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康复的影响

2020-08-27 02:12农秋香磨丽莉周芳珍马秋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6期
关键词:行为障碍总分精神分裂症

农秋香 磨丽莉 周芳珍 马秋兰

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精神科 5300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自知力缺乏的重性精神病,起病于成年早期,病程越长,海马萎缩越严重,患者预后不佳[1]。慢性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阴性症状为主,其日常生活懒散,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损害,导致精神残疾,而且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不良的情绪导致病情波动、症状反复、病程长、治疗依从性差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是利用1~2mA微弱的直流电流反复刺激而达到调节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动,刺激或/和抑制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性的一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1]。辅助tDCS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冲动、刻板行为及情感障碍,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1],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提高护理效果,预防疾病的衰退。笔者采用tDCS治疗结合常规护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9年1—6月住院的慢性期精神分裂症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入组标准:(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慢性期的病程至少持续2年);(2)年龄18~60岁;(3)入组时患者合作,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哺乳期妇女;心境障碍患者;重大躯体疾病、脑出血及体内有金属置入、不合作者;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研究组男27例,女18例,平均年龄(39.50±9.41)岁。平均病程(8.87±2.91)年。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52±9.71)岁,平均病程(9.90±3.15)年。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两组患者所用的精神药物的种类、剂量相同。两组患者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和疾病健康教育,研究组联合tDCS治疗,具体实施:(1)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仪治疗时,选择左侧前额叶皮层背外侧(例如顶部中央位置)为刺激部位;(2)将阳极电板放置于头部,阴极电板放置于对侧躯体的肩部;(3)两块电极板下均垫上用饱和盐水浸泡过的棉布垫,有利于电极板与皮肤良好接触和导电,并固定好电极板;(4)治疗环境安静,温度舒适,避免外界干扰;治疗前予以5min的放松训练,讲解治疗的注意事项、意义,耐心解释患者的疑问并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完成治疗任务;(5)调节治疗参数,刺激强度1.5mA左右,治疗1周后,可更换另一功能区刺激。tDCS治疗持续时间:25min/次,1次/d,5次/周,共8周。(6)每次tDCS治疗结束后,予以精神鼓励及表扬,询问患者对治疗的感受,倾听患者的诉求,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1.3 评价标准 于入组前和第8周末评定护士用住院精神病人观察量表(NOSIE-30)[3]评定患者行为障碍,NOSIE-30用于慢性的精神病人的行为障碍的观察非常敏感,总分=(128+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分,总分值越低说明行为障碍越明显;采用IPROS[4]评定其社会功能情况,IPROS总分(0~l44)分,以总分来判断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分数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重,分数越少其社会功能缺陷越轻;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4]评定治疗依从性,总分为0~22分,ITAQ总分越高说明治疗依从性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NOSIE-30、ITA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OSIE-30)总分、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和ITAQ 总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NOSIE总分、总积极因素、ITAQ 总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总消极因素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OSIE-30评分、ITAQ 总分比较分)

2.2 两组IPROS评分比较 入组前两组IPROS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IPROS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IPRO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突触前神经元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以及在突触间隙的扩散及作用于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异常化,例如边缘系统多巴胺功能的亢进或前额叶皮质多巴胺功能的不足等出现幻觉妄想及认知功能障碍。tDCS治疗能够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维持中枢神经递质的平衡,改善精神症状[1,5]。tDCS治疗的方法简单方便、无痛性,精神病人容易接受。治疗时将电极板放置于患者大脑表面(选定的部位),调整治疗参数,选择tDCS治疗仪输出1~2mA范围的微弱直流电持续刺激大脑,刺激器的电流从阳极向阴极流动,形成一个直流电环路,反复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tDCS的阳极电板刺激大脑,使皮层兴奋性升高,而阴极刺激时则对大脑皮质起抑制作用,进而降低皮层的兴奋状态[1],纠正大脑皮层功能紊乱,恢复脑功能。文献报道,tDCS治疗缓解抑郁症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兴趣,消除自弃行为[5-6];tDCS缓解精神分裂症的抑郁焦虑情绪及阴性症状[7],提高患者的注意力及记忆力,改善精神的认知功能[8],促进疾病的康复。

本文显示,研究组NOSIE-30评分优于对照组,提示:辅助tDCS治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说明tDCS治疗明显改善患者的行为障碍,其原因为:(1)tDCS治疗前及结束后的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积极性,患者保持良好的行为模式有关。(2)tDCS治疗,其刺激的部位为左侧前额叶皮层背外侧,该部位与情绪调节的边缘系统有着广泛联系,刺激时边缘系统功能正常化,消除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5-6],提高患者的兴趣爱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社交能力,改善了退缩、暴躁等行为障碍。(3)tDCS治疗刺激前额叶皮层背外侧,改善该部位的血液循环,改善多巴胺功能,缓解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提高意志力[7],改善患者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提高患者社交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组ITAQ 总分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辅助tDCS治疗后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及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辅助tDCS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的原因有: tDCS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消除病耻感,患者主动参与治疗;tDCS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树立自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tDCS治疗的护理中,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有效沟通得以提高,取得患者的配合。

第8周末,研究组的IPROS评分优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组辅助tDCS治疗后,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由于慢性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明显,患者不求上进、执行能力和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差,其社会功能缺陷,社会交往能下降。这些认知功能的损害与其前额叶皮层多巴胺功能不足有关。而tDCS治疗提高患者前额叶皮层多巴胺功能,提高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功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8-9],改善其社会功能。同时tDCS治疗调整中枢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提高突触间隙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浓度,消除患者的抑郁心情,缓解其自暴自弃及不良行为,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社会功能缺陷[1,10]。

在tDCS治疗的护理实施过程中,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康复治疗的认识,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了疾病复发风险,降低了因疾病复发造成的社会功能的损害;在tDCS治疗的护理过程中,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等,调动了治疗积极性,其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改善了社会功能[6-7]。辅助tDCS治疗达到改善患者脑的血液循环,改变神经介质分泌,稳定酶系统活性,提高突触前神经元对物质的合成和利用能力,纠正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改善睡眠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工作能力,改善认知功能[10]。

总之,tDCS治疗结合常规护理模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行为障碍的改善程度及其社会功能缺陷的恢复均优于常规精神科护理,通过改善病情,促进患者自知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疾病的稳定,减少因疾病复发和精神残疾,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行为障碍总分精神分裂症
超声心动图评价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心脏形态及左心功能的应用价值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常做噩梦要当心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奥氮平治疗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