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再生稻的生长与气象条件分析

2020-09-01 12:04杨云洁吴军照
贵州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新晃齐穗站址

杨云洁,吴军照,李 剑

(新晃侗族自治县气象局,湖南 新晃侗族自治县 419200)

0 引言

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适合种植再生稻的地区主要是那些阳光和热度不够种植两季稻,但是种植一季稻又有多的地区。通过长期实践证明,再生稻具有时间短、投资省、产量稳、效益高、潜力大等突出特点[1]。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正在试验推广该品种。

新晃县地处湖南西部的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严寒期短、无霜期较长,雨水充沛。全年无霜期297.4 d,年平均气温为16.6 ℃,年平均降水量1160.7 mm,合计日照在1014.5~1590.2 h之间,7—8月高温多雨,9月气温高,阳光较好。

长期以来,该县传承这只种一季水稻的传统。为充分利用该县独特的气候资源,提高粮食总产量,近年来新晃县开始逐步引进试种再生稻。从再生稻生长发育过程的需求出发,结合该地气候资源情况,对再生稻的推广进行适应性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来源

一是新晃县气象局国家一般站1981—2018年38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二是新晃县气象局国家一般站和5个代表性区域站2018年的地面气象资料数据。区域站数据来自于新晃综合观测业务集成平台,原始数据已经过检验和订正,未出现异常值。

1.2 区域站点与设备选取

≥10 ℃、10~22 ℃的活动积温不仅与站址海拔高度关系密切,还与区域自动站的位置有关,为保证数据变量的唯一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个区域站点。一是为避免站址坡度、坡向对活动积温的影响,选取了垌坪站、碧朗站、贡溪站、道丁站4个站址环境为相对平坦、视野开阔的村镇或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因海拔900 m以上的地区站址稀少,天雷林场站址环境虽然为林地,但站址周围相对平坦,作为研究对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站址环境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二是为避免自动站型号对活动积温的影响,除道丁站是ZQZ-B型外,其他都选择了ZQZ-A型。道丁站自动站型号和其他站点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数据的准确性,但结合各个站址环境、海拔高度以及数据完整性,它相对更加具有代表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再生稻生长的基本气象条件

影响再生稻生长的气象条件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光温条件,当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时即可播种,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22 ℃时不利于再生稻抽穗扬花,因此,10~22 ℃的持续天数、活动积温是衡量能否种植再生稻的主要条件,据试验研究,≥10 ℃的活动积温为4300~6000 ℃·d之间,10~22 ℃的持续天数为160~180 d、活动积温为3800~4000 ℃·d的区域即可种植再生稻[2]。

2.2 新晃县的主要气候特征分析

新晃县地理位置处湖南省最西部,介于东经108°47′13″~109°26′45″,北纬27°4′16″~27°29′58″之间,总面积1508 km2,其中稻谷种植面积为22.38万亩。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84.11%,地势东南、西南、北部三面高,东北低,其中最高点为东南部的天雷山,海拔1136.3 m,最低点为波州镇江口村,海拔287.7 m,相对高差848.6 m[3]。

根据表1、图1数据分析:该县各地年平均气温为10~20 ℃之间;在确保其他环境因素相对一致的情况下,≥10 ℃、10~22 ℃的活动积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线性减少,其中≥10 ℃的活动积温与海拔的相关关系为y=-2.3555x+5982.1,相关系数R2=0.9541,10~22 ℃的活动积温与海拔的相关关系为y=-2.0977x+4769.4,相关系数R2=0.9589;全县≥10 ℃的活动积温在3300~5300 ℃·d,10~22 ℃的活动积温在2300~4200 ℃·d。根据该县不同海拔高度的积温分布状况和再生稻生长发育所需光温条件分析,在受热量资源相对较多的低海拔(<400m)地区适宜发展种植再生稻。

图1 ≥10 ℃、10~22 ℃的活动积温与站点海拔关系图

表1 2018年新晃县各区域各气象要素分布情况表

2.3 再生稻主要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再生稻整个生育期对光温条件最为敏感的阶段有:播种期、前季稻抽穗扬花期、再生季发苗期、再生季安全齐穗期。利用新晃县气象局国家一般站1981—2018年38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再生稻生育期进行分析。

2.3.1 播种期

播种期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是:自然条件下,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为播种日期的界限[4]。再生稻播种的迟早,不仅会引起生育期长短的变化,而且直接影响到再生稻再生率能否安全齐穗和产量的高低。根据表2分析,新晃县低纬度地区稳定通过10 ℃的日期主要在分布3月下旬—4月中旬;通过38年的历年原始数据分析,自2012开始,随着全球气温变高,新晃县低纬度地区已连续7年稳定通过10 ℃的日期发生在3月。综合考虑,新晃县在4月上旬可以开始安排前季稻的播种。

表2 1981—2018年稳定通过10 ℃初日的分布情况表

2.3.2 前季稻扬花期

前季稻的抽穗扬花期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是:当光照充足、气温在22~32 ℃之间时,有利于前季稻的抽穗扬花,而当日最高气温超过35 ℃时,会使花粉中的营养成分干枯,影响受精,并造成高温逼熟,使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

从表3可以看出,新晃县低海拔地区7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在26~27 ℃之间,≥35.0 ℃高温日数在3 d以内,因此7月上旬的天气条件有利于前稻谷的抽穗扬花,若在抽穗扬花期遇上高温干旱天气应及时灌水,以水调温来减轻高温热害。

表3 1981—2018年7月各旬平均气温、≥35.0 ℃高温日数

2.3.3 再生季发苗期

再生季发苗期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是:当气温在20~30 ℃时最有利于在原稻桩上再生长芽生长新苗,而收割后连续3 d出现日最高气温≥35 ℃时会使原稻桩上的腋灼伤,丧失发苗能力。因此,在前季稻收割时要掌握天气变化趋势,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从表4可以看出新晃县低海拔地区在8月中下旬这期间平均气温在25~27 ℃之间,连续出现3 d以上高温的概率比较小,其气象条件有利于腋芽生长。

表4 1981—2018年8月各旬平均气温、≥35.0 ℃高温日数

2.3.4 再生季安全齐穗期

再生季安全齐穗期对气象条件的需求是:日平均气温必须≥22 ℃,光照充足,否则将影响受精结实,造成空秕粒增多,产量下降。根据表5分析,新晃县低纬度地区稳定通过22 ℃的终日主要在分布9月上旬,适合再生稻的安全齐穗。

表5 1981—2018年稳定通过22 ℃终日的分布情况表

3 结论

(1)根据2018年新晃县各站资料分析,全县各地年平均气温为10~20 ℃之间;全县≥10 ℃的活动积温为3300~5300 ℃·d,10~22 ℃的活动积温为2300~4200 ℃·d;

(2)利用SPSS软件,对≥10 ℃、10~22 ℃的活动积温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进行显著性检验。经检验,≥10 ℃、10~22 ℃的活动积温与海拔高度的显著性水平均为0.001,通过置信度为0.01的显著性检验,是显著负相关的,即≥10 ℃、10~22 ℃的活动积温随海拔的升高而线性减少。

(3)新晃县低海拔地区(400 m以下),热量资源相对较多,是可以满足再生稻种植条件。

(4)根据1981—2018年38年的新晃县国家一般站气候资料分析,适宜该县再生稻生长的主要生育期时间可以安排为:4月上旬播种、7月上旬前季稻抽穗扬花、8月中下旬前季稻收割再生季发苗、9月上旬再生稻安全齐穗。

猜你喜欢
新晃齐穗站址
双季籼稻安全生长期研究方法择优与应用
——以长沙为例*
新晃:努力办好优质均衡教育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连粳7号产量的影响
新晃侗藏红米:世界原始稻作文化的活化石
新晃有颗“红宝石”
贫困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GIS的铁塔方案编制审核支撑工具与开发
即墨国家一般站迁站前后观测资料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