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微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2020-08-27 09:36张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

内容摘要: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作家,魏微一直有着清醒的创作追求。她坚守自己的声音,关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温暖流畅地进行叙事。她的小说日常书写表现为都市日常、小城日常和乡村日常,既展现出它们柔和静谧的一面,也展现出压抑疼痛的一面;在艺术手法上,选取儿童视角,运用拟声词、口语词和方言日常化的叙事语言,亲切通俗,给人身临其境的日常实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关键词:魏微 日常生活叙事 艺术手法

一.日常生活与日常生活叙事

日常生活與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是每个个体生存的基础。阿格妮丝·赫勒在《日常生活》中从理论上构建人的日常生活,把日常生活界定为“个体在生产要素的集合”。①她认为,日常生活是以重复性思维与实践为基础的领域,实用主义、可能性、模仿、类比、过分一般化以及单一性事例的粗略处理是日常生活模式。如果每个人在日常生活水平上都是主动积极的,那么这些模式引导着每一个人。同时,赫勒也指出了日常生活图式和内在结构的惰性,具有阻碍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的保守性。衣俊卿的《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一书中对日常生活的内涵作出了细致具体的定义,“日常生活是以个人的家庭、天然共同体等直接环境为基本寓所,旨在维持个体生存和再生产的日常消费活动,日常交往活动和日常观念活动的总称,它是一个以重复性思维和重复性实践为基本存在方式,凭借传统、习惯、经验以及血缘和天然情感等文化因素而加以维系的自在的类本质对象化的领域。”②

“叙事就是对一个或一个以上真实或虚构的事件的叙述。”③叙事是对一系列事件的叙述,日常生活叙事就是把日常生活作为对象进行叙述。魏微对于日常生活叙事有着非常敏锐的意识。七十年代作家中,魏微的写作一开始就从本质上与同为七十年代的作家有着很大的区别和分歧。如同代的棉棉、周洁茹、卫慧等,她们以标新立异自诩,刻意追求张扬的叙事,描写光怪陆离的生活。魏微则坚守自己的声音,关注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温暖流畅地进行叙述。魏微对于日常的衣食住行有天然的亲近感,喜欢听见来自市井的底层声音,看见尘土飞扬的活泼场景。她的日常生活叙事意识非常明确,“小说这种形式,起源于日常生活,也止于日常生活。”④在创作中,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搬日常生活的原貌,而是呈现出温暖诗意而又冷峻压抑的日常生活。

二.日常生活叙事的表现

魏微生活在南京、北京和广州等都市,成长在江淮地区的小城,出生在乡村,于是魏微把都市、小城、乡村这三个地方视为写作的资源。都市日常、乡村日常、小城日常与魏微作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囊括了广阔的文学空间。

(一)都市日常

魏微小说中都市日常的空间虽然涉及到南京、广州、北京等现代化的大都市,但是她的关注点并不是国际化的商场、雄伟密集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写字楼,而是这些商场高楼背后,最真实的巷子、街道、院落。小说《薛家巷》中,魏微以南京为背景,选取了南京的一条老巷子,这条巷子狭窄古旧,巷子里充满了亲切温暖的生活气息。平常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的恒常与变化都呈现于此,真真切切地展现出日常生活化的南京。生活在薛家巷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大多数,虽然每个月的工资很微薄,但是他们过得安详、平静。他们的生活哲学就是“过日子”。巷子里的这些平民生活中有实实在在的温情,也有烦恼、苦闷与压抑,内心充斥着虚无感。很多年来一直无所事事在街上闲逛的吕东升,内心充斥着虚无与空虚,无边无际的空洞感包围着他。他觉得自己生活在世界的另一端,那个地方很远,他永远跑不到。内心虚无与焦虑让他不断寻找自己,想要知道自己是谁,而这终究是徒劳的。

(二)乡村日常

魏微小说中的乡村是平和的、古朴的、单纯洁净的,具有馨香诗意之美。《乡村、穷亲戚和爱情》中的江淮乡村如诗如画:掩映在绿荫中的村舍、精致流线型的飞檐、清澈见底的河水、绵延百里的树木、色彩鲜明饱满的麦子和油菜花。蹦蹦跳跳讲着方言的小孩,眯缝着眼笑的老人,羞涩含蓄的姑娘……在乡村生活的农民,他们的日常呈现出单纯质朴、豁达开朗、坦白快活的生活底色。《乡村,穷亲戚和爱情》里的乡村青年陈平子虽然承受种种的痛苦,生活难以维持,但他仍有不自知的快乐,脸上常常洋溢着洁净的笑容。魏微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乡村朴素的美质时,也敏锐地察觉到乡村的变化。当城市化的脚步来袭,乡村呈现出空前的躁动,人们的内心占据着浮躁与动荡的情绪,急切地想要逃离乡村。如《回家》中,小凤一方面热爱乡村,另一方面又不愿回到乡村,像父母那样贫苦辛劳,老死一生,最终还是选择离开乡村。

(三)小城日常

小城居于都市与乡村的中间地带,是魏微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叙事空间。《大老郑的女人》书写的城很小,只有一条小河流、几座小桥、前后街、东西关,人们在小城里出生、长大和衰老。小城的生活状态是循环往复,多少年过去了,小城仍然保留静谧、古朴的模样。小城的生活也是活泼的,当改革开放的讯息如春风般吹拂时,小城洋溢着时髦、活泼与青春的气息。小城中“我们家”和租客大老郑一家叨唠家常、说些闲话,看夏夜满天的繁星、月光下梧桐叶的影子,听知了的叫声、悠悠的笛声,小城的日常生活是那样的美好。静谧柔和是小城生活的表面,压抑疼痛是它的另一面。魏微对于小城生活中的人有着最深沉的疼惜与怜悯,《大老郑的女人》中女人的突然出现抚慰了大老郑的心理,但是他们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让人难以接受。魏微绕开了对她的道德评价,而是用怜悯的情怀书写,文字中有着挥之不去的疼痛与悲伤。

三.日常生活叙事的艺术手法

魏微小说日常叙事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儿童视角和日常化的叙事语言的运用上。在儿童视角方面,魏微善于用儿童的眼睛观察日常生活,并且将成人的声音巧妙地隐匿在儿童就是儿童叙事者眼光的背后。在日常化的叙事语言方面,魏微选用拟声词、口语词和方言,亲切通俗,给人身临其境的日常实感,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一)儿童视角

“一般意义上的儿童视角指的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⑤《一个人的微湖闸》整篇小说以一个小女孩“小蕙子”的口吻讲述在微湖闸水边大院里爷爷奶奶家、站长家、储小宝家、小桔子家等几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以“小蕙子”的视角回忆童年,一切都显得非常活泼有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视角毕竟是有限度的,“回溯性叙事中再纯粹的儿童视角也无法彻底摒弃成人经验与判断的渗入。回溯的姿态本身已经先在地预示了成年世界超越审视的存在。”⑥成人作者必然会对儿童视角进行干预和介入,由此使得文本两种声音:儿童身份叙述者的声音和隐含的成人声音。《一个人的微湖闸》开篇对微湖闸秀美风景、微湖闸百姓幸福日常生活的描绘显然都是成人叙事者的声音。因此,小说中儿童视角的使用是将儿童之“眼”和成人之“声”二者相互结合,共同参与对现实生活的观照。

(二)日常化的叙事语言

与日常生活叙事相对应的是日常生活语言,魏微叙述的对象是日常生活,因此在小说创作中必不可少的会使用日常生活语言。日常生活语言具有活泼、生动、形象的特点,呈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1.拟声词

拟声词是指模拟事物声音的词,魏微小说中大量地运用了拟声词,这些拟声词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声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的同时又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日常实感。比如:“成年里,听得机器‘哐当哐当发出轰鸣的声音,也有女工‘叽叽呱呱说笑的声音。”运用了拟声词“哐当哐当”和“叽叽呱呱”,通过对声音的模拟式描写和拟声词的重叠,生动形象地描摹出工厂的日常场景:有机器的轰鸣,也有女工的说笑声,而且这两个拟声词“哐当哐当”和“叽叽呱呱”在音响上还形成了整齐对称,有效地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性和表现力。此外,还有“扑哧”的笑声、“呜呜呜”地叫喊、“簌簌”的风声、脚步“啪嗒啪嗒”沉闷声、“噜噜噜”地叫唤声……这些拟声词使人如闻其声,有身临其境的日常实感。

2.口语词

口语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口头交际所用到的词语,灵活多变,亲切通俗,最能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魏微小说描写的人物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普普通通的大多数,在她的作品中,口语词的使用比比皆是,将小说语言变得真实易懂,简洁浅白。比如:“女儿叹道:‘无怪乎我们都老了,这一代小孩已经蹿起来了——我结婚的那阵子,他们还是孩子呢!”作者用了两个口语词“蹿起来”和“那阵子”,故事中人物的生活气息满满地洋溢了出来,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类似的还有,“顶勤快”、“占了多少便宜似的”、“眼头有活儿”、“吃闲饭的”、“可怜见”、“绕个狗尾圈”、“游魂”……作者通过对口语词的巧妙使用,使小说语言变得生活化、市井化。

3.方言

方言的使用能够体现出别具一格的地域特色。小说中的方言是魏微在不断地日常生活经验积累中获得的,她的创作源头是南京的日常生活经验以及幼年时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江淮之间的微湖闸的童年生活记忆。这两段日常生活经验对魏微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得她小说的叙事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日常性。比如“秋冬的晚上,夜渐渐地长了,吃完了饭,睡不着觉,我奶奶就说,走吧,去杨婶家‘擦呱去。”“他是楼上吴老太的儿子,在一家老字号的烤鸭店做厨师,一个月能挣到两三千块钱,生活很是‘得过。”“擦呱”是江淮地区的方言,也就是说闲话、串门聊家常的意思。“得过”是南京方言,指生活过得去。质朴的方言浸润着日常生活朴素的美感,凸显出生活的气息,形象且真实。

注 释

①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②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③罗岗.《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④魏微.《我的年代》[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

⑤⑥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9(1).

(作者介绍:张露,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
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解题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