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及原因探讨

2020-08-28 08:10干宏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68期
关键词:药制剂中西药不合理

干宏义

(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心卫生院,湖北 武汉)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患者更倾向于选择中医治疗[1],而中药制剂属于开展中医治疗的常用药物,对防治疾病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3],但随着医学技术不断改进,中药制剂种类及给药途径显著增多,因使用中药制剂导致不良反应的病例亦逐渐增多,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效果,还对患者用药安全性构成了一定消极影响[4-5],故为提出对症整改措施,有必要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分析。为分析中药制剂常见不良反应及原因,我院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106例使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106例使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为观察对象,106例患者年龄为4-71岁,平均(39.45±8.73)岁,男女分别为46(43.40%)、60(56.60%)例。

纳入标准:(1)患者本人或家属对研究知情者;(2)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1)合并传染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临床资料不全者;(3)精神障碍者。

1.2 方法

由我院经过专业培训医师对106例使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等)、疾病类型、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及受累脏器、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中药制剂类型、给药方式等,将了解的信息统一归档录入至Excel表格中,分析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

1.3 统计学分析

因素分析选择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不同年龄、性别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06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46(43.40%)、60(56.60%)例,分析发现,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但P>0.05;≧50岁组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47.17%)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不同年龄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2 对比不同中药制剂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注射剂组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60.38%)高于其他类型组,P<0.05,如表2。

表2 对比不同中药制剂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3 对比中药制剂不同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静脉给药组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73.58%)高于其他给药方式组,P<0.05,如表3。

表3 对比中药制剂不同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2.4 对比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

中药制剂用药后60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73.58%)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如表4。

2.5 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受累脏器

不良反应累及皮肤及附件组织最为常见,所占比为45.28%,较其他类型更高,P<0.05,以皮疹、红斑、皮炎、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如表5。

表4 对比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n、%)

表5 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受累脏器(n、%)

2.6 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主要有选药不当、不合理配伍、给药途径不当、用量不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其中以不合理配伍最为多见,所占比为44.34%,明显高于其他原因,P<0.05,如表6。

2.7 因素分析

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选药不当、不合理配伍、给药途径不当、用量不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年龄偏高是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如表7。

表6 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n、%)

3 讨论

本研究对106例使用中药制剂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但对比无显著差异,该结果和部分学者研究较不一致,出现上述现象很可能是由于研究样本例数较少所致,故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研究。同时,研究发现,≧50岁组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该结果和较多研究[7-8]保持一致,出现上述现象很可能是由于≧50岁人群其免疫机能、肝肾代谢功能更差,且较易合并多种疾病,从而易影响药物代谢,进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研究显示,注射剂组患者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组,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大部分注射剂含有大分子有机物,在用药过程中较易出现不溶性微粒,从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几率,且研究发现,患者用药后60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提示在患者用药后1h内应加强用药监测。另外,分析发现,不良反应以皮疹、红斑、皮炎、皮肤瘙痒为主,导致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年龄偏高、选药不当、不合理配伍、给药途径不当、用量不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等。

为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1)健全用药制度:相关管理部门应详细制定中药制剂使用制度、中药制剂再评价制度等,详细说明使用禁忌证、适应证、配伍原则等。(2)加强中药制剂使用知识培训:组织医师专项学习中药制剂使用知识,向其强调引发不良反应的危害,以增加其重视程度,学习结束后,给予考核,将考核成绩纳入至综合考评中[9-10]。(3)加强用药监管:管理部门成立中药用药监管小组,每月随机抽调医师中药使用情况,对于屡次不合格者,给予警告,并适当给予惩罚,同时,患者用药后1h内,护理人员应加强用药观察,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调节药物滴注速度[11-12],此外,医师在开具处方前,应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过敏史等信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等。

表7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常见不良反应以累及皮肤及附件组织较多见,患者年龄偏高、选药不当、不合理配伍、给药途径不当、用量不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是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故医院相关部门应结合原因采取对症干预措施,如加强用药监管、加强中药制剂使用知识培训等。

猜你喜欢
药制剂中西药不合理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4种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试验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中西药疗法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引发的不良反应特征及解决措施分析
神回复
差评不合理
2017年第二批农药制剂企业延续核准备案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