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建言“三农”工作

2020-08-25 01:58夏青
农经 2020年6期
关键词:青稞全国政协三农

夏青

今年以来,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国民经济形成了较大冲击,给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脱贫攻坚异常严峻。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召开的全国两会,不仅是信心加油站,更是逐梦新起点。在两会会议期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人大部分代表团和政协界别联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对农业农村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再次重申了“三农”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系统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这些重要部署,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支持,并积极建言献策。

守护大国粮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农业“压舱石”的地位进一步凸显,农业生产情况格外引人关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

“作为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态度鲜明,一以贯之地抓好粮食生产,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确保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就能产得出、供得好。”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金会表示,今年以来,黑龙江省进一步增强了对粮食生产的政策扶持,“财政支出1.2亿元对水稻智能集中催芽给予补贴,安排1亿元支持农资企业复工复产,配套2500万元支持病虫防治监测点建设。”

粮食产出来,收储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储备‘在稳市、备荒、恤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要搞好储备调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科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谈道,今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粮食等战略物资储备为城乡居民居家防护,特别是一些疫情严重地区的封城、封村,保障供给不断线,稳定人心、稳定社会,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优化调整粮食储备政策体系,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应对各种社会、自然风险,意义重大。”

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委会主委周健民介绍,据评估,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一般提升1—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要明显高于非项目区。

为此,周健民建议,做好顶层设计,构建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新体制;做好建设评估工作,摸清底数、位置、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保障力度,落实农田建设工作经費;明确管护主体,解决建后保护资金,实现以利用促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市长张建慧认为,高标准农田应该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要载体,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稳定器。“拿商丘来说,目前商丘已经累计建成永久性基本农田650多万亩,近两年高标准农田的单产稳定在1200斤以上,比一般农田增产200斤左右,明显提高了效能,增加了农民收入。”他希望国家能进一步支持河南、商丘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标准,加快河南、商丘粮食主产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赖应辉表示,在保持18亿亩耕地面积的情况下,我国粮食还面临供需紧平衡,那么继续提高单产的关键就在于农业科技。他介绍说,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种业,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59.2%,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已超70%,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达95%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品种研发要更精准,并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要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生物安全技术创新,提高突发农业生物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用科技力量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王作英建议,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在支持科研院所进行新品种课题研发攻关的同时,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让更多有能力、有学识的人充实到农业科研和推广队伍中来。

让科技助力真脱贫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助理霍学喜今年除了提交提案,作为全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苹果体系首席专家,他同时还在为起草“十四五”全国苹果产业规划专题报告费尽心思。“我国苹果主产区大多分布于丘陵沟壑地区,当地贫困发生率较高,四口之家的贫困户,如果能种三亩优质苹果,每亩收益六七千元,就能脱贫摘帽。”但是,脱贫之后如何长期有效助力老百姓稳定增收呢?多位代表委员建议,要想让脱贫人口彻底与贫困“绝缘”,在乡村振兴中迈向富裕,科技必须持续发力,为全面助力产业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精准脱贫,关键要选准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这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表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黄璐琦认为,中药材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强度不高,选道地药材开展生态种植,不仅可以脱贫致富,还可以实现贫困人口足不出村,就地解决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稳定可靠的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作为农业界别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强调:“只有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才能真正让农民脱贫。”

事实上,近些年蔬菜生产成本利润率虽大幅下降,但是实际亩效益并没有下降,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蔬菜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效应。李天来说:“没有这些科技成果,蔬菜生产会出现亏损,这样就会挫伤菜农生产积极性,不仅不能助力脱贫攻坚,而且也难以保证蔬菜产品有效供给。可以预见,未来蔬菜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工成本只会提高,不会降低,要想提高或稳定蔬菜生产效益,必须依靠科技支撑。”

“我们产业技术体系的30位岗位科学家和26个综合试验站站长都在苹果生产一线跑,努力把知识和技术送到田间地头。一方面要靠农业技术人员带动种植能手,再辐射更多果农;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对科技人员的培训,为产业升级补充血液。”霍学喜说。

如何让科技助推当地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农户脱贫致富,还需要从产业规划、优良品种引进到配套适用技术推广等一揽子科技支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鲁佳以奶牛养殖为例介绍说,奶牛养殖是广大贫困地区群众普遍乐于接受的产业。要养得好、收益高,就涉及技术、管理、加工、物流、市场等方方面面问题,科技支撑作用至关重要。

“想让农民彻底脱贫过上小康生活,还得继续巩固基础,促进资金和技术的结合,形成产业基础。”全国政协委员、江苏连云港市农科院院长徐大勇说。2017年,他挂钩帮扶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厉庄镇杨岭村,把选育的优良品种带到杨岭村,手把手地教农民种。经过技术推广,一亩大棚的产值能达到年均2万元,是种粮的8倍左右,20座蔬菜大棚随后很快投入使用。

在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看来,青稞既是一个保障西藏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也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尼玛扎西说,由他主导选育的“藏青2000”新品种,亩产已达350公斤,创青稞产量新高,推广面积突破百万亩,惠及上百万藏族农民,“以技术促增产,就是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事实上,长期以来,西藏农业科技人员围绕青稞增产,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新品种。每一次青稞品种更换,青稞亩产增加40%以上。

尼玛扎西介绍说,随着青稞产量的增加,青稞加工业产业化发展也在不断推进,成为百姓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他说,“青稞的增产可以拉动整个产业增效,提升加工产品效益。”从青稞酒、青稞曲奇饼干、青稞片、青稞面条到青稞馒头等,经过深加工,青稞的产品附加值提升,农牧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

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興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刘凤之是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截至2019年年底,他所在的葡萄体系已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0余万亩,平均亩增收近千元,助力十多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让一批脱贫群众依靠葡萄产业过上富裕生活。刘凤之告诉记者,多年来体系在新疆、云南和四川等国家贫困片区指导发展葡萄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培训,让生产关键技术真正为农民所掌握。“扶贫只有真正做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才能提高困难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实现困难群众长期、稳定脱贫。”刘凤之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机集团原党委书记石柯表示,近年来,以农机自动驾驶技术、农机数字化调度管理平台等为代表的先进、智能农机逐步开始实现产业化。但是目前存在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对此,石柯委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组织进一步开展我国农业机械化高级阶段农机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布局研究;二是引导农业和农机行业大型骨干企业利用装备资源创新和集成优势,开展高端、先进、智能农机应用示范区建设;三是推动高端、先进、智能农机应用推广。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所长杜德志说,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基,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最为宝贵。为激活农村创新创业动力,杜德志提出“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挖掘,完善创投合作机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他希望通过基地示范、技术宣传和农民教育培训等方式推广可复制的“双全万元”模式,完善企业的组织设计,让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培育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和鼓励更多农民就业创业致富。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董事长周善红表示,要培养出一批振兴乡村的本土科技人员,鼓励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学习应用大数据知识进行市场调研,关注市场需求,再因地制宜生产加工供应,“互联网直播平台非常火,指导农民利用科技平台进行网络销售,可能会有较高的经济产出和品牌效应”。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围绕人才急需,大力培育带贫主体,在农民培育工程经费中分别设置5%和10%的权重对贫困县和西部地区予以倾斜支持。面向农业产业扶贫带头人和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围绕县域1—2项特色主导产业,精准遴选培育对象、精心制订培训方案,开展专项技能培训。6月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部署2020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万人,推进农民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

李天来建议,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设立乡村振兴科技服务专项,引导科技资源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前沿聚集。与此同时,稳定农业一线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人才培训,提供人才支撑,建立一支稳定的直接面向乡村的科技工作队伍,逐步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紧缺的难题。

猜你喜欢
青稞全国政协三农
青稞地里的母亲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青稞酿酒
青稞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
赞分盐镇裕牛村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王国庆接替吕新华 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