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

2020-08-31 15:00党海燕
今日财富 2020年26期
关键词:竞争力民办高校核心

党海燕

民办高校对社会、国家输送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办高校的存在解决了学生需求方对教育的需求,同时也解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居于双需求方的中间生产商,民办高校应如何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这对其产品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的教育体系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一步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在科技和管理组织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展开了日趋激烈的竞争。新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国家强大的教育实力。科教兴国离不开教育,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首先在大学生数量上,据统计,从1977年的27万人到2017年的762万人,40年间我国累计录取大学生总数约为1.158亿。用41年来录取大学生的总数除以我国现阶段13.9亿的人口基数,这个数字是8.33%。不考虑其他因素,可以简单理解为全国人口里大学生比例为8%,大大低于美国35%的比例,甚至低于很多中低收入国家24%的比例。

其次在就业质量上,每年毕业季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年”,“3000元招聘不了一个农工,职能招聘一个大学生”的报道每每见报端,近期更是不乏“小火锅店招聘985大学生做店员”等噱头。

大学生数量稀缺但工作价值不高,这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优化改进的需要,一段时期里,我国高等教育都是以公办院校的形式存在。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启了除去国有制和集体制之外的混合所有制、私有制时代,教育行业上也在一步一步地发生变化。2003年9月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是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民办学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的法律,是完善我国教育体系、改进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法律文件。

民办高等教育的存在,是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改革传统高教体制,是高等教育人才多方位、多途径、多层次、高灵活性、强适应性发展的必要有效途径,也是推动公办高校自我革新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民办高校无论是规模、学生就业质量、社会名声都排在公办院校之前,如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都是历史悠久的民办高校。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至今不过发展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无论是办学规模、学生数量、社会名声等还处在发展阶段,远远不及公办高校,但民办高校会逐步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利用自身的特色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做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项工作之外,实现自身的特色的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概念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概念是由美国著名教授K.Prahald C和Hamel G于1990年首次提出,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与相异的生产技能的协调、多种技术整合相关的学识。按照这一说法,核心竞争力结合组织现状到底如何界定在各行业中需具备的此类学识,引起了对核心竞争力定义的百花齐放。

本文根据各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结论,结合民办高校,将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够拥有优势资源,具备组织、协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把其具备的优势和非优势的资源转换为自身竞争力,综合来说就是拥有资源、能力、竞争力,并将其形成竞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每所高校都有其所谓的核心竞争力,但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特征才能为高校真正带来可持续增长的竞争力。民办高校具备的核心竞争力需满足以下几点特征:

1.稀缺性。高校和企业一样,都想吸引被看待为消费者的学生。如何吸引更多的学生核心因素取决于学校稀缺性的资源,比如特有的专业、强有力的师资团队、特有的教学计划、别致的校园文化等等。本科和专科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那么高校必须有其独特的吸引消费者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好的形成核心竞争力。

2.不易被模仿性。类似的资源、类似的能力、类似的环境,但形成不易被模仿的独特的吸引学生的路径,也是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之一。用相似的师资、相似的地理位置、相似的能力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独特的学习环境,使其他竞争对手即使拥有相似的资源也无法复制同样的路径。

3.高附加值。学校之所以要拥有核心竞争力,也意味着其较高的附加值。学校非常注重产品的整体质量以及就业能力,如果其独有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高校主营的产品(学生)带来高的就业机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为国家、社会输送這类必需品,那么这就是这所高校的附加值的所在。

三、民办高校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一)资源的吸收能力

民办高校需要吸收来源于校内和校外的各种有形、无形资源,为其提供创造生产力的生产要素。高校所具有的资源是维持其长久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1.有形资源。

(1)民办高校设立之初已具备基本的教学和生活基础设施,包括土地、教室、图书、体育活动场所、实验室、宿舍楼、绿化、商业设施、景观建筑等等。高校图书的收藏量、基础设施的完备程度都影响着学校选择生源的能力。比如郑州A民办高校的住宿费为每年1500元,宿舍一室一厅一卫,且带有暖气和空调,但同样的另一所B民办高校收取同等的住宿费但没有配备空调且宿舍空间较小,那么对于A来说比B具有更好的择生能力。当然大多数学生依然看重的是学校的图书、实验室这些与学习具有直接联系的硬件设施,但生活设施作为附加条件依然属于加分项。

(2)资金实力,资金实力是上述基础设施的支撑,包括流动资金以及其他社会的捐赠投资、学费收入、其他相关盈利项目的收入。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渠道大部分来源于学生学费,为了弥补大量成本的投入,达到增量收益可以弥补增量成本,民办高校不得不制定高于公办院校的学费价格,而不同民办高校间的学费价格也是其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毕竟我国达到中等富裕水平的家庭是一小部分。有些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也和其投资的其他盈利项目有关,这会增加民办高校竞争的资金实力。

(3)教师资源,教师是生产线上的工人,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产品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每所民办高校都极力想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可以为其带来溢出效应。优秀的师资队伍应当具有与其办学层次相适应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有优秀的团队带头人,优秀的科研团队,积极上进的群体。一线工人是基础,也是创造价值的重要生产要素之一。

2.无形资源形成学校的软实力,虽没有有形资源看起来直观,但对民办高校竞争力的形成却是必不可少的高价值资源。

(1)从政策角度看。政策法律的支持方面包含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以及对民办教育出台的相关政策,如国家对教育预算的投资百分比,民办教育法,政府的支持性项目。引导性的政策法规可以为民办高校带来优质的外部资源,同时可以维持教育竞争市场的秩序。

(2)经济角度。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过渡,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产生了明显的重大变革,21世纪更渴求人力资本,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滋生出对教育的迫切需求,高精尖的人才是形成国家竞争力的有力保障,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教育结构与其相适应。经济发展的势不可挡催生教育需求市场的扩大,这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机遇,也为其竞争力的形成带来机会。

(3)社会角度。国人的教育理念深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管是哪个层级的家庭,都把孩子的培养作为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农村的家庭盼望着孩子通过读书学习走到大城市,城市的家庭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希望孩子是自己朋友圈中最为优秀的。这些理念促使教育买方市场的扩大,供给方的教育产品出现供不应求,尤其是质量较好的高层次学历教育产品。

(4)技术角度。外部的科学技术环境为高校竞争力的形成也带来巨大的影响。大数据、互联网等的发展,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行为上的引导,在择校时更愿意看重学校是否开设该课程,是否具备相关的师资力量,是否具备这样的硬件设施。外部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倒逼民办高校在其形成竞争力时必须考虑相关技术的变化。

2.资源转换能力。

(1)文化氛围。这里所说的文化氛围指的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以及文化氛围。这是一种隐含在内部员工之间的默契隐性契约,是经过长时间的外部环境、团体活动、领导行为示范等所形成的不具备模仿性的文化。这种隐形文化对学生和员工具有信号传递的功能,是一种不明显的隐性教育课程,具备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有效的整合民办高校的资源,创造出溢出效应。

(2)知识转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切的说是知识转移的过程,转移的效率和效果取决于教师知识更新和转移的方法。拥有了生产要素和买方市场,却不具备转移的有效方法和知识的先进性,这种转移是失败的。学生在接受知识传输的过程中,进行确认、辨析和接纳,转移是否成功与接收者自身的能力也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作为供给方更应重视自身,根据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匹配适合的转移技术,让知识传递过程达到最高效率,形成高校核心竞争力。

(3)管理能力。管理是一门学问,良好的科学管理体系可以把教育生产能力与教育资源转换为民办高校较强的适应能力。科学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整合拥有的人力资源、资金资源、基础资源等等,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经营效率。通过科学管理,将具备的生产要素资源能力进行高效转换,实现教育目标和经济效益目标双赢的局面。这种科学管理重点表现在校领导学识和管理经验、教育能力、整个校领导团队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背景。

(三)价值创造能力

教育价值创造是学校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民办高校生源的增加,民办高校成为我国人力资本加工生产的重要基地,通过教育行为、知识传播、技能培训不断为我国积累人力资本,民办高校的竞争力的价值表現在对社会、教育和自身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1.社会价值。萨缪尔森作为现代经济学家的代表,认为人力、自然资源、技术和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快速发展需要依赖人力资本。而民办高校就是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供给方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2018年民办高校数量占普通高等学校比重为28.13%,这也表明民办高校是我国教育资源输出的重要场所。民办高校输出的人才的质量、数量都是其为国家、社会创造的价值,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市场占有率是社会对民办高校的教育的认同。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被提供,是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体现,这是学校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2. 经济价值。学校教育的行为的公益性使很多人认为教育不应该谈经济效益,这从很多学者的文章中可用看出。但是对于民办高校,经费来源于学费,要不断的投入教育活动成本,不断的投资,如果投入大于产出的经济价值,根据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假定,这种投资是不可取的,当然这不是说高校要重视经济效益而不重视教育,而是要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把经济效益继续进行教育再投资,取之于育,用之于育。

(作者单位:郑州西亚斯学院)

猜你喜欢
竞争力民办高校核心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的必选项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