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挤压与受限的择偶机会

2020-08-27 08:10郑静麦东妮
关键词:社会性别

郑静 麦东妮

[摘要]在婚育率降低的时代背景下,工作一生活平衡的议题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 关注。截至目前,国内外的相关著述普遍聚焦女性职工和已婚职工,对单身男职工的关注相对较 少,此外在探讨工作一生活冲突时对“生活”的定义偏窄,普遍指婚后家庭生活,较少涉及单身未 婚职工的相关经历。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通过108个质性访谈,考察城市高强度工作环境 与单身男职工择偶境况之间的张力,以期加深对工作一家庭冲突现象的了解。研究发现,单身男 职工的择偶机会常受工作时间安排与空间设置的挤压;在市场经济发展时期,社会性别意识形 态的新变化也影响着单身男职工对工作一生活平衡的认知,导致不少男职工把择偶机会让位于 工作安排。

[关键词]择偶 工作一生活冲突 社会性别 男职工

[作者简介]郑静,深圳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社会学;麦东妮,深圳 大学社会学系学生。

[中图分类号]C9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20)03-0044-13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世纪社会转型加速,我国的婚姻家庭领域也涌现了不少新现象,单身群体数量增多、青年 择偶难度增大、结婚率和生育率双双下降便是其中的典例。国家统计局与民政部等机构的数据显示, 2016年我国20岁至59岁年龄段单身人口总数已超2亿;2017年,我国结婚登记的数量比2016年 下降7%,全国结婚率连续4年出现下滑;此外,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降至10.48%。,为1949年以来 历史最低水平。研究显示,受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加上鼓励婚内育儿的政策背景,我国绝大部分的 青年有较强烈的婚育意愿;晚婚晚育甚至被迫单身,与婚育成本高、交友途径窄等因素导致的择偶难 现象密切相关。①青年择偶难题解决不当,容易导致婚育率进一步下降,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具体到青年择偶难这一议题,相关的研究还较少。其理论阐述与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 面:一是从人口学角度出发,指出性别比失衡和城乡地域差是导致青年择偶困境的主要原因。②二是 从社会学角度出发,指出阶层内婚制和“男高女低”的择偶梯度等因素导致了青年择偶难。③在研究对 象上,现有的实证研究大多聚焦农村地区,关注贫困地区大龄未婚男性的择偶难题;④对于人群构成 复杂的大城市的青年择偶境况,相关研究不多;即使着眼城市地区的研究,也主要针对单身女性群 体,⑤对城市单身男青年的择偶问题关注极少。考虑到大城市行业众多、部分行业有性别隔离特征清年 人工作节奏快、交际圈小等因素,其实不少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的男女青年都面临着择偶难的问题。? 本文从工作一生活平衡的角度切入,展现单身男职工择偶机会常受工作时间安排与空间设置挤压的 具体境况,并探讨该现象背后的动因。

二、文獻综述

进入21世纪后,工作一生活平衡(Work-Life Balance)的议题在发达国家中开始引起更多的关 注。在全球化、老龄化、低生育率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在制定政策时开始考虑家庭 友好等议题。⑦在学界的讨论中,与工作一生活平衡相对应的现象是工作一家庭冲突(Work-Family Conflict),即个体难以兼顾工作和家庭领域的要求,从而经历角色冲突的情形。⑧从20世纪80年代至 今,欧美学界对工作一家庭冲突现象进行了较为系统和翔实的研究。学者们区分了工作对家庭冲突 (WFC)与家庭对工作冲突(FWC)两种冲突结构,明确了基于时间的冲突(Time-based)、基于压力的冲 突(Strain-based )和基于行为的冲突(Behavior-based)等不同的冲突类型,同时还从角色压力、边界理论、社会认同、文化、社会支持等多个研究视角去分析这一社会现象。①与欧美国家相比,工作一生活 平衡在我国仍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②近年来,在国内学界,探讨工作一家庭冲突现象的著述逐渐增 加,在早期描述性介绍与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展开了更为细致的探索。例如,针对工作一家 庭冲突前因变量的研究涉及工作属性、工作投入、人格特质、自我决定机制、社会支持、组织文化、管 理实践等,针对后果变量的讨论涉及工作倦怠和生活满意度等。③

截至目前,着眼于工作一家庭冲突现象的研究大多来自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从社会学视角展开 的探讨比较少。涉及社会性别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的著述有以下特点:第一,聚焦女性职工,指出女 职员更容易受到工作一家庭冲突的负面影响,对男职工的关注相对较少。例如,一些学者指出,知识 经济时代的职场女性仍受缚于双重角色冲突,难以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由此阻碍了职业女性的事业 发展,也束缚了年轻女性的职业选择。④⑤现有研究发现,与男性职工相比,工作压力和家庭压力会使女 性职工陷入更为严重的工作一家庭冲突,女性职工更容易受到工作一家庭平衡思想的影响,也更可能 因为工作影响家庭而降低对工作的满意度。⑥第二,聚焦已婚职工,在探讨工作一家庭冲突或工作一生 活平衡时对“家庭”和“生活”的定义偏窄,普遍指婚后家庭生活,较少涉及单身未婚职工的相关经历。学 者们研究工作时间和职场压力如何影响职工们——尤其是女性职工们——的生活时,常以料理家务与 照顾老人和小孩作为生活特征变量。⑦第三,釆用定量研究方法,对个体生活经验的讨论不多。学者们对 前因变量与后果变量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测量,⑧但过于侧重宏观数据的视角忽视了个体在微观境遇 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继而也未能详尽探讨如何回应个体的具体需求而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

基于此,本文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考察城市高强度工作环境与单身男职工择偶境况之间的张 力,以期加深对工作一家庭冲突现象的了解。现有研究显示,工作节奏快和交际圈小等因素导致不少在城市工作生活的青年都面临着择偶难的问题。①本文以单身男职工的择偶具体经历为例,进一步探 究城市单身男职工择偶机会受工作时间与空间挤压的现象和应对策略。

高强度工作环境之所以会对单身男职工择偶机会带来影响,是由两方面因素导致的。首先,(工 作一家庭)边界理论(Boundary Theory或Work - Family Border Theory)可以解释该现象发生的客观原 因。自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就开始探讨工作领域和个人生活领域可能存在边界模糊的问题。他们 指出,劳动者需要建立和管理这两个领域之间可渗透的边界,但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压力的增大,对该 边界进行协调的难度也进一步增大,工作和个人生活两个领域的边界出现非对称渗透的现象,工作 领域的需求常过度侵扰劳动者的个人生活,造成职工的工作倦怠和生活满意度降低等问题。②高强度 工作环境与职工择偶需求之间的张力就是一个突出表现。本文将具体考察工作场所的时间安排和空 间设置对单身男性择偶境况的影响。

其次,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从主观层面提出了解释。这一理论认为,社会个体通 过不同的角色投资策略来表达自身的理念和社会身份,进而赢得相似群体的社会认同。基于个体理 念的区别,不同的劳动者对工作和家庭角色的优先级有不同的划分,因而导致工作影响家庭或家庭 影响工作的现象。③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男性通常有更大的赚钱养家的责 任,因而他们更愿意在工作这一凸显他们社会身份的活动上花更多时间。④具体到我国,社会性别的 意识形态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不少新变化,其中之一是强调两性之间自然差异的、带着本质 主义色彩的性别观念的兴起。在经济转型与制度变迁的背景下,面对社会生活风险的增加和社会保障 的不足,个体对家庭的依赖增加,婚姻家庭的工具性作用提升,⑤由此引起的一个突出表现是经济基础与物质资源在青年择偶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①与此同时,提倡物质和欲望的市场话语与维护父 权制基础的传统性别话语相结盟,渗透到国家话语中,②进一步促使市场机会与传统家庭性别分工相 结合,影响两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角色塑造。③对于缺乏市场机会的城市女性而言,亲密关系成为 她们建构有意义的性别身份与维持社会阶层位置的重要途径;这一情况强化了异性恋亲密关系对女 性的重要性,④甚至影响女性面对职场角色的心理状态,让女职工比男职工更容易因工作压力和家庭 压力而陷入严重的工作一家庭冲突之中。⑤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市场机会,但他们也承担着相应的性 别角色压力。一方面,不少官方话语和媒体话语都倾向于强调男性赚钱养家的角色和一家之主的权 威;⑥另一方面,消费主义文化渗透至择偶领域,使得婚恋市场上的理想男性越来越多地指向拥有充 沛经济资源和物质购买力的形象,⑦增加了对男性在职场取得经济成功的压力。本文将结合这一背 景,探讨单身男职工对工作一生活平衡的认知如何影响他们的择偶境况。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釆取半结构式的访谈方法,2018年3月至11月期间,共访谈了 108位单身男青年。其中, 97个个案为线上访谈,11个个案为线下访谈。研究者釆取目的性抽样方法,选择受访者的标准为:在 城市地区工作,单身男性。结合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中国职场情感现状大调查”等调研结果,⑧研究 者着重选取了单身男职工分布较多的几个行业,包括通信、电子、互联网等。本文受访者的年龄大多 在20岁至40岁之间,其中20岁以下的1人,占0.92%;21?30岁的55人,占50.93%;31?40岁的49 人,占45.37%;41岁及以上的3人,占2.78%o受访者的地域分布为大城市居多,前五位依次为深圳、广州、中山、北京、上海。他们的职业领域亦分布广泛,前六位分别为互联网、电子通信、金融、计算机、 贸易及餐饮。

四、被挤压的择偶时间

在访谈中,当我们提到择偶问题时,许多受访者谈论甚至是抱怨最多的事情就是“(工作)忙”。超 长的工作时间和极大的工作强度,严重挤压着单身男职工的私人生活,并影响着他们的约会时间安 排和互动模式。这一情况贯穿于单身男職工的职场生涯发展周期,但在不同的阶段,男青年们对工作 和择偶安排的优先级划分略有不同。

(一)“工作时间"与“恋爱时间"

“每天早上6点40分起床,7点20分出门,8点30分上班。中午12点吃午饭,吃完饭趴在办公 桌上休息一会。(下午)1点30分上班,6点下班,有时候要加班到10点、11点……吃过晚饭想去健身 房都没时间,去到(健身房)都8点多了,运动一个小时左右就要走了……第二天要上班的话,如果要 睡七八个小时,那我(前一天)晚上11点左右就要上床。”这是贺力 位30岁单身男青年一天的时间安排,他的职业是程序员。对于本文的大部分受访者来说,这个日程表非常典型。这些单身男职工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被工作支配,没有太多的空闲去 顾及和发展个人爱好。至于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感情的恋爱择偶,更是几乎无暇顾及。 部分受访者表示,当工作越来越忙,他们在恋爱择偶方面似乎也“越来越懒”;在难得的休息时间,他 们更愿意“宅”在家里休整一下,而不是计划外出约会。

对于在恋爱择偶方面上较为主动、会有意安排时间进行相亲约会的单身男职工来说,工作任务 繁重、加班文化盛行的职场环境也形塑了他们特有的约会互动。这些互动主要有三个特点。

首先,在工作日,与(潜在的)约会对象有三个沟通时段。第一个时段是早上上班前,他们通常会 给约会对象发送简单的微信问候,例如“早上好!”“吃早餐了吗? ”“几点上班? ”等,然后双方各自工 作。第二个时段是中午,因为午休时间一般只有一两个小时,对于在大城市中工作的白领来说,如果 不是在同一单位或同一园区工作,与约会对象见面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外部分受访者提到,他们 在午休时还有工作午餐等社交安排,所以仍旧只能依靠微信等社交媒体与约会对象进行简单沟通, 例如“忙了一上午。”“吃午饭了没? ”“准备睡一会。”等。第三个时段是临近下班或下班后,他们会给 对方发送“坐等下班。”“你几点下班? ”“快下班吃饭了。“等简单信息。由于工作日的白天基本上被 工作“占领”,单身男青年们一般只能利用上班前、午休和下班后的碎片时间来谈恋爱。

其次,受工作时间影响,在与(潜在的)约会对象的线上沟通中,他们一般回复较慢、沟通时间间 隔较长。不少受访者坦言,即使这种情况曾引起对方的不悦,他们一般还是会选择使约会沟通让位于 工作安排。30岁的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者杨磊直截了当地说:“工作优先……没面包,何来爱情? ”有些受访者会用稍微委婉的方式拒绝(潜在的)约会对象希望在工作期间或工作间隙聊天的要求,言辞中 工作优先的态度也十分鲜明。例如,26岁的互联网从业者林楠想要抓紧时间午休时会跟对方示弱调 侃:“眼睛都睁不开了,要睡一会,不然下午没精神工作我可赖你了。”32岁的运营支持工程师李海鹏 则诚恳地告知对方:“要忙了,希望理解,我们上班很忙……等我6点下了班,陪你聊到地老天荒。”对 于部分工作任务繁重、晚上常常需要加班的单身男青年来说,他们甚至仅在周末或长假调休时才安 排时间与自己有意接触或朋友介绍的约会对象进行沟通互动。

最后,约会见面的时间安排也紧密围绕工作日程表展开。单身男职工们约见(潜在的)约会对象 的常用句式是“你几点下班?晚上有空我们见面吧”。下了班再见面,一方面体现了两个事项的优先次 序,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这些单身男青年希望抓紧工作之外的时间来恋爱约会。此外,部分受访者还 提到,自己曾在没有提前邀约的情况下尝试约见(潜在的)约会对象,以便“充分利用”工作间隙的一 些碎片时间。例如,从位于深圳龙华区的公司出发去宝安区办事,完成工作任务后希望在赶回公司前 短暂约见在该区工作的约会对象。虽然明白这种临时邀约的安排可能会令对方感到措手不及,但他 们还是希望做出尝试。忙完正事,顺便相亲,这种现象可以说是单身男职工迫于无奈而釆取的积极行 动策略,希望在工作時间过长的情况下为自己的情感生活多争取一些时间与空间。

(二)职场生涯与择偶时间

我国劳动者的职业生涯阶段可纵向划分为建设期、保持期和脱离期。①本文聚焦青年男职工,因 而把观察重点放在处于前两个阶段的单身男青年。综合学者对当代青年职业发展周期的论述,②本文 把受访者们所处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职业磨合期、事业起步期与事业保持期。根据学者对不 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员工年龄划分,在本文中,处在职业磨合期的30岁以下的受访者有56人,占 51.85%;处在事业起步期的31?40岁的受访者有49人,占45.37%;处在事业保持期的41岁及以上的 受访者有3人,占2.78%o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有各自的特征,男职工们在这些阶段面临的不同工作 任务和发展方向密切影响着他们的择偶境况。

1职业磨合期

处于这个阶段的单身男职工往往刚离开校园进入职场。在职业生涯初期,人们通常将工作置于 首位,工作与家庭角色的天平倾向于工作一方。③本文中的受访者们普遍认为,职场初期累积的工作 经验、资源、人脉是往后事业发展的根基,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创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使不少人在 职业生涯早期被卷入工作至上的漩涡。28岁的外贸销售员张兴明回忆:“毕业后的前两年就是傻傻地上班。”同为28岁的金融从业者刘飞感叹:“一上班就忙了,我就这么单着了。”有的单身男职工因工 作错过了择偶的最佳时期,有的人则因为工作忙而无暇顾及伴侣,导致感情破裂。35岁的网络工程师 朱飞就曾有过这样的遗憾经历:

大学的恋情通常是毕业就结束的,在学校的时候是纯精神层面的,毕业后面对各种生存压力 ……男的压力更大,刚参加工作,属于食物链最底层,需要更多的时间拼搏奋斗……很多女孩子毕业 后不到两年就嫁人了……单身男都是一个人拼搏的多……因为当时没能力把握机会,刚毕业的时 候,自己还没法养活自己,想着努力工作、努力拼搏,经常加班加点,聚少离多。当自己什么都没有的 时候,有同校的女生不介意自己什么都没有,愿意跟自己白头到老,可自己觉得什么都没有而不敢接 受对方的爱。当自己工作几年有一点儿积蓄的时候,却找不到那个爱自己的女生了。

处于从学校向社会过渡时期的男青年面临的社会压力较大,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增多。一方面, 他们想努力工作以尽快度过职业磨合期,在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的同时获得社会认同感;另一方 面,寻觅伴侣也是该人生发展阶段的重要议题。在当下市场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男性的经济能力和 社会地位不仅能增加其吸引力,甚至构成男性引发女性爱慕情感的内在魅力,印证着男人的个人特 质,①这种婚恋文化导致相当一部分受访者在初入职场时倾向于做出优先发展事业的选择,等事业稳 定才考虑婚恋问题。在他们的观念里,这个选择一方面是迫于女性择偶标准提高的客观压力;另一方面,不少人也认同事业成功能增加男性吸引力的价值观,所以觉得此时为工作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值得的。

2事业起步期

有别于职业磨合期主要聚焦在职场站稳脚跟、解决温饱需求的情形,处于事业起步期的男职工 更多面临的是与职场晋升相关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在深圳拥有一间自己的健身房工作室的27岁的 李铭华表示,自己“以前是工作狂魔,有半年都不休息,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但工作已小有成就的他 并没有因此感觉轻松,打算“在事业上再突破一下”才考虑婚恋问题,因为“深圳消费水平高,得再积 累一些”。34岁的张晨曦在新媒体行业工作,已经不是职场新人的他依旧长期保持加班到晚上九点的 积极状态,即便有时白天调休,晚上也会回去加班。虽然现在还是单身,但是他已经把未来养家的责 任作为当前工作的主要动力:

以前会去舞厅或酒吧跳舞放松下,现在都很久没去放松了,忙搞事业,赚钱呀……主要是为了让 (未来的)老婆大人和宝宝过更好的生活吧。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处于事业起步期的受访者提到了职场存在区别对待单身人士的现象。28岁 的建筑设计师陈明其表示,加班是他们这个行业的常态,而且单身的他在这种情况下还面临更多的工作压力:

单身的员工被压榨得更多,成家后可以转岗,或者至少按时下班,说回去带娃,领导也不会强迫 (加班)吧。

故而他希望可以谈个恋爱,以此摆脱领导要求的强制性加班,尽早过上“正常”的生活。

3事业保持期

处在这一阶段的员工事业发展已进入较为平顺的时期,从本文的访谈情况来看,此时仍单身的 男青年,大多事业心比较重,在生活保障基本无忧的情况下,现阶段他们更加看重事业带来的成就感 和自我实现。41岁的董宇从美国留学毕业回国后最初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后来升为公司的业务部 门总经理,几年前辞职开始创业做智能硬件业务且业绩不错,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人脉在老家等地 做房地产方面的投资,自己也购入并持有一批物业出租收租。他坦陈,目前仍把生活重心放在工作的 原因有两个:一是希望能超越父辈,二是想为将来的家庭打下更好的经济基础。

虽然我家里条件很好,但是我必须开创自己的事业……男人必须搞事业,事业是一个男人也是 一个家庭的根基。

相对于工作时间固定的员工,有部分处于事业保持期的男性已经可以自由灵活地安排工作和时 间,他们一般是互联网或金融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创业公司老总。对这些男士来说,虽然不需要坐 班,工作繁忙仍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态。弹性工作制似乎没能让他们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私人生活。尤其 是在互联网时代,在微信、QQ等媒介变成工作沟通工具的趋势下,全天候工作的情况屡见不鲜,①工 作和生活之间的界线更加模糊了,②工作一生活冲突似乎也有加剧之势。作为企业高管或公司老总, 当工作和私人生活高度融合時,不管是基于客观工作紧急程度,还是为主观责任感所驱使,不少人依 然经常遵从工作优先原则,恋爱择偶等私人生活此时则被视为可以(暂时)牺牲的事项。有受访者反 映,约见(潜在的)恋爱对象时自己不得不一直和同事语音谈公事,因临时需出差而不得不推掉已计 划好的约会等事情并不罕见。

五、受限的空冋与择偶机会

本文发现,除了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足够的空间发展恋情也是限制单身男职工择偶机会的一 个重要因素。在绝大多数受访者从事的互联网、电子通信、金融、计算机等行业中,工作场所普遍存在性别隔离现象,男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是客观事实。相对于男员工,不少女性也由于考虑生育年龄 等情况而较早步入婚姻,所以这些职场中已婚女性多而单身女性少的情况也较常见。此外,不少企业 还有禁止办公室恋情的潜规则,因而单身男青年通过工作场域遇到另一半的机会极少。

我们公司里只有3个女的,而且也不能叫小姐姐,都是“阿姨”了。(符锐航,27岁,金融从业者)

(公司里)男女比例还好,就是(女性)已婚的比较多,组内七成以上成员结婚(了)或有对象…… 而且公司有条红线,同事之间不能谈恋爱……很多公司都有这种规定,防止同事之间假公济私之类 的。(徐家昊,26岁,程序员)

从主观意愿上看,单身男职工们大多也有意识地尽量避免和同事谈恋爱,原因主要有几点。首 先,在工作至上的职场文化环境下,男青年们希望工作、情感和生活几个不同领域之间有较明确的界 限,他们不太接受在工作领域中发展亲密关系的做法,认为工作最好不要掺杂私人情感。

工作上要聊私事,这点我就突破不了……另外如果喜欢上某个同事,让别的同事知道就感觉挺 尴尬的,我脸皮薄。(孙泽明,26岁,公务员)

其次是风险意识,有受访者提到希望规避职场恋情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工作及前途。尤其在双 方存在上下级关系的情况下,如果和下属恋爱,怕别人说自己以权谋私;如果分手了 ,也担心影响同 事之间的继续合作。对于在政府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受访者来说,这种心态尤为普遍。刚考上 公务员编制、目前在城管局工作的90后男生孙哗提到:

跟我对接的工作都是清洁公司的经理或文员,也有女的,但是(我们之间)没有任何私交,她们都 是叫我们领导……小心为妙,不可能谈恋爱的,谈了业务上帮她们也不是,不帮又说不近人情,而且 一旦分手……先不说分手,谈的时候单位的人知道也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吧,人家(会)说你利用公共权力追求女性。

此外,对于部分处于事业保持期的受访者,作为企业高管或老总,他们更加忌讳在职场中发展亲 密关系。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洁身自好”来规避因角色冲突带来的复杂职场关系;另一方面,作为 管理者,他们甚至主动建立禁止发展办公室恋情的文化规范,希望营造工作和私人生活泾渭分明的 职场氛围,以此维护公司高效运转,保障公司和自身利益。

我不想在工作里面谈感情……要是有什么事,肯定会大大影响我的工作……和女下属谈恋爱, 要是结婚了那还好,要是闹翻了怎么办?而且,她是你女朋友,如果工资是6000元,你是不是要发给 她12000元?要是她迟到五分钟怎么办?迟到五分钟也是迟到呀!要是她和上级主管有矛盾你该帮 谁?这些事情很麻烦的。我们公司招聘(劳务)合同上写着“不允许办公室恋情”,不是我特意弄的,是 以前做人事的同事弄的,我就留下来了。我不鼓励也不批评,反正不要影响工作。(胡力,34岁,跨国贸 易公司老总)

最后,不少受访者表示,他们不仅不想在公司里谈恋爱,甚至不愿意找同行。这主要有两方面的 原因:一是每天上班已经很辛苦,回家如果还要和伴侣谈工作,会让人疲惫不堪,也缺乏新鲜感;二是 如果大家都在需要频繁加班的行业工作,就“没人顾家”,对家庭生活的期待得不到满足。

综合受访者的分享来看,他们认为工作与效率相关,而亲密关系与人情相关,前者要求理性,后 者要求感性。当两者被放到一起时,难免会发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为了避免工作和亲密关系交 叉产生的胶着状态以及随之而来的可能的麻烦,不少单身男职工只好选择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避免 在工作场合发展亲密关系。在全天的生活几乎被工作占据的情况下,这种想法和行动进一步加剧了 他们的择偶困境。

六、讨论与总结:时空挤压、社会性别与择偶

受访者们在面对时间和空间挤压的情况下做出的约会择偶安排折射出社会性别观念在我国市 场经济发展时期的一些特点与变化。传统性别角色强调男性主要负责工作养家,女性主要负责家务 劳动和照顾家人。①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男性被期待获取客观财富成功,女性被期待更关注主观生活 质量。②具体到我国,在市场经济改革时期,带着本质主义色彩的强调两性之间自然差异和性别分工 的观念逐渐兴起。③市场化竞争加剧、社会生活风险增大、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等因素 催生了各行业劳动强度增大的情况。④在这种背景下,家庭的抚育和支持功能被强化,家庭成员间的 相互依赖和分工合作的必要性也进一步增强。⑤

由于两性获取市场机会方面的不平等,家庭内部的分工合作又常常是高度性别化的,⑥这种情况 也深刻地形塑着两性在婚恋生活方面的投入。一方面,男性在现今职场上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也因此 承担更多的家庭经济责任。有学者发现,当男性的观念和行为倾向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 时,其承担的家务劳动越少,⑦对家庭的投入也相对越少。另一方面,本质化取向的性别观念,将对男性的性吸引力视为女性气质的核心成分,强化了异性恋亲密关系对女性的重要性。①

与此同时,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压力和风险日益增大的日常生活,婚姻的工具性作用更加突显, 随之而来的是择偶观念和家庭关系呈现实用化甚至功利化的取向,故而近年来经济条件成为当代青 年择偶中最看重的因素之一。②有研究也指出,受消费社会的影响,男性需要为婚姻准备的物质资源 有不斷增多的趋势。③因此,在婚恋市场上和异性亲密关系中,男性获取经济资本的能力越来越成为 其吸引力的一种重要指标;④对女性来说,有身份地位的男性是更值得爱慕的对象。与之相对,随着 贫富差距和阶层分化的加剧,那些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的男性,则难以成为“让人心仪”的婚 配对象。⑤

在这种背景下,单身男职工在面对时间和空间挤压时使恋爱约会安排让位于工作安排,成了常 见情形。另外,因为当前职场仍存在明显的性别不平等,男性拥有各种权力的比例都比女性要高,⑥与 同龄女性相比,男性并不缺乏市场机会,所以男职工们也能利用这一优势在工作中获益。但另一方 面,本质化的性别取向给他们带来压力,对他们的经济背景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他们也不得不先工 作,再顾及恋爱择偶事宜。

除了社会性别的相关因素之外,单身男职工择偶机会常受时间与空间挤压的情形还有其他一些原 因。例如,我国还在努力进行着工业化现代化,大多数时候发展经济都高于其他社会目标,对社会福利 的重视程度相对较弱。⑦这个客观背景导致不少雇主和雇员把工作与生活的冲突看成不可避免的事实, 也没有太多改变的动力。雇主大多采取组织减压活动、提供超时工作补贴等方法来处理这一问题,这 种强调经济补偿的手段,与我国处在经济增长期、企业需要发展、员工对工资和更好的物质生活充满 渴求相关。⑥再如,计划生育的制度安排导致了特殊的家庭结构,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承担着独立赡养四位老人的重担,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我国职工的工作一家庭 冲突的情况,①促使单身男职工们提升工作的优先级,希望能为未来生活储备更好的物质基础。因此, 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如果希望缓解单身职工择偶困境等工作一生活冲突情形,在探讨弹性工作 制等家庭友好政策时,需从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殊背景出发进一步推动职场性别平等,让两性职工 都能在收获事业发展的同时兼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责任编辑:亚立)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夫妻忠诚协议法律行为之样态分析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健康公平性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的影响
黑龙江男女两性对性别法律权利的认知态度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