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思想在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应用

2020-08-31 15:05张华丹
戏剧之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沂蒙精神沂蒙山仁爱

张华丹

【摘 要】“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主要精华之一。儒家“仁爱”思想中的“仁者爱人”的道德情感以及“为仁由己”“忠恕之道”“重信之道”“义利之道”等都在民族歌剧《沂蒙山》中有很好的体现。沂蒙文化造就了沂蒙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和威武不屈的品格。“仁爱”思想在民族歌剧《沂蒙山》中具有很好的体现和应用。

【关键词】“仁爱”思想 ;沂蒙山;沂蒙精神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3-0046-02

一、“仁爱”思想

在孔子学说中,“仁爱”思想一直贯穿始终,主要强调对世间万物的爱,在爱人的过程中,要做到孝亲悌弟,为仁之本。“仁”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仁爱”思想所倡导的。而民族歌剧《沂蒙山》中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它植根于沂蒙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沂蒙儿女优秀品格的升华。

二、民族歌剧《沂蒙山》

《沂蒙山》是山东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旅游厅等联合出品的反映沂蒙精神的全景式民族歌剧。它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为创作背景,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

《沂蒙山》中涌现了一些优秀的板腔体唱段,使得这部歌剧更加贴近群众,人物形象越发生动。在这部剧的演出过程中,许多观众频频落泪,在剧情结束后仍舍不得离开剧场,甚至有些观众还没离开剧场就能够哼唱剧里的一些核心唱段。这部剧体现的是人间大爱,“仁爱”思想贯穿其中,使得这部剧更加能打动人心。

三、“仁爱”思想在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体現

《沂蒙山》是一部全景式歌剧,其中,“山”是该剧的主要舞美设计,“山”的舞美设计符合其原型本质,还原出剧中人物所生活的地理环境,但这环境并非绿水青山,而是动荡年代怪石嶙峋的冷峻之山,其高高矗立,拓展出歌剧以往很少见到的立体舞台在纵向上的空间,其中女主人公海棠的一首咏叹调《无情的风雨》是立于“山”的最顶端演唱的。

《沂蒙山》抒写人间大爱,剧中一些咏叹调以及宣叙调是“仁爱”思想的最核心体现,比如剧中海棠演唱的咏叹调《苍天把眼睁一睁》。这是海棠在痛失自己的孩子“小山子”后演唱的。海棠的孩子“小山子”和夏荷的孩子“小沂蒙”面临敌人的追杀,海棠给了“小山子”一双新做的布鞋,让“小山子”先跑去吸引敌人,她选择牺牲自己的孩子来保护“小沂蒙”,在生死关头,这种大爱、仁义、仁爱有几个人能做到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左手右手都是情,留哪个,舍哪个,留谁舍谁都心疼,作为一个母亲,这是怎样的一种大爱?“仁爱”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海棠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咏叹调《就在山水间》,场景为两个孩子入睡后,海棠站在院子外面演唱的。看到两个孩子快乐成长,海滨想到夏荷,她想象着夏荷还活着的场景,和孩子嬉戏的美好场景,孩子在花中笑,笑得多灿烂。后来发现是一场梦。“小沂蒙”就像是海棠自己的孩子,她拿“小沂蒙”当亲生孩子来养,比亲生的还要亲,体现了沂蒙人民的仁义、大度。一想到以后“小沂蒙”可能会问她“妈妈在哪?”海棠感到十分惆怅,最后,她唱道:“孩子啊,你往这里看,看看沂蒙的水,沂蒙的山,妈妈就在山水间。”这一回答很好地体现了革命主义精神,坚信革命定能胜利。

赵团长在战争胜利后,回到沂蒙山村,得知自己和夏荷的孩子“小沂蒙”还活着,而且海棠为了救“小沂蒙”牺牲了自己的孩子“小山子”,演唱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咏叹调,“那小车推出的辙印,那担架铺盖的衣袖,那乳汁救活的生命,那鞋垫绣过的春秋。这份恩情报不完,一生一世也不够。”体现了赵团长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对沂蒙人民的感恩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一名八路军战士的仁爱之心,是对祖国、对人民、对百姓的爱。

敌人搜查八路军,九龙叔带着村里的几个弟兄出来顶替,九龙叔的做法无疑也是英勇的、仁爱的,拿自己的性命换八路军的性命,“再看一眼亲人,让我记住你的模样,再看一眼亲人,在这留下我的目光,再想看一看,三月的海棠,再想看一看,六月的麦黄,再想看一看,九月的高粱,再想看一看,冬月的酒浆。我将化在难忘的四季里,我将化在熟悉的田埂上,你看海棠似锦,小麦金黄,高粱遍野,美酒飘香,那就是我的身影,那就是咱的模样。”这是九龙叔临走之前演唱的一首咏叹调,作为舅舅,他舍不得海棠和林生,同时也不舍得乡亲们,灾难当头,好男儿,挺身而出,勇敢牺牲,这又何尝不是大爱,不是真情呢?

在民族歌剧《沂蒙山》中,像这样优秀的咏叹调和宣叙调还有很多,比如林生的《爱永在》,那优美的旋律和歌词无不让人动容,“从山里,望山外,层层叠叠隔云海,从一个山口,到另一个山口,从芳草绿,望到雪花白,风吹过来,云飘过来,多想回到从前儿时两小无猜,风抚摸脸,云揽在怀,只要路在脚下,哪怕山高山矮。”《爱永在》是林生的核心咏叹调之一,该咏叹调抒发了他对海棠的思念之情,以及为大爱牺牲小我,塑造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海棠和夏荷的女生二重唱《世间哪有这样的情》,更是将“仁爱”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声声呼唤,一声声真情,沂蒙的男人,将生命留给子弟兵。世间哪有这样的情,沂蒙山的亲人,让山河屏息,让天地动容。”沂蒙山的男人,将生命留给子弟兵,也是牺牲小我的表现,这样的民族歌剧,让人动容,可见作曲家和剧本创作者的功力之深厚。

还有剧中女中音夏荷的一些核心咏叹调,比如说《沂蒙的女儿》,这也是我国第一首女中音板腔体结构的咏叹调,意义非凡。“告别了四面荷花三面柳,湖水半城山一城,书香已被炮火染,安逸的心难再平静。”“告诉他,抬眼看,告诉他,心莫痛,沂蒙的女儿还叫沂蒙,还叫沂蒙。”每一个字都体现出夏荷作为一名八路军女战士,对沂蒙山人民的感恩、感激之情,心中的大爱难以言表,宁愿牺牲自己,保全他人。

“仁爱”思想贯穿全剧,体现了民族歌剧《沂蒙山》中的人物对于万事万物的包容与大爱,他们并非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但他们的行为却比亲人还要亲。沂蒙精神应常驻我们心中。

作为一名山东人,真心为这部民族歌剧感到骄傲,希望这部剧能更好地流传下去,让沂蒙精神发扬光大,更好地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栾凯.攀登艺术高峰 不断开拓创新——民族歌剧《沂蒙山》创作谈[J].人民音乐,2019,(05):15-17.

[2]吴可畏.立足传统 秉持创新——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的创作特征评析[J].人民音乐,2019,(05):50-54.

[3]刘银军.儒家仁爱思想对爱国主义精神理论自觉的构建[J].世纪桥,2019,(04):88-90.

[4]王晓岭,李文绪,栾凯.等着我,亲爱的人 民族歌剧《沂蒙山》第二场[J].音乐创作,2019,(02):2-9.

[5]魏德泮.沂蒙精神崇高美,舞台诠释感人心[N].中国艺术报,2019-01-09(004).

[6]田小霞,常江.孔子“仁爱”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现代化,2018,5(43):350-351+357.

[7]杜艳艳.孔子“仁爱”思想的伦理价值探析[J].学理论,2018,(07):68-69.

[8]刘小强.简论孔子仁学思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05):82-83.

猜你喜欢
沂蒙精神沂蒙山仁爱
沂蒙山小调
增强必胜、责任、仁爱、谨慎“四心”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沂蒙精神在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论“仁爱”与“兼爱”之异同
沂蒙精神的形成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
智勇仁爱无所私的梁将韦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