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氮气替油井异常分析及对策

2020-09-02 10:24赵元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0年8期
关键词:塔河固井气井

赵元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的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1]。随着油田的开发,注水替油井逐年增加,失效井越来越多,注水替油效果逐年变差,针对注水替油失效难题,提出了注气作为接替技术[2,3,4]。但在实施注气工艺施工过程中,常会因气体返吐,在生产和焖井过程中出现A、B环空压力异常升高的现象,最高压力达到20MPa以上,现场必须及时组织采取停抽、关手动防喷器、自喷泄压或压井等措施。因抽油机井的井口盘根动密封承压仅有4MPa,以上情况一旦发生异常与组织处置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后果,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因此,需要对起压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井控安全无事故以及油田的高质量高效益开发。

1 注气异常概况

1.1 注气井气体返吐

工区内共有气体返吐井60口,主要分布在塔河7区、10区及12区,占比达53.9%;其中,完注后起压的有52井次,占绝大多数,其余8井次为注入困难。统计完井方式对油井注气返吐的影响:常规完井返吐占比44%,酸压完井返吐占比55%。

图1 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异常起压情况统计

1.2 注气井二套起压

工区内共有二套或表套起压井18口,主要集中在B环空,且多为注气过程中起压。最高起压幅度22MPa,最低起压幅度0.4MPa,平均起压幅度3.1MPa,平均注气3轮次,注气量185万方。

表1 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二套起压情况统计

2 气体返吐原因及对策

2.1 注气过量导致返吐

该类油井共22口(占比37%),由于储集体相对定容,加之注气轮次增加,油气未发生充分置换,大量氮气堆积在近井地带,导致易发生返吐。典型井如LH3井,分别于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注气共三轮,注入量分别为50万方、150万方、200万方,最后轮次开井后期吐气严重。

2.2 阁楼油少导致注气返吐

该类油井共12口(占比20%),共同特征为井周阁楼体规模较小,储集体发育程度较低,存气率较低,泄压易吐气。典型井如LH4井,该井钻井过程中未遇放空漏失,酸压完井期间最高泵压89.3MPa,累产低于周围邻井。注水7轮,通过注水指示曲线显示,具有定容特征,注气仅50万方后吐气。

图2 阁楼油少类地质模型

2.3 裂缝发育导致注气返吐

因进山浅、顶部裂缝发育导致易发生气窜油井10口(占比17%),该类井主要处于残丘高点,储集体类型多为裂缝发育型储集体;主要表现形式为注气中,油压、套压异常升高,注入困难;停注后,压力下降缓慢,开始注气后,压力上涨迅速。典型井如LH5井,该井进山较浅,且顶部储集体以泥质充填的裂缝为主,注气50万方后即发生返吐停注。

图3 裂缝发育类地质模型

2.4 井周污染注气返吐

此类井共有8口(占比13%),多为井筒-井周-储集体沟通存在问题,典型井如LH6井,该井井周阁楼发育,储集体为大裂缝+溶洞型为主,钻进无放空漏失,酸压效果较好。第七轮次注气即压力高,压井压力不降,提前结束注气。分析原因为井筒与储集体之间沟通存在堵塞,该井出稠油,井内管柱有腐蚀、结垢现象。

2.5 主要对策

(1)优化选井,储集体不发育,尤其是无明显阁楼油的油井不选;设计顶替水量足够,防止井周气体聚集;注气前测试吸水指数。

(2)若每轮次开井初期均返吐,慎重开展多轮次注气。

(3)加强产气量,增加油井的含氮监测。

(4)返吐套压高压井,若周围无受效井,建议及时反循环放出气体,降低井控风险压力。

(5)建立多轮次注气井返吐预警技术。

3 二套起压原因及对策

3.1 起压原因

塔河油田目前共有二套(或表套)起压井18口,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固井质量差有9口(占比50%),套管头密封失效有2口(占比11%),套管头密封或固井质量差原因不明确的有7口(占比39%),主要原因为固井质量差,同时生产套管为非气密扣,加之注气过程中的氧腐蚀影响,易发生气窜起压。典型井有LH7井,该井注气共6轮次,测井显示油层套管125-650m、表套固井质量100-300m固井质量均较差,注气过程中表套起压至1.5MPa。

图4 LH7井生产及表层套管固井质量图

3.2 主要对策

(1)施工前套管头按照标准,充分试压。

(2)固井质量不合格,按照标准,必须采用带封隔器的注气管柱。

(3)井身结构复杂,可疑泄漏点多的油井,建议采用带封隔器的注气管柱。

(4)注气施工过程中,保障伴注水供应,避免压力波动造成套管受力变化大失封。

(5)对于异常起压的油井,及时循环降低套压压力,防止套管承受长时间压力载荷。

4 结论

(1)气体返吐情况与储集体发育程度、发育类型以及阁楼油规模均有较大关系,井筒-地层问题则直接导致注入过程困难。

(2)注气选井一定要进行优化,在地质方面要充分论证,设计顶替水量足够,注气前测试吸水指数。

(3)注气前需严格执行试压标准,对于固井质量差的油井,需设计带封隔器的注气管柱,最大程度保证管柱安全。

(4)对易发生返吐的注气单井,可考虑完注后,注入一定量冻胶封堵返吐通道,提高油气置换效率。

◆参考文献

[1] 郭秀东,赵海洋,胡国亮,等. 缝洞型油藏超深井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13,35(6):98-101.

[2] 汤妍冰,黄江涛. 以TK404井为例浅析注气提高采收率在塔河4区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14):311-312.

[3] 荣元帅,李新华,刘学利,等.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模式[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0(2):58-61.

[4] 惠健,刘学利,汪洋,等.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替油机理研究[J].钻采工艺,2013,36(2):55-57.

猜你喜欢
塔河固井气井
影响固井质量的因素研究
一种应用于高含硫气井的智能取垢器系统设计
气井用水合物自生热解堵剂解堵效果数值模拟
基于STM32F207的便携式气井出砂监测仪设计
气井出砂动态监测技术研究
塔河丽影醉流霞
——记游笔采风感悟
呼吸着塔河的初夏(外一首)
固井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及运用
固井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以石为绢塔河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