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上半年经济答卷:GDP由负转正,增长0.8%

2020-08-31 14:45唐安冰
重庆与世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增加值座谈会复产

唐安冰

7月21日,重庆“2020年上半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称,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0.8%,比全国同期增速高出2.4个百分点。

不仅增速由负转正,增长的绝对量也引人注目。重庆一季度GDP为4987.66亿元,上半年GDP为11209.83亿元,这意味着二季度重庆GDP增加量超过6200亿元。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逐步克服疫情影响,经济运行呈稳步复苏态势,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更趋严峻复杂,经济稳定发展仍面临困难和挑战。”市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罗蔺表示。

工业生产持续恢复,“重庆造”迈向高新技术

上半年整体来看,重庆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0.02亿元,同比增长2.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07.84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91.97亿元,增长0.5%。

“重庆造”始终是全市经济的重中之重。据介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较一季度提高11.6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0.6%,较上月提高0.9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八大支柱产业逐步复苏,到6月份,全市八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均实现增长,其中汽车、电子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5.0%和12.1%。

近年来,重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效果明显。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8.0%和7.7%,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7.0和6.7个百分点。特别是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屏、半导体分立器等上游高技术产品,产值同比分别增长34.1%、27.9%和10.0%;医疗防疫产品需求大幅增长,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口罩原材料无纺布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8.9%和39.5%。

服务业逐步恢复,外贸逆势增长

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5%,较一季度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4%,较1至2月提高13.9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回升较快,增速较1至2月提高26.3个百分点。

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但重庆外贸的逆势增长提振了全市上下稳外贸的信心。上半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759.2亿元,同比增长3.5%,较一季度提高17.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99.6亿元,同比下降0.7%;进口1059.6亿元,增长11.0%。6月份进出口总额566.2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出口356.3亿元,同比增长15.8%;进口209.9亿元,增长30.2%。

牵住三个“牛鼻子”

重庆经济运行情况实现了第二季度对第一季度的逆袭,全市经济持续恢复性增长,这些是如何达成的?

“重庆牵住三个‘牛鼻子来推动全市的复工复产、复市复销。”罗蔺表示,一是抓重点产业、重点领域复工复产;二是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里抓重点龙头企业复工复产;三是抓重点龙头企业的重要产业链和供应链复工复产。

3月份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谋划,召开了一系列的推动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专门会议。包括数字经济座谈会、服务业大会、稳外资稳外贸的座谈会、发展大健康产业座谈会、发展汽车摩托车产业座谈会、推动房地产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等一系列会议。

同时,重庆在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对如何推动主城都市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以及渝东北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分别召开了主城都市区座谈会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座谈会,研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对冲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由于这些积极主动的措施和作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良好变化,经济结构也逐步向好,新旧动能的转换明显提速。”罗蔺称,特别是疫情期间,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得到了提速,线上服务、线上业态、线上管理“三线”产业发展非常明显,全市涌现出了一批新的业态,比如,直播带货、“无人银行”、区块链工程师、互联网营销师、在线学习服务师等新职业。

疫情防控还助推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壮大,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使得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上半年,基础设施“两新一重”项目投资明显加快,以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主的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6倍,较一季度提高46.1个百分点。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2%,较一季度提高23.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

寻找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上半场”稳中有进,“下半场”仍是一场大考。

“随着需求引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促进,消费新动能持续释放,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对经济稳定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市商务委主任张智奎表示,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如何加速推动这一经济增长新引擎,促进消费潜力充分释放,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更是为经济长远发展固本培元的久久之功。今年以来,重庆出台多项政策,积极优化营商环境。6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发布,在综合评价排名中重庆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作为一种城市竞争软实力,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重庆签约正式合同项目971个,同比增长23.2%;合同金额601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60%。其中,工業合同项目507个,合同金额3179亿元,增长22%。今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到位资金1007亿元,增长52.1%。其中工业项目到位资金620亿元,增长18.5%。在签约项目落地方面,去年签约的1009个工业招商项目中,已开工建设项目495个,开工率49%,其中包括光大新科技城、康佳光电产业研究院等重点项目。

引来“金凤凰”和“减税降费,放水养鱼”从来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只有直接惠企利民,才能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血液”和动力。重庆市财政局副局长李庆介绍,上半年,全市减税降费230多亿元,及时兑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20条”和“复工复产4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推动了企业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

猜你喜欢
增加值座谈会复产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复工
西藏,复工复产正当时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政策
总书记回信引发的热议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
邵鸿出席纪念黄国璋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召开行业、系统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