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2020-08-25 09:09唐俊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排查检验

王 赛, 孙 艺, 唐俊峰

(东华大学资产管理处,上海201620)

0 引 言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后,国家明确了特种设备是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以及安全附件等[1],在高校内,特种设备越来越成为科研设备的重要来源,除了客运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其他特种设备都普遍存在。关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一方面是师生的需求多,另一方面是国家的监管严,在高校跨学科的迅速发展大背景下,面对时有发生的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教训,如何有效地开展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已然成为一项重要挑战。

1 高校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现状与挑战

高校属于传统的事业单位,其管理模式是各部门人员基于自己的岗位职责开展管理,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强制性和专业性,需要管理者和使用者共同参与,而在管理实践中,却时常发生漏管、错管、难管等“管理和使用”之间的节点错位,导致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出现“不作为或不知作为及难作为”的管理现状与困境[2]。

1.1 跨学科使用隐患徒增,管理模式日趋精细

随着学校新建楼宇、多学科跨学科的发展,特种设备的使用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使用人员的范围越来越广,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安全隐患也开始逐渐增多。其中,非化学专业类师生使用气体钢瓶等特种设备,诸如会出现钢瓶不固定、氧气瓶与氢气瓶捆绑放置、可燃性气体放置在高温热源旁等安全隐患。在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上,有强制性的法律规定,还有“特种设备目录”及“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细致要求,而具体到所在地区的市场监督等各有关部门的相关管理条例,体现出层层抓安全管理的高压态势在安全管理的业务实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不定期的安全隐患排查、日常的消防安全检查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环保规范检查等,还需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并加以演练,每一个管理要素都对应一个专业性的技术操作。

1.2 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矛盾日益激化

特种设备的使用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环境,往往师生不考虑设备的使用环境以压力灭菌锅为例,会出现没有使用蒸馏水、长时间超载、没有定期更换介质等损害设备的现象;在进行安全附件的检验检查过程中,进行简单粗暴地拆卸和安装;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隐患排查,在发现诸如压力表指针不归零及安全阀锈蚀严重等情况下,依然继续使用或私自维修、改造等;管理中要求“持证上岗”,基于培训费用的考虑,出现较大部分师生无证进行操作,成为“轻管理”而危害设备安全的重大隐患。

1.3 设备供应服务商的专业服务能力有限

一般情况下,高校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根据种类及设备特点分包给不同的服务商,其中电梯的维保单位可以是电梯承建方、气体钢瓶的管理责任在于供应商,安全附件的检验服务由计量所和通过认证的具有检验资质的公司负责。不同的服务商维保的项目不同,其工作的能力层次也不齐,总体表现出具备资质的企业数量不多,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等现象,时常出现滚动式搬运钢瓶、贴标签式检验、维保只出报告不进行维护等怪异现象,严重制约着高校安全管理质量和效用的建设。

1.4 缺乏一致性实验室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部分[3],实验室内的用火、用电及空间布置等的安全隐患管理,也是构成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单一就特种设备安全讲特种设备的管理,缺乏整体性的安全管理考量,容易遗漏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要素或环节,一旦发生其他安全事故,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将急剧扩大。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业务流程梳理

简单而言,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体系建设受制于设备种类多、管理政策严、师生轻管理及服务跟不上等问题,暴露出目前的管理模式没有以设备为导向,以安全管理这一整体目标为出发点,大部分上级部门重监察,学校部门重管理,师生自身重使用,缺乏一致的整体性。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特点,从管理学的视角来看,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各种业务环节构成的全面管理模式,涵盖了人员、设备、应用系统等内容优化组合,实现传统“工作流”的流程传递、流程监控等管理范畴,正契合当前的管理需求,鉴于此,引入“业务流程管理”模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2.1 特种设备的需求论证

在根据应用需求采购设备时,应先对照特种设备目录,在目录内的设备,应按照特种设备的采购办法及工作流程执行拟租用的设备,管理责任在设备供应商,用户需做好对其生产或制造许可等资质的监督工作。进行管理或操作设备的具体工作人员,取得对应作业项目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培训证书。

2.2 特种设备的购置洽商

在购置洽商过程中,应向供应商索取所购设备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不向无证企业非法采购特种设备。提醒供应商,配合学校及时提供设备的产品质量证明书等材料,以备办理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

2.3 特种设备的入校安装

特种设备购置入校后,可移动类的特种设备妥善安置,预留使用空间;需要安装特种设备时,应签署安装合同,由具有安装工程资质的企业负责安装,在安装前需报备所在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办理施工告知,方可进行安装;安装后,供应商对设备进行自检,完成功能调试等妥当后,出具自检报告。

2.4 特种设备的登记办理

特种设备安装完毕后,在开始使用的3个月内,需向当地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申报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所需材料除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表、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及产品质量证明书外,还根据不同设备的类别,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是否持证等进行相关材料的补充。

2.5 特种设备的建档管理

特种设备采取“一设备一档案”的物账对应管理,管理部门应汇总掌握该设备的使用登记表,使用登记证,制造许可证,产品质量证明书及安全附件检验证书和操作规程及事故发生应急预案等档案材料,还包括设备使用者的作业人员证书;设备的产品使用说明书由设备使用者保管,后续的设备管理与使用过程中,相关台账、检验报告、隐患排查记录等,一并归入设备档案。

2.6 特种设备的使用保养

特种设备的使用前需制定“操作规程”及“事故发生应急预案”,张贴在设备旁的醒目位置。使用过程中要建立使用台账,特别是在发生设备故障时,要按照操作规程,隐患及维修情况记录在案;根据特种设备的种类和使用环境,需要进行必要的维护保养,需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维保,必须签订维保协议或监督协议。

2.7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

特种设备需要定期检验,新购设备使用满3年后开始检验,并需在检验到期前1个月到所在地特种设备检验监督所办理检验申请,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检验不合格的设备,按照检验意见开展整改;安全附件中,涉及有压力表的每半年检验1次,安全阀每年检验1次。每次检验的检验报告,存入设备管理档案,并标注下一次检验日期。

2.8 特种设备的维修改造

特种设备在检验或使用过程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到当地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办理维修或改造申报后,方可进行维修或改造,维修或改造完成后,需再办理变更使用登记,方可继续使用该设备。其中,维修后变更登记由使用(产权)单位办理,改造后变更登记由改造单位办理。

2.9 特种设备的隐患排查

特种设备的安全事故有一个形成过程,往往发生于日常比较小的安全隐患或使用习惯,应进行定期的隐患排查和不定期安全检查,一旦发现,应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障设备安全平稳运行。隐患排查须按照《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文件要求进行,并将隐患排查过程和结果记录台账留存入档[4-5]。

2.10 特种设备的报废注销

根据特种设备的使用年限,到期的设备原则上需要进行报废,当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通过检验或安全评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需要报废的设备,应进行报废注销登记,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

明晰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流程,也就明确了各自的分工和职责,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关键的管理控制节点。再从流程推进演化示意图的角度,进一步梳理呈现“特种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化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特种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化管理示意图

3 业务流程管理安全体系建设探索的建议

为了能够使整个业务流程进行具有可靠性、灵活性,并以较低的管理成本运行,应基于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特点,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3.1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要明确在特种设备安全法为第一指导下,凡是纳入特种设备目录的设备都要严格依照管理,并根据学校特点,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体系,按照业务流程梳理、把控重要管理节点,明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管理职责,制定诸如特种设备采购管理办法、特种设备档案管理细则及事故应急处置办法和事故追责办法等,从机制体制层面,加强制度设计,为特种设备进行安全规范的业务流程管理提供可靠支撑。

3.2 有效开展宣贯及演练培训考核教育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重使用”的师生更应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能出现“无知者无畏”的盲目现象。具体工作中,要宣传法律法规和制度办法[2],培训具体管理节点的实操,推行管理和操作特种设备的素养考核,并积极组织师生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培训、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和安全防护知识的学习。实现宣贯一体,推进管理者和使用者“共管”的工作局面,将流程化管理模式固化到每个管理职责节点。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

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日常安全隐患的防范管理,还涉及诸如采购、保养和隐患排查、建档等等,管理的对象围绕特种设备,涉及管理人员、师生、供应商以及维保单位及检验机构等,体现出参与主体多,管理职责交错等特点。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6-7],通过建设信息系统,防止遗漏管理环节,夯实管理质量,如,建设特种设备的采购系统、定期检验报检预警系统、维修和改造申报系统、定期隐患排查管理系统以及电子档案等,可以建设独立的系统,也可依托学校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对应的管理模块,利用二维码技术应用等[8],实现提前预告管理节点,反馈管理结果等的全流程智能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并可根据系统数据进行绩效考评。

3.4 重视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要建立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清单,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种设备,开展不同周期、不同使用阶段、不同排查内容的隐患排查[9-11]。在安全管理方面,对使用单位的责任制度,使用人的培训考核等进行检查;对日常的设备使用台账、维护保养记录、教育培训等档案材料进行排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附件可靠性等进行评价。根据隐患排查结果进行安全风险评估[12-13],把检查结果和潜在隐患换算成风险评估数据,对重点风险、累计风险及预期风险等需要关注的事项进行分级标注,为后续安排日常安全的检查或设备的安全管理,进行系统预警、检查跟踪、整改反馈及提前报废等提供科学依据。

3.5 探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

在高校积极开展“两级管理”及“放管服”管理模式改革的背景下,围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复杂性需求,采取服务外包的模式,甄选有资质有实力,懂专业熟规程的服务商,依据学校管理实际特点,通过设计个性化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案,将部分管理职能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开展,如实现气瓶的全部租用[14],设备安全附件上门在线检验,还可以引入特种设备责任保险模式[15],推进流程化管理“工作流”中“多元管理、风险分担”等辅助应用的再造创新。

4 结 语

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抓大放小到面面俱到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重行政管理向专业管理过渡的过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模式的建立,在发挥传统行政管理职能效应的基础上,能更好地做到各司其职,围绕服务好师生安全使用为目标,以高校教学科研安全有序大目标为共同出发点,实现管理部门“管理需求”与师生的“使用需求”之间的协作统一,为保障高校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为高校的科研教学贡献关键性的力量。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排查检验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排查情况及处理对策
配网二次回路故障的排查分析
给家中来个危险排查吧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西部特种设备网
如何排查并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