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排毒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

2020-08-27 02:12王晓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肾衰竭灌肠水肿

王晓梅

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肾病科 353000

慢性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常见类型包括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病情长期持续发展后,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患者出现疲乏、食欲不振、水肿等症状,影响其生活和健康,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1]。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常采取病因治疗、对症治疗、饮食控制等方式,可缓解和控制病情,但难以阻断病情进展,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仍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2]。为探究慢性肾衰竭的有效疗法,本文对本院收治的43例患者采取益肾排毒汤内服配合灌肠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2月本院诊治的8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按其就诊顺序先后划分为参照组(43例)与治疗组(43例)。纳入标准:患者均依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提出的慢性肾衰竭相关诊疗标准[3]确诊患者病情;患者近期生命体征稳定。排除标准:合并免疫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等疾病者;对研究用药过敏及有相关禁忌证者。参照组女18例,男25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54.41±3.68)岁;疾病类型:21例慢性肾炎,7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4例其他;病程1~15年,平均病程(7.36±3.55)年。治疗组女20例,男23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4.74±3.92)岁;疾病类型:22例慢性肾炎,5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肾病,4例其他;病程1~16年,平均病程(7.45±3.71)年。此研究纳入患者均属知情并自愿参与,已签同意书,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核批准。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行原发病治疗、饮食控制、调节水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等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于参照组基础上增加益肾排毒汤内服与灌肠治疗。内服药方为:黄芪40g、蒲公英30g、山药30g、熟地黄20g、枣皮20g、白术15g、当归12g、附子12g。此方可依据患者具体症状适当加减,如:血压升高可加石决明30g、天麻30g;尿少伴水肿可加泽泻30g、车前仁30g。用量为每日1剂,加水煎煮为400ml药液,分2次于早晚温服。灌肠药方为:牡蛎40g、大黄40g、柴胡20g、白芍20g、丹参20g、甘草20g、黄连20g。用法:以清水浸泡2h后加水以文火煎煮,浓煎为200ml药液,自然冷却至40℃左右,于睡前进行灌肠,1次/d。两组均治疗28d。

1.3 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的血尿氮素(BUN)、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等肾功能指标,并进行比较。

1.4 疗效判断标准 对患者食欲不振、乏力、水肿等证候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记0~3分。若患者证候评分较前降低60%以上,且Scr降低≥30%为显效;若证候评分较前降低30%~60%,且Scr降低≥20%为有效;若证候评分较前降低不足30%,且Scr降低不足20%为无效。

2 结果

2.1 两组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BUN与Sc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ALb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肾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参照组(7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的发生是因慢性肾病持续发展,导致肾实质受到损伤,并进一步造成肾脏萎缩,出现肾功能衰竭,导致患者体内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并引起全身症状[4]。在治疗该疾病时,西医常采取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在疾病后期,则常予以肾脏替代疗法。西医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依据患者具体症状给予降血压、调整水电解质、纠正贫血等治疗,以维持患者的正常体征,可缓解患者乏力、水肿等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但改善患者肾功能的疗效并不十分理想[5]。

中医认为慢性肾衰竭属于“淋病”“水肿”等范畴,是因脾肾阳虚,寒热交错,瘀血内阻,进而损及肾脉,导致肾功能损伤,治疗时应以温阳补肾、清热解毒为原则。益肾排毒汤中包含黄芪、山药、白术等多种药材,其中,黄芪有利水消肿、补气健脾之效;熟地黄可平补肾气;蒲公英可清热解毒,凉血散结;当归、丹参可益气活血,改善局部血循环;山药可补益脾肾;附子可驱寒除湿,温阳化浊[6]。诸药联用可达到补肝益肾、祛湿排毒、扶正祛邪、益气固表等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肾功能有良好作用。而灌肠疗法是以温热的药液从肛门注入肠道中,可促进肠道蠕动,而方中所含牡蛎、丹参等药材有去热除湿、利水消肿、排毒止痛等效果,有助于毒素的排出,以改善机体代谢,达到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说明联合中西医治疗的效果更为明显,对于患者肾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由于慢性肾衰竭导致患者生理代谢功能紊乱,可引起BUN与Scr水平迅速升高,而食欲不振等症状可导致机体营养水平下降,ALb等蛋白质水平降低,造成贫血、营养不良等不良情况。本文结果可见,治疗组患者的BUN与Scr水平均低于参照组,ALb水平高于参照组,说明采取益肾排毒汤与灌肠治疗可促进患者肾功能改善。

总而言之,在慢性肾衰竭的治疗过程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益肾排毒汤内服与灌肠治疗可增强疗效,使患者的肾功能得到改善,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肾衰竭灌肠水肿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我不胖,只是有点肿——妊娠水肿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利肠汤在慢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益肾降浊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观察
蛭龙通络胶囊联合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