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整体悬挑结构的人致振动分析与控制

2020-08-28 10:19齐曼亦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41
安徽建筑 2020年8期
关键词:桁架峰值加速度

齐曼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41)

0 概述

近年来,随着高强材料的广泛使用,建筑结构向轻质化、大跨度发展,人群活动引起的竖向舒适度问题日渐凸显,人致振动效应愈发显著。大尺度的悬挑结构也越来越常见,其挑战重力的表现力极强,但带来的整体竖向振动问题也不容忽视。人群活动引起的竖向振动不会影响结构安全,但当楼板的自振频率接近于人的步行频率(1.6~2.4Hz)时,人的活动很可能引起较大振动,给使用者带来不适,进而影响办公环境的工作效率。

图1 带有整体悬挑结构的某办公建筑三维模型

图2 悬挑桁架及环带桁架

图1为带有整体悬挑结构的某办公建筑三维模型图。该办公建筑地上13层,建筑高度64.1m,主要结构屋面高度58.5m,结构的主要承重和抗侧力构件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三层为开敞空间,建筑功能为屋顶花园,三层核心筒外围不设柱子。四层至屋顶为整体悬挑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形式,悬挑跨度为11.4m~14.4m,底部设置跨两层、高8.6m的悬挑桁架支承上部各楼层,并将竖向荷载传递至混凝土筒体,最终传到基础。为了减少对建筑空间及功能的影响,斜杆由核心筒的4个角部分别向两个方向伸出,连接四层楼面的端部。四层楼面设置水平支撑,增加楼面刚度,同时确保悬挑桁架下弦的整体稳定。底部两层设置环带桁架,协调4个角部悬挑桁架的变形,提升整体悬挑能力。

计算表明,整体悬挑结构满足强度和变形要求,但其竖向振型频率与人群步行频率接近,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人群活动引起结构共振后的竖向加速度容易超过人体耐受极限,在人的心理上造成恐慌。为提高整体悬挑结构的使用性能,对其人致振动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必要的。

1 结构动力特性研究

为研究该整体悬挑结构的动力特性,并为人致振动控制提供合理依据,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程序SAP2000建立了整体三维有限元模型;质量源按1.0恒载+0.25活载选取,结构的阻尼比取为0.03。

由于楼盖结构的跨度小,楼盖本身并无明显的局部振动,整体悬挑结构的竖向刚度较弱,结构的竖向振型以悬挑结构整体的竖向振动为主。模态分析得到的前两阶竖向振型见图3,对应的周期见表1。该建筑平面接近等腰梯形,平面尺寸为(24m~53m)×56m,梯形上底和下底处的悬挑跨度较大,为整体悬挑结构的薄弱部位,将梯形下底部分称为薄弱部位A,将梯形上底部分称为薄弱部位B。

图3 整体悬挑结构竖向振型图

2 人群荷载模拟与工况定义

2.1 单人行走荷载模拟

行走激励荷载曲线取IABSE(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1]的公式:

式中:Fp为行人行走激励荷载,t为时间,G为行人体重,参考ATC1999[2],单人行人的质量取70kg;fs为步行频率,αi为第i阶简谐波动载因子,参考文献[4],本文只取前三阶计算,并取α1=0.4+0.25(fs-2);α2=α3=0.1;Φ1=0,Φ2=Φ3=π/2。步频一定时,单人人行荷载与行人重量G的比值曲线如图4所示。

2.2 人群荷载模拟

正常使用条件下,楼盖结构往往承受人群行走激励;由于行人步伐不一致,不同步伐行人的激励荷载相互抵消,按照荷载等效原则,计算同步调概率,以实现实际工程中对人群行走荷载的模拟。由德国规范HiVoSS[3]:

结构竖向振型与周期 表1

图4 行走激励荷载与行人重量G的比值时程关系

人群密度<1.0人/m2:

人群密度≥1.0人/m2:

式中:ξ为结构阻尼比;n为受荷面积上行人的总数。

2.3 分析工况定义

考虑办公区域在正常使用状况下可能发生的人员分布及流动情况,按平均分布和随机分布两种人群分布形态考虑人群荷载。通常办公区域的人均占有面积为4~15m2,人群密度的范围是0.07人/m2~0.25人/m2;局部区域的人群可能疏散或者聚集,人群密度则会超过这个数值范围。假定各个楼层之间互不影响。

考虑人群均匀分布在整个楼层的情况,人群平均分布工况以两个薄弱部位的竖向自振频率为激振频率,按与其适应的最不利人群密度计算同步激励的等效人数,以均布荷载的形式在各楼层同时加载。

考虑人群在会议、活动时可能出现的聚集状况,人群随机分布工况中某个区域的人群数量可能超过既定的人群密度。将楼层划分成10个办公区域,各区域的面积在124 m2~205 m2之间。设定楼层总人数及各区域的最大人群密度,通过生成随机数指定各区域的人数,依次生成各楼层中各区域的人数;计算各区域同步概率,以其竖向自振频率作为激励频率,以均布荷载的形式加载。

薄弱部位B的竖向自振频率为3.37Hz,与其对应的荷载模式为跑步,在间隔的五个楼层上设置跑步荷载工况,激励路径沿悬挑端设置,长约20m,激振频率为3.4Hz。同时,在随机分布工况中考虑1.69Hz的人群荷载进行二阶激振。人群荷载工况定义见表2。

工况定义 表2

3 人致振动分析与减振设计

3.1 人致振动响应分析及评价

根据上述定义的分析工况,采用模拟的人行荷载曲线,进行人致振动响应分析。本工程四层至屋面层形成整体悬挑结构,悬挑端部的竖向振动响应最大。四层至六层楼面设置悬挑桁架及环带桁架,竖向刚度较大,以竖向加速度为指标的人致振动响应较上部各楼层略小,四层楼面和六层楼面的竖向加速度响应接近。上部各楼层的人致振动响应相比四层至六层楼面有近20%的放大效应,取中部楼层八层及十三层(顶层)为振动响应观测楼层,其各工况的加速度峰值见表3。

根据规范[4]中对于办公环境的舒适度要求,对应2.68Hz的峰值加速度限值为63.2mm/s2,对应3.37Hz的峰值加速度限值为56.3mm/s2。随机分布工况下,各区域的人群数量随机生成,人群荷载激励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工况3中十三层的峰值加速度接近限值;平均分布工况下,工况1中各层楼面和工况2中六层以上楼面的峰值加速度均超过了舒适度限值,需要进行振动控制。

3.2 TMD方案及减振分析

TMD减振系统因有效、可靠、经济而被广泛应用。TMD减振系统附加在主结构上,具有刚度、质量和阻尼,调整子结构的自振频率,使其尽量接近主结构的基频或激励频率。当主结构受到激励产生振动时,子结构会产生与主结构振动方向相反的惯性力作用在主结构上,使其振动响应衰减从而受到控制[5]。TMD采用Link单元模拟,经过优化计算,在结构的四层楼面共布置21个TMD,在屋面共布置22个TMD,TMD参数见表4。

图6给出了部分工况关键节点减振前后加速度时程对比曲线。由表3和图6可知,①工况1、工况2和工况5,楼盖进入共振状态,与动力特性分析结果一致;工况4为二阶激振,共振现象减弱;工况3采用随机人群荷载激励,无明显共振现象;②平均分布工况下的峰值加速度由 68.2mm/s2~84.2mm/s2减小到47.8mm/s2~53.1mm/s2;随机分布工况下的峰值加速度由56.2mm/s2减小到50.0mm/s2;跑步工况下的峰值加速度由44.3mm/s2减小到31.4mm/s2;减振后,各工况下各楼层竖向加速度均小于规范限值,满足舒适度要求;③平均分布工况的平均减振率为33.4%,随机分布工况的平均减振率为15.2%,减振效果明显。

图5 TMD减振系统布置图

各工况结构加速度峰值/mm·s-2 表3

TMD减振系统参数 表4

4 结论

本文对整体悬挑结构进行了人致振动响应分析及TMD减振设计,在四层楼面和屋面的薄弱部位设置粘滞流体阻尼器-调频质量阻尼器,控制整体悬挑结构的人致振动响应。

①当人群的步行频率接近悬挑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时,易引起共振响应,不能满足人体舒适度的要求。

②考虑办公环境可能出现的人群聚集的情况,设定随机分布的人群荷载工况,计算表明,办公人群随机分布的竖向振动响应基本满足舒适度要求。同时,建议将可能产生人员密集的会议和活动区设在远离薄弱部位的区域。

③TMD减振系统可以有效削弱人致振动响应,不同工况下楼盖各节点的峰值加速度均大幅减小,尤其在接近结构基频的工况下,效果明显。

④本文的TMD减振方案能够较好地提高整体悬挑结构的竖向舒适度,改善结构的使用性能。

图6 各工况关键节点减振前后加速度时程对比

猜你喜欢
桁架峰值加速度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结合模拟退火和多分配策略的密度峰值聚类算法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关于钢结构桁架安装施工工艺的研究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锚杆锚固质量等级快速评级方法研究
市政工程冬季施工桁架暖棚安装与耗热计算
天际加速度
不同桁架形式的性能比较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