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下的“超人”

2020-08-28 20:45郭蕾
西部论丛 2020年9期
关键词:超人哲学意境

郭蕾

摘 要:《夜歌》是尼采《查拉斯特拉如是说》第二部中的一篇,以许多暗示性的意象表达思想意旨,本文将从《夜歌》中的意象出发,结合文本中所呈现的意境,分析意象背后的深意。“超人”哲学是尼采重要的思想内容,本文将结合《夜歌》中的意象,挖掘其背后“超人”哲学的意蕴。

关键词:《夜歌》;意象;意境;“超人”哲学

一、作为宣讲者的光

《如是说》的《序言》中,查拉图斯特拉下山前,曾说:“你伟大的天体啊!你如果没有你说照耀的人们,你有何幸福可言哩!”“照耀”便是光照者的功能,一开篇,作者就已指明查氏是光照者,“光”便是唱歌的查氏的象征。“而我的灵魂也是一注跳跃的喷泉”夜到来后,喷泉跳跃着,本应寂静安眠的大地上,喷泉却在“更加高声的说话”,光的灵魂是喷泉,喷泉跳跃着,不断向上。与“舞蹈”的意象相似,“跳跃”的动作也展现超人向上的意志力。“跳跃”代表的是轻盈,摆脱大地上教义的束缚,张扬生命的活力。喷泉“高声的说话”所指的是查氏对于“夜”的劝说,夜到来后,喷泉更加“高声”,说明夜是光言说的对象,有研究者认为查拉图斯特拉是一位宣讲者,向世人教授自己的“教义”,在这里,喷泉在夜中的跳动与歌唱,显示了这层讲述与受述的关系。接下来,是“光”的进一步言说。“而我的灵魂也是一个热爱者之歌”“热爱”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耶和华教导人们爱自己的邻人,“爱”在基督教那里乃是一种博爱,爱在这里乃是一种创造者的意志。但是超人的热爱不是造物主的意志,上帝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已经消失在人类的生活之外,查拉图斯特拉宣誓的乃是一种自我的精神,不依存超验的上帝而存在。

在下面一部分中出现了三个意象,分别是“星星”“萤火虫”“光之赠礼”。“星星”与“萤火虫”的光是微弱的,而“我”发出的光是“火焰”,“星星”与“萤火虫”并不是同行者,但是却带来“光之赠礼”。“可是我生活在我自己的光里,我把我自己发出的火焰又吸回我的身体里。”火焰本来应当温暖他人,但是却在发出后又被自己吸收,这里传达的是一种知己难求的孤寂之感,超越者必然不同于媚俗者,因而孤独对于超人来说是一种长存的状态。“赠予”代表着一种充足的状态,但在“我”看来,充足已经使得“我”麻木,“我的道德由于它的充实而厌倦它自己”渴求者有欲望去追求自己没有的东西,但是拥有者面对的却是重复的常态,“祈求者的羞耻”“获取的满满的手”都成为自我否定的证据,“赠予者”感受不到施舍所带来的快乐,因而产生孤独感。施舍”是奉献的另一种形式,但是施舍者本人的满足感却是缺乏的,“渴望的欲望”已经从心中消失,“欲望”也是要毁灭的东西,是渎神的不道德的东西,但在这种对于孤独的书写中,似乎可以看到尼采对于“欲望”的肯定,借查氏之口唱出的歌里,包含着对于个人欲望的赞扬。 “光”作为超人意志的宣讲者,试图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追求一个全新的世界。

二、作为追求者的夜

“夜”本应当是寂静的,但是在《夜歌》中,《夜》成了苏醒之时,高歌之时,在“夜”里,查氏表达了他心中的不平静。“夜”象征着一种追求者,渴求“光”,高扬自身的欲望,同时,“夜”也是“光”所认定的理想者,是“光”所追求的同道。

“夜”是黑暗的,企图寻求光明,这种期待使得“光”认为“夜”是明亮的。“盗窃一定比受取还要幸福”作为赠予者的光,认为“盗窃”比“受取”幸福,译者钱春绮认为盗窃乃是更加缺乏的状态,这种缺乏似乎暗含着超人的期待,施予与受取之间的鸿沟要依靠桥梁的搭建,在钱春绮的译文中“鸿沟”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在黄敬甫与李柳明所引的《夜歌》中,“最终要在最小的鸿沟上面架桥”是其译文,钱译更加含蓄,黄柳所译更加直白,但是可以看到夜与光之间的差别,与“光”的完满不同,“夜”是欠缺的,渴求的,因而是“光”的受取者。“夜”也是寂静的,担当聆听者的身份。“夜”聆听的也是“光”的独语。黑暗的吸收光照,带来自身的温暖,而作为光照者,则只能忍受孤独。

“夜”是渴望者,这种渴望是“有所渴望的欲望”“吃饱了还要吃的谗痨”。“具有这样的前景,并怀着对知识和良知的热望,我们怎能对当今的人感到满意呢?”这种不满足在夜身上体现为不知餍足的追求,所渴求的是更高的所在。但是这种不满足也是“光”对“夜”的不满足,“夜”作为追求者,有着必然的使命,因而必须达到“光”的要求。在诗的下一部分,是“光”对“夜”的报复,原因在于“灵魂”。“他们从我手里受取;可是我还会触到他们的灵魂吗?”受取也要与施予配合,狼吞虎咽带来的并不一定是成长,追求者要达到与施予者的共鸣。这种共鸣应当来自一种更深的体验,“当他们的手已经向我伸出时,我缩回我的手”“光”的考验是对“夜”的提升,“只有最高贵的,才是完全坚硬的。”超人意志并不是温吞的,“光”作为施予者,并不是善的施予者,而是作为提升者、不满足者,“夜”对“光”的馈赠的接受也必然是艰苦的。尼采认为查拉图斯特拉是一个雕刻者,人应当永远是被嘲笑的存在,只有这样,目光才能转向未来,不执著于眼前的自己。

三、音乐的精神

超人精神乃是一种狄奥尼索斯的精神,酒神精神代表着音乐的精神,借乐曲来表现可感事物抽象的概念。在《夜歌》中,查拉图斯特拉所唱的歌曲中,也有一种陶醉甚至超越的精神,整首诗言说的便是对于超人意志的陶醉,这种陶醉中带着对于将要到来之超人的必然的坚信,对于生命的独立的追求,对于孤独痛苦的承担。

悲剧的梦中,在美的陶醉中,人的生命焕发出光彩。“通过一种神秘的统一感使个体得到解脱。”《夜歌》展现了这种陶醉,尼采自称这首诗为“最寂寞的诗”在这种孤独与寂寞之中,却产生了《夜歌》这样充满热望的诗篇,正与尼采“一切决定性的东西都是从对抗中产生的。”对应。音乐的精神乃是一种悲剧的精神,在对孤独最深刻的体验中,个体达成了超越与满足,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在这种孤独之中,人才拥有了自我最“寂静”的思考,在“夜”“喷泉”“热爱者之歌”等种种意象中,达到激情的忘我状态。

《夜歌》最前几句与最后几句诗歌是相似的,但是在这种重复之中,却产生了音乐之美,前面诗篇引出后面的内容,后面的结尾则又展现余音绕梁的意蕴,暗示同行者的出现,以及自我意志的生生不息。正是在这种投入中,个体超越了自我,超越了现实,达到了对未来的联结。

参考文献

[1] 【德】尼采.瞧,这个人.[M].黄敬甫,李柳明译.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2] 【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3] 【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钱春绮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4] 【古罗马】奥古斯汀.上帝之城[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 雒曉阳.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看尼采的孤独观[J].文教资料,2018(34):1-3.

[6] 谢雨新.站在半坡看世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半坡”意象分析[J].名作欣赏,2017(12):146-147.

[7] 甘资鸿,庞希云.《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超人哲学的隐喻与阐释[J].文化与传播,2013,2(05):37-41.

[8] 王路灵.论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舞蹈”意象的隐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04):142-144.

猜你喜欢
超人哲学意境
春色满园
我的爸爸是“超人”
一朵花的意境
超人+狗头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