至上,为国争光

以学校举办大型体育比赛和运动会为载体,在竞赛中让公开、公正、公平、团结、友爱、互助等传统美德在学生中得以传播、传承和发扬。

在学校体育运动会或比赛开幕式上,一是通过运动员代表宣誓对运动员建章立誓,要求比赛中发扬“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全力以赴参加比赛;二是比赛中正确面对输与赢的局面和结果,时刻牢记“胜不骄,败不馁”这句名言;三是组织学生志愿者队伍,全心全意做好运动会服务工作,教育学生团结互助、同心同德、热爱集体,共同为集体争光。

在学校体育运动会或比赛的闭幕式上,在集体奖项目中要把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或“精神文明奖”作为重要的颁奖项目,个人奖项要把运动会期间的优秀学生志愿者奖列入其中。比赛结束组织各班学生做好打扫比赛场地环境卫生、垃圾清理等事宜。

这些事情的安排落实,学生是直接参与者,是最好的体育品德养成教育方式,让学生通过体育比赛明白体育运动会各项赛事虽有胜负之分,但高尚的体育品德更美。

体育品德的教育应在日常生活、学校学习、人际交往等每一个生活细节中体现。因此,老师和家长,家庭和社会成员都应以身作则,行为举止都应处处突显育人风范和表率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应更重视活动的厚度,不但要使活动本身完满,更要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刻苦训练、精益求精、认真用心的体育精神上做文章。通过相互协作的集体项目比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与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让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实践,体会、发现其中蕴含的优秀体育道德品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做到团结、友爱、互助,时刻牢记自己是团队一员,始终将集体利益、团队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学校体育活动中,根据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充分挖掘体育活动的深度与厚度,对学生进行体育品德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怕苦、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在活动中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才能成长为品格优良、有礼有德、遵纪守法、阳光向上的好学生。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健康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探究
把快乐留住
好好谁觉,赶走黑眼圈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Children and media
A Mother’s Day in the hos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