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诗和远方”
——记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吉然

2020-08-31 10:41清泉
民族大家庭 2020年4期
关键词:诗和远方木耳茶园

文/清泉

“扶贫,不只是责任和辛苦,还有诗和远方!”这是湖北省鹤峰鑫农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吉然创业之初立下的铮铮誓言。

30多年的真心坚守,周吉然以茶业为立身之本,以“兴业一隅、富民一方”为使命,以“恒于一个产业、舞动一个龙头、做强一个品牌、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历经艰辛建成年产茶叶过万吨的集团公司,通过“161”茶叶产业扶贫新模式,直接带动1458户5303人精准脱贫,助推鹤峰县2.2万余户7.1万余人脱贫摘帽,完美诠释了“中国好人”的责任与担当。

垦荒种茶,万亩荒山变金山

1990年,初办茶叶加工厂的周吉然瞅准生态有机茶的市场前景和茶叶产业化的辐射效应,决心自己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经过反复踏勘,他把目光瞄准了不毛之地——木耳山。当时的木耳山是一片荒山野岭,方圆十公里没有人烟。

1992年,周吉然带领300多名农民工入驻木耳山,一步步开始了开荒、种茶的艰苦创业历程。他身先士卒,带领民工放炮修路、开荒种茶,长期吃住在山上,几个月不下山,历时2年修通了进山的简易公路,人工开垦了万余亩荒山,种上了优良品种的茶叶和林木果树,使木耳山旧貌换新颜。

如今的木耳山已变成万亩“茶海”,发展成为全国连片规模最大的生态有机茶叶基地,有“世界茶谷”的美称,山上风景如画、游人如织,2016年被评为“中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中国著名茶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挥笔题字为“万里茶道茶源地”。在木耳山基地规模效应的带动下,鹤峰县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建成了近40万亩茶园,被誉为“湖北茶叶第一县”,茶叶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生命产业。

易地搬迁,产业移民拓新路

1996年,木耳山茶园渐次进入了采摘期,谁来管理茶园成为必须破解的难题。周吉然首先想到了边远地方的贫困人口,创新提出了“产业基地+移民扶贫”的新思路,决定由他的企业无偿提供住房,免费分配茶园,将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贫困对象易地搬迁到木耳山基地。但当时木耳山刚刚开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这些对象要搬迁到基地来,就意味着要背井离乡,脑筋一时转不过弯来。为了说服他们,周吉然一天步行四五十公里山路入户走访宣传,有一次饿得体力不支,加之旧疾复发,在野外山林中的小路上晕倒了,幸好当地过路的村民发现后才把他送进附近村卫生院。

周吉然深入到木耳山合作社召开屋场座谈会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不断地讲政策、说好处、谈发展,陆续将大山深处的68户338人搬迁到木耳山,他们中有以船为家住在河上的“超生游击队”宋大勇一家,有一家三口在山洞搭棚居住的毛传云一家,有靠天吃水毁林烧炭的极度贫困户周平一家。搬迁到木耳山后,周吉然为各家各户免费分配茶园、修建住房,同时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积极推行移民自治。3年下来,易地搬迁户全部实现了脱贫致富。原来在船上度日的宋大勇盖起了三层小洋楼,靠天吃水、身无分文的周平成为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大户。

如今,木耳山移民们仅茶园管理一项,年人均收入就超过2万元,实现了家家脱贫、户户致富。基地先后吸引了5万多名茶叶专家及从业者、扶贫工作者参观学习,被誉为茶叶基地开发和扶贫搬迁的活教材、活标本。

周吉然领办的茶业企业,也凭借产业移民模式、过硬的茶叶品质和执着诚信的经营理念,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从单纯内销发展到湖北省茶叶自营出口前列,跻身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年产值达2.4亿元。

周吉然在木耳山茶园

多措并举,精准扶贫结硕果

2015年以来,周吉然和他的鑫农集团公司响应号召,带着一份责任、一份情怀和一份信念,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投身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创造性地探索实施“公司+加工厂、专业合作社、基地、大户、就业、电商+农户”的“161”产业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企业为龙头、以“161”模式为支撑、以千家万户为支点的产业扶贫之路,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企业主力”产业扶贫机制,入编《湖北改革开放40年系列丛书》,入选全国社会扶贫50佳案例。

6年来,公司累计投资2362万元,新发展生态茶叶基地5万亩、水果基地2000亩,在走马、铁炉、五里3个乡镇40个村领办和扶持专业合作社8家、新建茶叶加工厂40家、扶持10个种养大户;建立O2O电商平台,实行茶叶卖“天下”;吸纳716人的贫困人口就业,有效激发贫困户的参与度,拓宽了贫困户的脱贫路径,直接带动了1458户5303人精准脱贫。杜家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田友清一家,妻子车祸导致残疾,住院治疗欠下巨额债务,通过实施“公司+加工厂+农户”模式,鑫农集团资助其20.5万元修建茶叶加工厂房、购买设备,2016年,他收购鲜叶80多万斤,生产干茶20多万斤,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带动周边20户贫困户增加收入,被评为鹤峰县2016年度“我脱贫我光荣”典型代表。

针对一部分不肯干、不愿干的贫困户,周吉然坚持“富口袋”和“富脑袋”并重,大力实施“扶智”工程,采取典型引路、定向激励措施,累计投入500余万元开展脱贫技能和素质提升培训、资助建立乡村文化广场和鹤峰“最美”系列评选,让他们摒弃“等靠要”的陋习,激发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为全县脱贫攻坚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周吉然顺应发展新态势,致力于茶旅融合发展,积极推广“互联网+茶叶产业+乡村旅游”模式,为乡村振兴夯实了产业基础。

航拍木耳山茶园风光

不忘初心,扶危济困献真情

周吉然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本色初心,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特殊贫困户,慷慨解囊,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走马镇杨坪村王章和一家,妻子患病多年丧失劳动能力,房屋破烂,家境贫寒,孩子考上大学无钱入学。周吉然获悉情况后,立即捐助2万元帮其整修房屋,承诺资助其孩子上大学。四年来,周吉然捐助6万余元,如今王作晶大学毕业并考取公务员,为了感恩,留在鹤峰,将爱心传递。李桥村寒门学子向绪建和向言淼考上长江大学,无力支付学费,他借助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广泛发动职工党员捐款万余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圆了他们的大学梦。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周吉然个人率先捐款8万元,并积极组织公司员工捐款45.5万元,为一线防控干部购买防护服、口罩等防控物资。2015年以来,周吉然累计捐款32万元,组织公司员工募捐140.4万元,对接帮扶了62户特殊贫困户。

多年来,周吉然作为少数民族创业者、拓荒者、扶贫者,先后获得“恩施州脱贫攻坚榜样”“湖北省十佳优秀茶叶企业家”“湖北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被中宣部评定为“中国好人”。鑫农集团在他的带领下,发展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湖北省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周吉然艰苦创业的历程、真诚扶贫的情怀充分诠释了“爱国爱乡、敬业诚信、崇学向善、乐于奉献”的精神,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心系国家、心系百姓的崇高品德。对于未来,周吉然表示,他将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矢志不渝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继续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诗和远方木耳茶园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巧洗木耳
发现木耳
“诗和远方”熬成鸡汤变了味儿
“诗和远方”与“何不食肉糜”
“诗和远方”的抚慰作用不可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