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探讨

2020-08-27 02:12林晓君林力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6期
关键词:腋窝皮下皮瓣

林晓君 林力生 陈 昱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福建省莆田市 351100

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可通过切除乳腺组织并清扫腋窝淋巴结有效治疗疾病。但切除乳腺组织后,由于胸肌支撑作用,易在患者腋窝处形成空洞,导致液体渗出,易引起皮下积液[1]。皮下积液的发生率较高,常见于术后早期,影响患者的恢复速度,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感染风险[2]。目前,临床十分重视对皮下积液的预防,主要采取调整缝合方式、加压包扎、留置引流管等方式,但其效果一般[3]。为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本文在手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刀与腋窝处皮肤外固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8月—2019年11月本院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进行观察,按入院顺序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实验组(60例)。对照组年龄26~57岁,平均年龄(42.16±2.41)岁;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46例,浸润性小叶癌9例,黏液癌3例,混合型癌2例;肿瘤分期:Ⅰ期12例,Ⅱ期38例,Ⅲ期10例。实验组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42.51±2.55)岁;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48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黏液癌3例,混合型癌1例;肿瘤分期:Ⅰ期13例,Ⅱ期36例,Ⅲ期1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纳入患者均属知情并自愿参与,已签知情同意书,并经本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纳入标准:患者均为女性,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具备施行改良根治术的相关手术指征;癌症分期在Ⅰ~Ⅲ期。排除标准:有相关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同时存在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除包括乳头在内的肿瘤周围>3cm皮肤,切除全乳房、清扫腋窝淋巴结至第2组,保留胸大肌和胸小肌。对照组常规采用高频电刀锐性分离皮瓣,切除乳腺组织,清扫腋窝处的淋巴结。术后对小血管进行电凝止血,并采用丝线结扎直径>3mm的静脉分支。冲洗创面后,行腋窝处皮肤外固定术,将腋窝正中皮肤缝合固定于背阔肌肌腱前缘。实验组患者也采用高频电刀分离皮瓣,切除乳腺,其步骤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在清扫腋窝处的淋巴结时将电刀换为超声刀。清除完成后同样冲洗创面,行腋窝处皮肤外固定术,操作与对照组一致。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于胸壁、腋窝处置管,行负压引流,并采用弹力绷带进行皮瓣固定加压包扎,包扎压力以不影响患者呼吸为宜。若术后出现皮下积液,则行穿刺抽液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时长、出血量、引流量、清扫的淋巴结数目等手术相关指标。(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观察其置管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3)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是否出现腋静脉损伤、胸背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副损伤,并观察患者术后15d内的皮下积液、再出血、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皮下积液判断标准:若皮下出现波动性肿块或局部隆起,行穿刺抽液可抽出2ml以上不凝固液体,则为皮下积液。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两组手术时长、清扫的淋巴结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置管引流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相关指标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中副损伤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皮下积液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16.67%),其总不良情况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中副损伤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主要是因创面较大,渗液多,在患者呼吸运动、上肢活动时导致皮瓣与胸肌摩擦、撕脱,皮瓣下方容易出现死腔,导致皮下积液的出现[4]。该并发症常见于腋下、胸壁外下方、锁骨下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切口愈合,不利于其早期功能训练的开展,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导致疗程延长,增加医疗费用[5]。因此,临床需重视皮下积液的预防工作。

本文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对患者联合应用超声刀和腋窝处皮肤外固定,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皮下积液发生率(5.00%)低于仅采用腋窝处皮肤外固定的对照组(16.67%),总不良情况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该方案对于皮下积液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超声刀是利用超声频率震荡金属刀头,断裂蛋白质氢键,气化水分子,导致细胞崩解,从而快速切开组织,同时也能利用机械震动产生的热度使两层组织融合,封闭血管[6]。利用超声刀清扫腋窝处淋巴结,能够快速、准确地切割组织,且具有止血、凝固、封闭效果,切割时也不会产生焦痂和烟雾,出血较少,可保障手术视野良好,提高清扫操作的精确度,尽可能地减少周围组织损伤,从而减少渗液,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思维等的研究[7]中,将超声刀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中,结果显示患者的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少于采取常规电刀治疗的对照组,其结果与本研究相似。可见应用超声刀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减轻手术损伤,从而减少引流量。常规电刀则创伤较大,容易损伤周围组织、血管,导致出血较多,影响手术视野,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增加皮瓣下渗液,容易出现皮下积液[8]。本文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置管引流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刀与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其引流时间、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行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可有效减轻切口处张力,使皮瓣张力能够均匀分散,改善皮瓣的血循环,以免皮瓣边缘出现积液,且能有效固定皮瓣,减轻因呼吸运动引起的皮瓣摩擦,从而减少皮瓣下死腔,降低皮下积液发生风险。该固定方式还可避免患者术后过早进行肩颈活动,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确保皮瓣紧密贴合胸壁,有效减少渗液和皮下积液。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超声刀与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可有效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减少各类不良情况的出现,利于皮瓣愈合。

猜你喜欢
腋窝皮下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乳腺癌中DLL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