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连作区黑土培肥技术模式

2020-08-31 14:50贲洪东
现代农业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技术模式松嫩平原

贲洪东

【摘   要】 良好的土壤可以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环境,而不单纯是增加或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矿质营养,从春玉米高产世界纪录的产生过程中可以证明土壤培肥对玉米高产栽培的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主要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连作区黑土培肥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 松嫩平原;黑土培肥;技术模式

[Abstract]  Good soil can provide a suitable soil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rops, rather than simply increasing or supplementing mineral nutrients required for plant growth. From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world record for high yield of spring maize, it can be proved that soil ferti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maize.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technical model of black soil fertilization in the corn continuous cropping area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Songnen Plai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Key words] songnen plain; black soil fertilization; technical mode

土壤肥力是在自然條件下土壤生长植物的能力。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培肥土壤和高产施肥技术是玉米高产栽培的重要保障。以3年为一个循环周期,第一年玉米秸秆全量翻埋还田,第二、三年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采用机械将秋季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粉碎直接翻埋入0~35厘米土壤表层中,用重耙呈对角线方向耙地2次,使土壤平整细碎,起垄镇压。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降低生产成本,三年一个周期,既培肥土壤,又增加了产量,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1  技术原理

采用机械将秋季收获后的玉米秸秆粉碎直接翻埋入0~35厘米土壤表层中,这不仅打破犁底层,增加耕层厚度, 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覆盖还田免耕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解决秸秆焚烧、出地增加费用等问题,净化生态环境。

2  适用范围

本模式适于松嫩平原中东部第一、二积温带、常年降雨量500~600mm,中、厚层退化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耕地。土地面积大,集中连片,具有大型农业机械的地区。

3  技术模式

以3年为一个循环周期,第一年玉米秸秆全量翻埋还田,第二、三年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

4  操作要点

4.1  关键技术

4.1.1 玉米秸秆翻埋还田技术  秋季玉米机械收获后,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秸秆再次进行粉碎,粉碎长度小于10cm,均匀抛撒地表。用机车牵引螺旋式犁臂犁(也叫液压翻转犁)进行深翻,翻转深度90度,将粉碎的秸秆翻混至耕层0~35cm中,活化心土层,改良原有的土体特性。秸秆翻混率≥95%。秸秆翻埋后,待土壤风干,用重200马力以上机车牵引重耙机呈对角线方向耙地2次,使土壤平整细碎,用200马力以上机车牵引起垄,镇压一次成型,做到垄向笔直,达到待播状态。

4.1.2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少耕技术  玉米机械收获作业,因玉米倒伏或机械状态等问题,收获后留茬过高、秸秆粉碎达不到要求时,要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进行一次粉碎秸秆作业。寒地玉米采用垄作方式,由于垄台位置高于垄沟,秸秆粉碎抛撒后主要分布于垄沟,垄台秸秆少对整地作业影响小。秋季运用垄台旋灭茬成垄机整地,先对垄台旋松、灭茬,创造出下季作物播种带,将大部分秸秆推入垄沟。在作物苗期进行垄沟深松、垄帮浅松,克服了秸秆覆盖对作物萌发和出苗等不利影响,满足作物后期生长的需要。沿深松灭茬带播种玉米,选用通过性强的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施肥。

4.1.3 有机肥堆腐施用技术  将畜禽粪便与秸秆按照比例充分混匀后,浇足水(材料含水量以60%~70%,即手握成团,触之即散的状态为宜),然后每立方米加2千克~3千克发酵剂,再次充分混匀。将已经充分混匀后的物料,堆放在已选好的(地基坚实向阳处)场地上,堆放时以自然状态,不要用力压紧。堆的大小一般为长2米~3米,宽2米,高1.5米,过大管理与施用不便,过小不易发酵。堆好后立即用塑料布封严。一是保肥、保湿,如不封严氮的损失达17%~20%;二是有利环境卫生、防蚊蝇。利用抛撒车将有机肥均匀施入耕地地表上,每亩施用3立方米以上。

4.2  配套技术

4.2.1 品种选择及处理  依据市场需求、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等,在品种合理布局的基础上,选用通过国家或黑龙江省审定,适应当地生态条件、出苗到成熟所需活动积温比当地常年活动积温少200℃的优质、高产、多抗品种,严格杜绝越区种植。播种前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种子,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碎粒和杂质,大、中、小粒分级播种。播种前15天,选择晴朗微风天气,将种子摊在干燥向阳的地面或席上,晾晒2~3天,并经常翻动,白天晾晒、晚上收起。

4.2.2 播种时期  当土壤5厘米深处地温稳定通过7℃~8℃时实时播种。

4.2.3 种植密度  标准垄种植:一般亩保苗4000株~4300株;大垄密植栽培种植:一般亩保苗4300株~5000株。个别因品种特性、栽培水平、气候条件等因素,种植密度适当增减。

4.2.4 施肥  施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用配方肥或根据土壤测试值进行配方配肥。底肥深度15厘米~20厘米,种肥施在距种子5厘米~6厘米的侧下方,深度8厘米~10厘米。

4.2.5 除草  封闭除草:玉米田封闭除草可使用异丙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卢迈克斯等。施药时间:播后3天~7天喷雾。防治对象:单、双子叶杂草。茎叶除草:玉米田苗后茎叶除草可使用硝磺草酮、烟嘧磺隆、苯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等。烟嘧磺隆要注意敏感品种(粘玉米、甜玉米、爆炸玉米等禁用),不能过晚使用。注意:2.4~D丁酯乳油有飘移现象,远离蔬菜、西瓜等地块。

5  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

实施玉米秸秆连续翻埋还田或玉米秸秆翻埋还田配合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技术,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加厚耕作层,改善了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供水供肥能力,达到土壤生态培肥复壮地力作用,为黑土耕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保障。

5.2  经济效益

5.2.1 常规  联合整地费用40元/亩,肥料投入费用150元/亩。3年整地+施肥费用为(150+40)*3=570元/亩。

玉米产量平均为725千克/亩,玉米价格按1.6元/千克计算,3年合计总收入3480元/亩。

5.2.2 模式  第一年玉米秸秆全量翻埋还田,第二、三年秸秆覆盖还田少免耕。

第一年秸秆翻埋还田费用80元/亩.年,化肥不减量,化肥费用150元/亩.年;第二秸秆覆盖还田少耕费用20元/亩,化肥不减量,化肥费用150元/亩.年;第三年秸秆覆盖还田少耕费用20元/亩,化肥减肥按5%计算,每亩化肥费用142.5元。三年总费用562.5元/亩。

三年不减产,玉米产量725千克/亩,玉米价格按1.6元/千克计算,三年收入3480元/亩。

第一个循环周期模式与常规比较:(3480-562.5)-(3480-570)=7.5元/亩。若经过2~3个循环周期建设,耕地质量逐步提高,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产量和品质逐年提高,实现“藏粮于地”,增产玉米5%,三年一个循环周期共增产玉米108.75千克/亩,增收174元/亩,实现盈利181.5元/亩。而且减少化肥达到10~20%,可减少化肥投入15~30元/亩,一个周期内可节支45~90元/亩。

5.3  生态效益

推广应用,实现秸秆还田,杜绝焚烧,减少碳排放。畜禽粪便得到合理利用,杜绝随意堆放,使乡村空气清新,环境净化,减少污染。有机肥料应用,为农作物生产提供优质肥料,提高农产品品质,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6  结束语

本文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连作区黑土培肥技术模式展开了深入的探讨,针对其中的技术原理以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还分析了其中的操作要点以及将会收获的经济效益,之后采用黑土培肥技术才能让玉米连作区的土地实现玉米农作物的高产。进而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 凤,王春雷.驻马店市砂姜黑土改良培肥技术模式研究初报[J].农业科技通讯,2018(04):106-108.

[2] 梁 卫,袁静超,张洪喜,闫孝贡,刘剑钊,蔡红光,沙洪林,迟 畅,任军.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科学,2016,41(02):44-49.

(編辑:李晓琳)

猜你喜欢
技术模式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水文地理区划与分析
松嫩平原青铜时代出土陶器情况研究
猪生态养殖技术探讨
马铃薯大垄三行栽培模式与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
浅谈松嫩平原青铜文化遗存
松嫩平原地下水系统循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