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国国内“政治正确”的偏离

2020-08-28 11:37吴晓乐
西部学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极端化美国

摘要:美国一直以自由多元的价值取向引以为豪,但是这种自由多元仅局限在特定阶层,对于传统少数群体 存在着长久的歧视甚至是迫害。随着社会包容性的增强和反思潮流出现,对少数群体、弱势群体的尊重形成了 一种“政治正确”。“政治正确”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目前已经蔓延到政治、教育、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 能够防止对上述群体合法合理权益的侵害。然而近年来,“政治正确”的发展偏离了最初追求平等多元的轨道, 向另一极端发展——逼迫普通民众在敏感问题上做出抉择,并且对少数群体利益的刻意维护已经侵害其他大多 数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另一种“不自由”。目前,对“政治正确”的支持与反对针锋相对,严重割裂了美国社会, 值得各界反思。

关键词:美国;政治正确;极端化

中图分类号:D73/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3-0042-03

2019 年 2 月 24 日,第 91 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在美国洛杉矶好莱坞杜比影院举行。此届奥斯卡从开始一般认为,“政治正确”最早出现在 1793 年美国最 高法院齐斯霍姆诉佐治亚州案,但是当时的“政治的筹备到最终获奖名单公布,几乎每个环节都引发争议。 (political)和“正确的”(correct)这两个词并没有搭配先是原本邀请的美国喜剧男星凯文·哈特由于过去的“恐 同”言论遭起底,被迫道歉并辞职,造成本届颁奖礼无主 持人;再是获奖名单带来的分歧,在 #OscarsSoWhite# 标 签出现五年后,奥斯卡奖获得者有色人种和女性数量达 到前所未有的多,种族题材电影《绿皮书》获得最佳影片, 漫威出品的科幻动作电影《黑豹》获得三项技术大奖①, 突破奥斯卡奖冷淡商业片的传统。获奖电影的艺术成就 高低是否符合奥斯卡标准,每个观众心中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此届奥斯卡在种族、性别等传统敏感议题上表现出 的价值取向再一次将“政治正确”问题推到风口浪尖—— “政治正确”究竟给美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一、美国“政治正确”的发展

(一)“政治正确”的定义

“政治正确”是当今美国社会一个严重的现象,可以 说是已经蔓延到政治、教育、文化、宗教等各个领域。关 于“政治正确”,至今尚未有一个统一的严格的定义②。 通俗来讲,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多用来描述 语言、政策以及措施,规定和采用这些语言、政策和措施 旨在避免冒犯社会特定团体(多为弱势群体、边缘群体) 的成员,防止其被侮辱、边缘化。“政治正确”最大的表 现就是“用词正确”,语言描述对人群是有影响力的,“政 治正确”目的在于用相对中立的用语避免任何歧视和无 意识的偏见。除此之外,“政治正确”也包括政策、措施 的“正确性”,不能违背被认定为“正确”的立场,常见 的敏感议题有种族、宗教信仰、政治观点等。

(二)“政治正确”的发展历程

在一起形成固定用法 [1]。这种从词源学的角度来分析“政 治正确”与今天的含义完全不同,因此当今的“政治正确” 是从价值观念的角度出发的。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从经济领域向文化领 域转换,马克思主义者开始广泛使用“政治正确”一词。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资本主义陷入周期性危机,战后 黄金时代终结,美国国内反思主义盛行,尤以青年的反主 流思潮为代表,追求个性、自我张扬。出于对主流文化和 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少数族裔、妇女处境的同情,美国青 年发起了一场“叛逆”行动,并逐渐发展成广泛的社会 抗议运动。虽然“反叛运动”矫枉过正,出现了过激行 为,但是其中的批判精神却作为遗产保留了下来,成为日 后“政治正确”下各种主张的来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全国妇女组织主席卡林迪 克首次公开提出了语言要追求“政治正确”的观点,对 英语中歧视女性的现象进行了批判,“政治正确”一词 由此迅速进入到公众视野并得到广泛响应 [2]。此后的十 几年间,“政治正确”的思想逐渐被美国民众所接受,并 且潜意识里受其支配。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此时的“政治正确”还是一 种学术观点、道德规范,指的是在政治、社会生活中扶持弱 勢和尊重边缘群体,尊重多元文化;九十年代后,“政治正 确”在整个美国社会已流行开来,历史反省和尊重边缘群 体成为社会新风尚。本意是规避歧视边缘弱势群体的语 言禁忌、行为禁忌,发展成为了不容侵犯与质疑的“法则”。

二、美国“政治正确”的表现

(一)“政治正确”与美国选举

2017 年 8 月,美国弗吉尼亚州发生了暴力事件③,美 国总统特朗普的表态引发很大争议——他谴责了暴力行 为,但没明确指出过错在于极端右派挑起事端,因而受到 各方责难。此事涉及美国的种族争斗,因而再次在美国 掀起“政治正确”大辩论。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因为“政治正确”话题引来质 疑,早在 2015 年共和党总统初选的第一场辩论中,特朗 普对“政治正确”进行过如下表述:“这个国家最大的问 题就是政治正确。我已经被很多人问过了,我根本没有 时间政治正确,美国也没有时间。美国遇上大问题了,我 们已经不能赢得胜利,我们输给了每个人……我们需要 力量,需要能量,需要效率”[3]。

特朗普的发言再一次引发了美国关于“政治正确” 的大辩论。长久以来,高喊“政治正确”的自由主义者 占据了美国舆论阵地,给外界一种美国社会对待“政治 正确”一致赞同的假象,事实上,对待“政治正确”的态 度已经割裂了美国社会,并且影响了 2016 年美国选举。

“政治正确”的议题在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被前所未 有的“选举政治化”[4],此次总统大选不仅是白人工薪 阶层的胜利,也是一场全美反对“政治正确”的胜利—— 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反“政治正确”战胜了以希拉里为代 表的“政治正确”。特朗普坚定的反对“政治正确”的 立场夯实了其保守派选民的基础,是赢得保守主义阵营 支持的重要砝码,但是也引起自由主义阵营的强烈反对, 甚至是对抗,加剧了当下美国社会的分裂。

美国社会当前的“政治正确”与反“政治正确”的 对抗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两者的划分已经不再简单地 仅与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相关,很大程度上与种族观念、 文化背景紧紧相连。这一现象显示了当前美国民主的困 境:政治极化生态中保守与自由阵营的激烈对抗打破了 美国政治中构筑政治共识、政治妥协的重要传统。客观 分析,美国总统大选确实对“政治正确”的发展起到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政治正确”里面混杂了诸多“非 政治”因素,事实上,大选过后“政治正确”这个高频词 很快就消失了,以及出于上台后争取各方支持的需要,除 针对 2017 年 6 月伦敦的恐怖袭击在推特中提到要“停 止政治正确”,特朗普本人之后极少提及该词——由此可 见,特朗普政府也意识到“政治正确”正在割裂美国社会, 受“政治正确”影响的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④, 在大选结束之后明确表态拒绝再用该词,他认为这是美 国社会因主见不同而相互仇恨的代号。

特朗普的上台代表了保守主义者对“政治正确”的 矫正取得了一定成功,然而,这不意味着自由主义者放弃 了自身的诉求,也不表示“政治正确”背后的社会分裂、敌视甚至是仇恨就此消失。

(二)“政治正确”与文化道德观念

在美国社会,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在一些道德问题 上针锋相对,意见完全相左,主要包括堕胎、同性婚姻、枪 支管控等问题。“政治正确”所涉及的争论也大致与之 相似,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

1. 性别问题。不仅是在美国,男女平权在世界范围 内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议题。经过长期以来的女性解放 运动,应该说包括政治权力在内美国女性地位有了很大 的提高,但是在一些传统问题上仍存在巨大缺陷,如性别 歧视与家庭暴力等等,这些问题有抗争的合理性和必要 性,对于侵犯、伤害女性的行为要严厉打击,但是其他更 多的分歧则是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

2019 年 5 月,美国多个州通过“反堕胎法案”,引发 了众多女性的抗议,抗议者声称是对女性生育自由的侵 犯。针对堕胎问题,“政治正确”表现为对允许堕胎的 支持,因而此类法案的出台可以看作是反“政治正确” 发起的反击。此外,还有 #Metoo# 运动,这场 2017 年由 美国女演员发起的针对美国金牌制作人哈维·韦恩斯坦 丑闻的运动席卷全球,扩展到政界、商界各领域,矛头直 指上层白人男性群体。毫无疑问,针对女性的侵犯行为 要予以法律的严厉制裁。但是这场本是维护女性合法权 益的行动,在“政治正确”的干预下出现过非理性趋势, 引得人人自危。

2. 同性恋问题。美国多个州已经允许同性婚姻,但 是作为有着深厚基督教传统的国家,相当部分的保守派 民众是无法接受的。然而“政治正确”原则下是对同性 恋持肯定态度的,并且在一些媒体、公众人物的宣传下, 已经成了公认的法则,这就必然引起传统人士的不满。

2018 年 6 月,经过长达 6 年的上诉,美国科罗拉多 州“同性恋婚礼蛋糕”案终于作出判决,美国最高法院 以 7 票对 2 票裁定之前科罗拉多州反歧视委员会对蛋 糕店老板的法律程序违反宗教自由原则,蛋糕店老板杰 克·菲利普胜诉⑤,此事最终判决结果引起了美国社会的 广泛讨论,本案的整个经过也能够瞥见“政治正确”在 美国的具象——面对同性恋群体的“政治正确”主张与 宗教信仰的冲突,当在声援同情同性恋伴侣时,是否尊重 了传统基督教信徒的宗教自由。

3. 种族问题。美国的种族问题集中表现为有色人种 与白人之间的冲突,其中最显著的就是黑人群体。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对待种族问题的“政治正确” 在美国好莱坞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与好莱坞由支持“政 治正确”的左派精英把控有很大关系。2016 年美国总 统大选加剧了社会的分化。原本属于左派的好莱坞在此 背景下,左倾趋势加剧,成为“政治正确”的捍卫者和反特朗普的有生力量 [5]。自 2016 年以来,连续三年的奥斯 卡奖评选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取向,2017 年第 89 届奥 斯卡最佳外语片则在特朗普政府“禁穆令”出台背景下, 授給了伊朗电影《推销员》;2018 年第 90 届奥斯卡奖则 将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授予了电影《水形物语》—— 影片主题涉及女性残疾人、黑人,反映种族问题的恐怖片《逃出绝命镇》则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让很多人大感不 满;而   2019 年获得学院青睐的《绿皮书》《黑豹》又都是涉及种族、黑人的题材。从 2017 年至今,奥斯卡奖表 现出的“政治正确”评奖原则愈加明显,甚至有超越电 影本身艺术性的趋势,受到了广泛的批评。

三、对美国“政治正确”的反思

特朗普当选后,游行示威此起彼伏,支持“政治正 确”的左派精英和反“政治正确”的右翼分子多次爆发 冲突,意识形态不同造成了美国社会分裂,中间派成为少 数。其中不可忽视的就是普通民众表现出来的对于“政 治正确”的厌恶感,根据 2016 年 10 月的一项民调显示高达 7 成的美国人反对“政治正确”,那为何被自由主义 者标榜为“爱、善良、美好”的“政治正确”会被如此多 的美国民众痛恨呢?

“政治正确”已经带来了对普通群体正常生活的 侵扰和合法利益的侵害;基督徒无法在公众场合互道 “merry christmas”(圣诞快乐),因为可能会冒犯其他宗 教信仰的人群;一般人写作也不能用“he”(他)和“she”

(她),而要用“person”(人们)指代,以避免伤害性别 认同复杂的少数人;“保护少数人权力”是民主党人一向 标榜的原则,例如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曾向全美公立学 校发布了变性人学生如厕指导,敦促所有学校允许变性 人学生按照自己的性别认知来选择洗手间。虽然指令不 具有法律约束力,但仍引起来自学生家长的激烈反抗 [6]。 类似的对抗使得美国民众意识到,“政治正确”原则已 经限制了必要的公共辩论,侵犯了普通人的言行自由。

普通民众对全面“政治正确”带来的不自由的反 抗——特朗普的支持者普遍持有此看法——原本以自由 著称的国家已经难以自由表达,如果美国社会在全面“政 治正确”的模式下运行,是不会有建设性的讨论。极端 左派会以“政治正确”的条条框框约束民众的言行,任 何质疑反对声音都会被冠以种族主义者、法西斯主义者, 一般民众必须隐藏自己的政治信仰、宗教信仰,在这种社 会下,原来的少数边缘群体反而有了优越感,社会价值取 向戏剧性地走向另一极端。

就目前来看,“政治正确”的发展已经失去了原有 的本质,它已经走向了过度敏感带来的矫枉过正,是强迫 他人赞同尊重自己的意识观点。“政治正确”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回避问题——用一些最粗暴简单的方式掩 盖问题,结果反而加剧了社会各方的对抗。弱者的确是 历史的牺牲品、少数者的合法诉求的确被忽视,但是让弱 者与少数者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歇斯底里、纵容自我,逃 避个人责任,忽视否认群体内部的问题,反而去侵害多数 人的正当权利,这就是“政治正确”最大的弊端,也是“反 政治正确”运动大规模爆发的原因。面对当前的困境, 美国国内要做的就是重塑政治正确的原则,让其回到追 求平等多元的轨道上来,以免进一步分化美国社会。

注   释:

①《黑豹》讲述了一位非洲黑人超级英雄的故事,获得的三项 技术大奖分别是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配乐, 其中前两个奖项的获得者都为黑人女性。

②英文维基百科的解释是:The term political correctness is used to describe language,policies,or measures that are intended   to

avoid offense or disadvantage to members of particular groups in society。

③事件起因——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政府决定移除市中 心一尊南北战争时期南方将军罗伯特·李的雕像,引发白人 种族主义者的示威反对,认为拆除雕像触犯了“美国白人 的文化和尊严”。之后集会演变成暴力冲突,造成至少 3 人 死亡、34 人受伤,引发美国各界关注。

④ 2005 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公开场合发表言 论“女子学理逊于男”,引发舆论一片哗然,成为本人之后 辞职原因之一。

⑤这起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事件缘由是 2012 年夏天蛋糕店老 板杰克·菲利普以宗教信仰为由拒绝为同性戀伴侣大卫和 查理制作婚礼蛋糕。

参考文献:

[1] 张军 .“ 政治正确” 与美国文化马克思主义 [J]. 江海学 刊 ,2014(5).

[2] 杨丹 . 政治上正确的语言现象 [J]. 现代交际 ,2010(8). [3] 凤凰资讯 . 共和党首辩  特朗普成最大输家? [DB/OL].http://news.ifeng.com/a/20150807/44375142_0.shtml.

[4] 祁玲玲 . 选举政治的逻辑——美国反政治正确的归因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10).

[5] 武洋 , 王波 . 奥斯卡奖何以成为美国捍卫“政治正确”的 标签 [J]. 世界知识 ,2019(10).

[6] 赵灵敏 . 变性人随意如厕,美“政治正确”泛滥成“灾”?[N]. 华夏时报 ,2016-06-06.

作者简介:吴晓乐(1995—),女,汉族,河北清河人,单位 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 方向为大国关系。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极端化美国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中国去极端化的立法起点及发展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去极端化条例》相关内容评述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极端化事件难题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