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建设中的海南航旅业发展

2020-08-28 11:19綦琦许夏鑫
环球飞行 2020年7期
关键词:航司自贸港海南

綦琦 许夏鑫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新时代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

海南省属于岛屿经济形态,借鉴新加坡、爱尔兰、新西兰等国际岛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实施并建设自贸港,有助于充分利用岛屿与大陆物理隔离的天然地理优势,高效推动其外向型经济发展。

战略战术价值分析

中国为什么要选择在海南建设自贸港?判断其中的战略战术价值必须从海南在全球的区位优势说起。海南位于中国最南端,海南省三沙市更是中国南部边陲和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海南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的交汇处,地处东南亚地理中枢,是中东、东北亚、大洋洲和美国西海岸所构成的国际航空交通线的十字路口。相比地理位置相近但已逐步发展为东南亚国际航空枢纽的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泰国曼谷,海南更具发展成为国际航空客运中转枢纽的区位优势,再加上海南拥有面积更大的陆地、纵深的海域和丰富多样旅游资源,相比新加坡、中国香港和泰国曼谷,其更具发展潜力。

海南在地理方面的海岛属性既是劣势又是优势。劣势在于无法通过陆路交通方式实现海南于大陆的人流、物流的便捷流动,运输不便抬高了岛内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限制了岛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海岛为航空运输提供了垄断性场景,为远洋运输提供了排他性便利。如果我们将各种生产要素供给范围扩至全球范围考量,海南则比中国大陆的非沿海省份更具成本优势。在依托自贸港而开展的“买外卖外”和“全球购”等外向型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海南具有大陆各省份无可比拟的运输成本优势。

航旅业对建设自贸港战略和战术价值显著。自贸港面向和服务的对象是全球,其终极目标是加速海南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金融链等经济发展要素大格局,参与全球生产要素大流动,构建海南与全球各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中心高效的客货运连接和客货投送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航空是可选择的唯一运输方式,而且必须先于自贸港建设率先构建完成。比如,洋浦港是海南核心港口,其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更多协同产业的资源导入,航空客货运是最佳的协同资源导入方式。

如何将起步早且已较为成熟的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际自由港的市场经济主体吸引到海南,助力自贸港建设目标达成,除了优势政策外,海南丰富且优质的热带海岛旅游资源也是一大吸引力。自海南定位建设国际旅游岛构想提出和实施的数年来,各方一直从国家高度和全球层面看待海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没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成功建设,仅依靠政策推动很难建成自贸港。因此航旅业的高质量发展是自贸港建设的“急先锋”。当然航旅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持续稳定的核心关键还是海南在商务和旅游方面吸引新增国际商旅往返或中转自贸港的引致能力。

政策解读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在对等基础上,推动在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中实现对双方承运人开放往返海南的第三、第四航權,并根据我国整体航空运输政策,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必需的航权安排。支持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七航权。允许相关国家和地区航空公司承载经海南至第三国(地区)的客货业务。实施航空国际中转旅客及其行李通程联运。对位于海南的主基地航空公司开拓国际航线给予支持。允许海南进出岛航班加注保税航油”。

以目的地下客权和目的地上客权为代表的第三、四航权,是构建自贸港与国外目的地航空联系网络必须开放的航权,该政策凸显了国家在海南探索“天空开放”政策的决心。以中间点权或延远权为代表的第五航权,则是展现自贸港给予中外航司“最惠”航空客运业务待遇的创新亮点,是自贸港能实现以航空运输方式连接世界的重要保障。第七航权又称为完全第三国运输权,是允许某国或地区的航空公司完全在其本国或地区领域以外经营独立的航线,在境外两国和地区有载运客货的权利,而不用飞返航空公司所属国。

第七航权在国际航空市场商务实践中并不常见,其原因在于签约国等同开放其国际航线给外国航空公司运营,容易对本国航空公司运营的相同航线造成竞争压力。试点开放第七航权是自贸港吸引境外资本在航空领域投资的重要举措,以市场换取自贸港建设所必需的更大规模、更加广泛、更多联通的国际航空投送能力供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全面对外开放方面的坚定信心。

在实现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进一步放宽空域管制与航路航权限制。鼓励国内外航空公司增加运力投放,增开航线航班。根据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在审核外国航空公司国际航线经营许可时,优先签发至海南的国际航线航班许可”。这是外资和外航能顺利进入自贸港未来航空市场的基本配套政策,从空域、航权等国家事权方面给予了自贸港建设最大的政策支持和事权空间,将服务建设自贸港必须引入的国际航空运输资源所亟需的空域和航权增量从全国总盘子里剥离出来,客观上为海南航旅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极为宽松的政策环境。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因势方能利导,与时才可俱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海南航旅业发展的新形势、新阶段已经到来,要借势自贸港建设,实现航旅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对新环境有科学且合乎逻辑的判断。正视第七航权的机会和挑战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在海南试点开放第七航权,鼓励国外航司将更多的资源布局海南。第七航权对国内外航司极具吸引力,预计在政策出台的2~3年内,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航司来海南注册设立分公司,但是自贸港内航司注册数量和其客货运力投放数量是不具备正相关性的。海南要实现与全球各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中心及时的客货运高效连接和强大的客货投送能力,需要的是较大的航空客货运力投放数量而不是航司注册数量。航空客货运力资源投入多少是市场行为,自贸港有往返国际航空客货运市场的需求,中外航司自然接踵而来。有好的政策和补贴,航司自然会来自贸港开航,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高质量的航空客货市场需求,航司也不会亏钱投入客货运力。因此对海南来说,利用新政,布局更多新兴二三产业,全力高质量发展外向型、临港型经济,增加往返海南的客货流量需求才是根本。航空业的服务属性是不变的,服务需求是产业引发和带来的。第七航权对国内外航司一视同仁,对国外航司开放市场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其“鲶鱼效应”,倒逼国内航司坚持市场导向的高品质、高效益发展。

坚定对航旅业的扶植和补贴

尽管业内对外航利用试点开放第七航权,进入自贸港国际航空市场,从而形成“补贴外人抢自己的生意”的不利局面颇有微词,但海南需要培育建设自贸港所需的新兴航旅市场和商旅消费市场需求,只有往来自贸港和在自贸港中转的商旅消费惯性慢慢形成后,海南自贸港才会有持续、稳定、有增量的航空客货市场需求。必要的消费市场培育成本是要支付的,有投入才有回报。当前亟需回答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将国家给海南的政策红利变为经济和民生收益,这需要海南省领导们具有更大的战略智慧和更高的治理能力。

重视航旅商务模式创新

按照海南建设自贸港的总体要求,贯彻国家层面的科技驱动、模式创新的发展思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VR 技术、区块链、云计算、云储存、无纸化结算、移动互联网等最新技术赋能海南航旅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积极推动航旅业涉及各领域的技术、理念、业态和模式创新,增强海南航旅业服务自贸港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能力,力争将海南航旅业打造成建设自贸港和布局临港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全新动能。借鉴国际经验、体现中国特色、符合海南定位、突出改革创新、坚持底线思维是建设海南自贸港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海南航旅业得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其中强化改革创新意识,基于建设自贸港所必需的全球视野,聚焦海南航旅业商务模式创新才是最大限度释放自贸港政策红利的科学途径。

综上所述,建设自贸港必将赋予海南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和开放度,从而支持海南全方位、大力度地推进改革创新。对此,我们要做到: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应自贸港建设的更加灵活高效的法律法规、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大力气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其次要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以人流、物流为代表的核心生产要素流动便利化,必将带动和促进海南航旅消费需求活跃和频次增加,直接拉动海南航旅业的更好、更快、更优发展。最后,补齐海南航旅业这一现阶段建设自贸港的短板,必将从根本上提升海南及时联通全球的客货运输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海南输入输出全球生产要素的能力并最终直接服务于自贸港建设。

猜你喜欢
航司自贸港海南
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海南书香节 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
“随心飞”变“闹心飞”,薅羊毛套路有多深?
航空:目前处于什么位置?
美国修改对中国航司禁令
黑票代
从自贸区到自贸港:由来、发展及中国实践
从自贸区到自由贸易港
辽宁地区自由贸易现状及问题研究
59国免签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