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脱贫“四点” 群众稳定增收
——毕节市七星关区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2020-08-25 08:12张广为林全举
当代贵州 2020年22期
关键词:刺梨毕节市七星

张广为 林全举

毕节市七星关区把精准二字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坚持以最好的心态、最好的状态、最好的姿态攻下最后关口,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微风吹来,万木吐翠,毕节市七星关区3412平方公里土地上迸发出勃勃生机,脱贫足音铿锵。

喝上放心水、住上安全房、走上硬化路、用上小康电……过去5年,七星关区广大党员和各族群众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战天斗地的精神,与时间赛跑、同贫困较量,兴修水利、筑桥修路、发展生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民生活越来越富足,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42%,19万余名贫困群众撕掉贫困标签。

2020年初,七星关区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必须夺取全面胜利,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七星关区委、区政府坚持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把精准二字落实到脱贫攻坚全过程和各环节,确保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坚持以最好的心态、最好的状态、最好的姿态攻下最后关口,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聚焦脱贫牵引点抓好挂牌督战

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初以来,面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决胜脱贫攻坚两项大考,七星关区160多万干部群众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挂牌督战下,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

目前,七星关区仍有未脱贫人口18594人,涉及522个村(社区),其中未脱贫人口100人以上的村有7个。可以说,七星关区要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要啃的都是硬骨头。

脱贫攻坚既要较真碰硬“督”,更要凝心聚力“战”。区委、区政府按照全覆盖、督死角、查问题、抓整改的要求,过筛子找问题、对靶心补短板,采取定点督战和巡回督战的方式,对全区有脱贫攻坚任务的38个乡镇街道开展挂牌督战,重点督查“两不愁三保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推进情况。

在挂牌督战中,七星关区脱贫攻坚指挥中心采用自查、交叉检查的方式,对贫困村、贫困户返贫和脱贫的风险点逐一进行分析,对症下药落实补短强弱措施,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难点瓶颈建立台账、列出清单、逐一销号,确保事事有成效、天天有进度。

七星关区委副书记、区长胡敬斌在乡镇督战时一再表示,要充分利用挂牌督战的有力时机,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调集优势兵力物力财力,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加快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聚焦脱贫支撑点抓牢就业扶贫

走进七星关区经济开发区华耀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工人们正紧张赶制一批来自美国的订单。

“厂子就在家门口,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七星关区海子街镇五十亩村村民黄开群说。

“上班骑车只用10多分钟,工作就是裁剪和熨烫,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村民陈美芬对这份工作很满意。

陈美芬的这种稳定感,得益于七星关区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脱贫之路、扶志之策。随着许多省份下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复工复产企业逐渐增多,企业用工需求变大。

为此,七星关区在坚守疫情防控的底线下,多措并举推动贫困群众返岗复工,精心定制“就业扶贫套餐”,帮助贫困群众端上“金饭碗”,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

针对原就业岗位较为稳定且打算继续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通过对接其原务工所在地或所在企业,统一组织包专车、高铁运输,定点定向输送返岗。

对原就业岗位不稳定或暂时不愿外出的贫困群众,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引导其到当地产业基地、合作社就业。同时,通过制定七星关经开区企业招工支持政策,畅通劳动力就近就业渠道。

此外,还通过创新就业扶贫机制,聚焦贫困劳动力,开展以“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岗位为主的“10+N个一批”就业扶贫工作,推动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加快群众脱贫步伐、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变乡村面貌、美化生态环境。

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刺梨加工企业,当地务工群众在分拣刺梨。(张广为 摄)

聚焦脱贫突破点抓实产业扶贫

2019年,七星关区放珠镇播乐沟村通过大面积推广,种植了800余亩刺梨。贫困户唐福江把自家5亩地流转给村里的刺梨种植合作社,他和老伴则到合作社务工,负责刺梨的日常管护工作。夫妻俩每个月的务工收入加起来有5000元左右,加上两个儿子在外务工的收入,脱贫不成问题。

在唐福江的新家对面,另一户贫困户陈大军刚入住新房。去年,陈大军从外地务工地回到村里,种了3亩花椒,并申请2.4万元的特惠贷资金养了两头牛。

今年年初,陈大军又把自家另外的3亩多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种刺梨,每年能拿到一定数额的分红。他算了一笔收入账后喜笑颜开:“我家今年的收入不会差!”

贫困户致富有望,增强了播乐沟村党支部书记罗中华对全村脱贫的信心:“村里的贫困户都搞起了产业,内生动力被激发了,脱贫没问题。”

眼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正在七星关区田间地头铺开,“长短结合”的产业模式逐渐普及。

今年,七星关区立足产业化、商品化、特色化,围绕“532”农业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由2名区委常委和1名分管副区长分别领衔推进刺梨、茶叶、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发展。

在生态畜牧业方面,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211”工程,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协主席、区委副书记分别领衔推进生猪、家禽、肉牛养殖产业发展。通过引进新希望六和集团、广州越秀集团、贵州凤集生态农业公司,加大肉牛、生猪、家禽养殖量,力争到年底全区肉牛养殖量达20万头、生猪出栏达100万头、家禽养殖量1000万羽。

聚焦脱贫关键点抓紧干部作风

一张简单的木床、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一侧摆放有序的锅碗瓢盆……对坡镇嘎木社区办公楼里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隔间,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刘联益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忙完这家忙那家,忙完危房改造、劳务输出,又忙社区里香菇产业基地建设事宜……民情日记上写得满满当当。

换上胶鞋、背起背包、走村串户。今年,七星关区30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1163名驻村帮扶干部继续深入一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持续对未脱贫户、档外监测户、边缘户、疑似问题户进行逐户分析研判,成为抢占脱贫攻坚高地的突击队和尖刀班。

脱贫工作做得好不好、贫困群众有没有脱贫,不能自说自话,要让当地群众来评价,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自4月3日七星关区召开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工作调度会以来,全区领导干部闻令而动,深入联系帮扶乡镇、村组和贫困户家中,了解村情民情、共谋脱贫之策。通过不断走访,真正“话”出问题,化解问题。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仅抓出了农村扶贫新景象,也让精准帮扶更有温度、政策落实更有速度。

脱贫攻坚,搏的是实干,拼的是落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七星关区活跃着一大批素质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扶贫干部,他们以真情赢得民心,用实绩造福百姓,书写下精彩的脱贫攻坚“七星关答卷”。

猜你喜欢
刺梨毕节市七星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七星瓢虫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刺梨专题纂刻作品
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瑞雪兆丰年
夏日荷景
七星瓢虫
七星瓢虫
刺梨和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