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生百炼金遇象见清心

2020-08-26 08:35撰文并摄影张瑞芬
陕西画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魏徵千秋铜镜

撰文并摄影/张瑞芬

我国出现铜镜已有4000多年,从其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流行程度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分,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美观又实用,并且把反映人民生活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吉祥、快乐的画面应用到铜镜上,呈现出盛唐高超的艺术水平,体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是目前西安出土的唐代平脱镜中最精致、最完整的一面,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圆形,镜背正中置圆钮,镜钮四周以金丝同心结环绕,素缘。钮外一周贴饰花叶形银片,镜背主纹为四只鸾鸟衔绶带逆时飞翔,为金片刻镂粘贴而成。鸾鸟昂首展翅,优雅起舞,金光银灰的饰片在黑色素胎地映衬下更加显得华丽夺目。

鸾鸟,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能够带来幸福的吉祥鸟,而绶带的“绶”与长寿的“寿”字谐音,代表着长寿不老。“鸾鸟衔绶”蕴含着幸福长寿,而环绕的“同心结”则被寓意相爱之意。

金银平脱是唐代的一种华贵的装饰方法,做法是把厚度一般不超过半毫米的金银箔纹片粘贴在器物上,然后用色漆髹涂数道,再经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以显示出用色漆地上的金银图案,纹片上有时还施镌刻,金银平脱较多地应用于漆器,兼见于铜镜等其他制品。这种工艺做工精细,费工费料,做成的器物也因此极为美观华贵。

正衣冠更正人心

铜镜在唐朝时期,不仅是人们的生活用品,更是君臣之礼的一种见证,人们赋予了它更多象征意义。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节选自后晋《旧唐书·魏徵传》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有一名胆识谋略具备,善于劝谏皇帝的文官叫做魏徵(现作“魏征”)。虽然魏徵效忠于李世民之前,曾在旧太子李建成门下做事,甚至多次谏言除掉李世民。但李世民立志开创盛世,十分惜才。不仅延用了李建成门下的部分官员,还重用魏徵,与其成就了一段君臣相宜的佳话。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

出土地:西安市东郊韩森寨

现收藏地:陕西历史博物馆

藏品时代: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文物价值:国家一级

其制法是先铸成有缘无纹的素面镜,将裁切好的金银纹饰片用胶漆贴于镜背,其上再覆漆数重,然后细加研磨,使金银饰片与漆面平齐显露,最后在金银片上刻划细部,构成完美的图案。镜背主题纹饰为四只口衔绶带的鸾鸟,这是唐代极为流行的纹饰题材,藉“绶”、“寿”谐音来表达祈福之意。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不仅体现了唐代高超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古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

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而魏徵晚年病死后,李世民更是废朝五天,追封他为司空、相州都督,谥“文贞”。

唐太宗李世民在魏徵死后曾将魏徵比作可鉴别自己得失的镜子,而失去魏徵就失去了这样一面可照得失的镜子。

千秋镜鉴千秋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此类铜镜在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玄宗执政期间,每年的八月初五(农历)是皇帝的生日。而这一天则被定为“千秋节”,全国放假3天,举国同庆。在这一天,不仅有极为盛大的宴会和歌舞表演,臣子们还要向皇帝敬献早已备好的千秋镜,而皇帝也会将御制的千秋镜回赠给臣子。

此处的千秋镜,指的就是铜镜。而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因其复杂的工艺和精美且寓意深刻的纹饰,被认为是当时皇帝赏赐大臣的御用之物。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李隆基(唐)《千秋节赐群臣镜》

李隆基所做的这首《千秋节赐群臣镜》中提到的“更衔长绶带”,在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中就有所体现。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有着吉祥、长寿的寓意,而精美的金银平脱工艺则使它仅能为上层人士拥有。

因奢华近乎绝迹

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局部)临镜

唐朝的制镜技术十分发达,这种发达实际上不仅体现在镜身本体的铸造工艺,更体现在它的装饰华美上。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在唐朝十分繁荣,其中以何家村窖藏出土的金银器为代表曾经在世界各国引起轰动,惊艳全球。而金银平脱工艺,是唐朝的一项创新。

用金银平脱法制作的器物,表面富有金银光泽,华美异常,造价高昂且耗费金银无数。这项工艺常用于盛唐年间。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继位后,曾经下诏明令禁止金银平脱制品。金银平脱制品的产量就此极速锐减,五代时已至衰微,逐渐绝迹,金银平脱的技法也几乎失传。目前存世的金银平脱制品十分稀少,且大多制造于唐、五代年间。

镜在日常生活中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层面的特殊意义。古人以之映照妆容、装饰居所,或以之寄托相思、辟邪祈福,或比拟人物、譬喻德行。唐代制镜工艺十分兴盛,镜种类繁多、纹饰富丽、铭文雅致,以珍禽异兽、花草树木、神话故事、历史典故等为常见纹饰。华美考究的金背、银背、螺钿、金银平脱等特种工艺镜是此期铜镜一大特色。

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镜,是采用金银平脱工艺制作最为精美的一枚铜镜,成为研究唐代铸造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它不仅体现了唐代高超的手工制作水平,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古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福。

唐代彩绘执镜女俑

游客伫立在铜镜前细细观赏

猜你喜欢
魏徵千秋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玩转古铜镜收藏
铜镜
以诚相待
古代的铜镜
最难办的一件事
为什么不同
怕黑千秋叶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