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儿童”入伍士兵教育与管理

2020-08-25 02:00王达伟王丽萍
中国军转民 2020年7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士兵

王达伟 王丽萍

摘要:针对“留守儿童”入伍士兵表现出的主要问题,提出“留守儿童”入伍士兵教育管理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士兵;管理教育

20世纪末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经济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进入城市务工,增加家庭收入摆脱贫困,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历经近20年的发展变迁,最初一批留守儿童都已成年,部分步入了军营。但是,由于父母角色的长期缺位,可能使留守儿童缺少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在学习上缺乏热情和恒心,产生忧郁、焦虑、自闭,不善交流,成为社会不良风气的易沾染人群。因此“留守儿童”入伍士兵的管理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一、“留守儿童”入伍士兵主要问题表现

(一)“留守儿童”大都缺乏关怀,容易心理封闭,影响心理健康

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成本以及其他难以确定的原因,基本上是年终的时候回家,过完春节又匆匆离开,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母见面的频率一般都很低,甚至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很少和自己的孩子联系,亲子之间缺少交流沟通。临时监护人在情感关怀方面无法替代亲生父母,他们有的自己也忙,或是身体欠佳,对孩子疏于照料,难以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小孩容易出现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二)大部分临时监护人监管不力,容易散漫放纵,具备强攻击性

留守儿童多数是爷爷奶奶负责监管,监管过程中祖辈出于对孩子的内疚和补偿,很容易产生“隔代亲”的溺爱,使大部分孩子在性格和行为上都有放纵的倾向,普遍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甚至嫉妒条件比自己好的人,容易产生“社会不公平”“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表现为脾气暴躁、盲目、叛逆、自我、易受暗示等性格障碍。部分临时监护人责任心不强,对小孩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疏于管教,缺乏正确引导。同时,由于父母自觉平常给予小孩的关心太少,存在愧疚的心理,对小孩的不良习惯大都听之任之,甚至溺爱骄纵。造成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乱花钱,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长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三)部分“留守儿童”情感淡薄,甚至埋怨父母,易发生不良行为

“留守儿童”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面临许多方面的问题和烦恼,需要倾诉、引导。但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很长时间都难得和孩子见一次面,以此维系的亲情很难去沟通思想、倾听烦恼,给孩子予以足够的关怀。同时监管人害怕出了差错难以向孩子的父母交代,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过于迁就和放纵,给孩子留出过大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而儿童阶段正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的生成时期,善恶难辨、是非难分,很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早恋、抽烟、喝酒、说谎、打架,迷上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十几岁就学会打麻将赌博等,自制力比常人要差,更容易发生不良行为。

种种原因造成“留守儿童”入伍士兵进入军营后,对部队生活的不适应比普通家庭环境成长的士兵更严重。他们有的难以融入集体,平时沉默寡言,对集体活动缺乏兴趣,游离于组织之外;有的则与战友之间关系紧张,一切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与自己意愿相違背的人和事时,难以控制个人情绪,数言不和就与战友发生冲突,甚至顶撞上级,不服从管理;有的自我要求不严,对自身沾染的恶习难以克制,违规违纪、不假外出等。这些行为,既不利于其个人的成长进步,也给部队的安全稳定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留守儿童”入伍士兵教育管理对策

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需要长期潜移默化的培养,仅仅通过一两次教育管理肯定无法达到目的,必须贯穿于学习、训练、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那么,作为“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战士,他们缺乏关怀,性格古怪,问题很多,对于这一部分战士,我们应当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管理呢?

(一)强化关心理念,筑牢信任基础

“留守儿童”大都缺乏完整的家庭温暖,对亲人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来到部队以后,部队的各级领导和组织就是他的临时监护人,他需要区分出谁是可以依靠的对象,谁是真正关心他的人。此时,我们的管理者就要运用好与士兵朝夕相处的机会,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兄长般的关怀和家庭般的温暖,从第一印象就要建立可值得信赖的感觉,少一些严厉,多一些慈爱。

(二)打牢思想根基,增强心理免疫力

虽然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不能等同,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搞好思想政治建设,同样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们在对“留守儿童”入伍士兵进行心理教育的时候,尤其是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因为,正确的“三观”能使个体对自我有较为客观的认识,不会因为自我评价不当而在遇到挫折时悲观失望,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增进团结和协作,学会与他人融洽相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冷静地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做到处乱不惊,保持乐观情绪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构建良好氛围,促进自尊自信

“留守儿童”入伍士兵的心理问题虽然外在表现不同,但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同时又非常敏感脆弱。一旦表达了个人诉求却无法满足之后,都会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失落感。因此,作为基层管理教育者,在教育中要坚持以人格的平等为基础,绝不能采取强制手段去逼迫他们接受,也不应使用命令、训斥的方式对待他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充满人情味的语言去感染他们,用幽默而富有哲理的道理去启迪他们,用真实生动的事例去诱导他们,真正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在集体中生活。

(四)依靠各级组织、发挥集体力量

针对“留守儿童”入伍士兵的管理,最重要的便是需要依靠各级组织共同发力。因为“留守儿童”大都人群交际能力偏弱,严重的还存在心理自闭、交际恐慌的情况,面对生活、工作同样紧张的部队生活,如果没有朋友圈子,时不时地诉诉苦,宽宽心,有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为此,需要我们搞好教育,提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在生活上多一些互相帮助,少一些埋怨、嫌弃。一方面组织可以通过军人委员会建立一对一互助对子,安排专人帮助。另一方面更要发挥家庭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士兵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但是由于“老师”的失职,导致“留守儿童”入伍士兵形成了种种心理问题,因此部队在教育疏导的同时,还要积极地帮助“留守儿童”入伍士兵重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多与“留守儿童”入伍士兵家庭联系,多做“和解”的工作,既要劝导父母多关心子女的成长,也要引导“留守儿童”入伍士兵理解父母的艰辛,使他们之间重新建立起和谐、信任的情感联系,并发动家庭做好“留守儿童”入伍士兵的教育转化工作,通过彼此互相支持、互相合作,紧密配合,构建起教育的网络,形成教育合力,积极帮助“留守儿童”入伍士兵改掉不良习气,消除心理障碍。

(作者简介:王达伟,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军事训练教研室教员;王丽萍,安徽省蚌埠市水游城学校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士兵
门牙士兵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士兵与海豚
瞭望塔
不行与步行
步行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