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跨境电商发展研究

2020-09-02 06:39黄学锦周晓雯龙彩霞
江苏商论 2020年9期
关键词:跨境重庆一带

黄学锦,周晓雯,龙彩霞

(重庆邮电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重庆400065)

在全国跨境电商受益于“一带一路”政策红利的背景下,作为起联结作用的内陆开放高地、“一带一路” 的前沿阵地以及全国唯一具有跨境电商服务四种模式全业务的试点城市, 重庆在跨境电商方面正积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并凭借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和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市场,使其成为拉动重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此背景下, 重庆如何继续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破解发展中存在的痛点难点,对推动重庆对外贸易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一)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逐年攀升

近年来, 重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在增速方面一直有较好表现。 数据显示(见表1),重庆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自2014年的0.664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3亿元。 重庆以口岸和保税平台为核心推动贸易效率的改革初有成效。 如表1所示,2018年重庆保税港区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28.11亿元, 占重庆市同期成交总量的72.3%。 同时,根据重庆统计信息网的数据显示, 重庆跨境电商交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有望成为拉动重庆外贸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市场主体持续壮大

表1 2014—2017 年重庆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重庆在营的跨境电商企业总计102家。 其中,本地注册跨境电商企业88家,占比86%;异地注册跨境电商企业14家,占比14%①。同时,截至2018年底,全市电商(网商)总计62.6万家。 据各区县统计,2018年全市新增电商6万多家,新增集聚区15个,已累计建成电商集聚区63个,集聚企业超过4000家。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特色明显

重庆作为内陆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产业特色在跨境贸易中尤有体现。 由重庆统计年鉴历年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重庆进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工业产品方面。 出口商品中,机械设备和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交易额始终排在前列。 2019年1至8月,重庆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就占出口总值的70.2%; 在进口方面,占据前几位的依然是电器及电子设备、机器设备等工业产品。 其中加工贸易一直是推动重庆外贸增长的主要板块,2019年1至8月, 重庆加工贸易进出口1825.3亿元,增长16.3%②,占同期重庆外贸总值的50.6%。 商务部信息显示,重庆跨境电子商务业务在出口商品方面以电子信息、汽车摩托等工业产品为主,在进口方面则多为食品、化妆品等日用品。

(四)“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逐渐成为重庆跨境电商的主要目标市场

重庆对外贸易以出口为主,主要出口国家集中在欧洲、北美洲中较发达的国家,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占比尤其突出。 在进口方面,重庆则多集中在亚洲附近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在重庆跨境电商交易甚至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都不大。 不过,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近年来重庆已将发展对外贸易市场的主要视线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1至8月重庆进出口总值3608.8亿元。 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993.8亿元,增长33.8%,高出外贸整体增速19.9个百分点②。 借着“一带一路”政策机遇和中欧班列的物流便利,中欧班列经过的“一带一路”国家,如波兰、哈萨克斯坦等正成为重庆跨境贸易以及跨境电商扩张的主要目标市场。

二、重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本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品牌意识薄弱

重庆本地跨境电商企业数量远超过异地电商企业,但重庆本地跨境电商企业中缺少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在自主品牌建设上相对落后。 重庆属于老牌的制造城市,但大部分跨境电商企业由于长期进行品牌商品的代工,对知识产权的意识比较薄弱,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和产业结构上难以避免地存在核心技术少、创新能力弱等相似性③。 因此,要想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重庆本地跨境电商企业急需寻求一条与外地跨境电商企业以及“一带一路”目标市场企业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二)“一带一路”市场扩张较为缓慢

“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对其沿线国家投资逐渐加大,双边贸易往来愈加深入。 而重庆目前对外贸易主要市场仍大面积集中在发达国家以及周边国家。 纵使占着一定的区位优势,但重庆目前在对“一带一路”市场的外贸数额、份额甚至增比上都未显现出较大的突破。 尤其是与其他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同期数据相比,例如2018年义乌出口382.8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占全市比重超过50%,出口前10个国家中有7个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④。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中国许多城市及企业都将目光聚焦在其沿线市场, 寻求机遇,并力图迅速打开市场。 而重庆相比来说,进程较为缓慢,这一现象将使重庆面临成本加大,投资回报率下降的后果。 因此,倘若重庆跨境电商行业还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应加快打开其沿线目标市场的进程。

(三)跨境物流体系存在缺陷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重庆跨境电商企业将发挥重庆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但物流体系的不对称性制约着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的进一步发展。 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以东盟各国为例,各国港口设施、公路设施、铁路设施发展不均衡⑤。 另一方面,重庆与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相比,在物流体系上有明显优势,但仍赶不上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力度和重庆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速度。 目前,重庆主要交通枢纽的货物吞吐量如何进一步满足跨境电商的发展需求,跨境贸易主体之间如何进一步实现物流信息智能匹配、数据共享是重庆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跨境电商人才缺失

近几年来,从全国范围来看,跨境电商行业在专业人才方面一直处于紧缺状态⑥。 虽说目前重庆有许多拥有外贸、电子商务背景的人才,但因跨境电商行业的特殊性, 行业内仍极其缺乏集语言、外贸、电子商务等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 光由单一专业背景人才组成的团队容易存在低效率以及信息错置等问题,而在人员入职后培养又会耗费大量时间、经济成本且效果不佳。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原本就较大的人才缺口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与欧洲、北美市场相比,“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家、地区之间巨大的文化、语言差异使得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大。 目前,由于地区限制,重庆对高水平跨境电商人才的吸引力仍旧有限,而重庆市也还在探索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体系,无法在短期内培养出行业所需的高水平运营、开发人才。

三、重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本地企业共同体,树立品牌文化

为了增强本地企业核心竞争力, 政府应从政策、金融等方面入手,培育出本地跨境电商龙头企业。 再由政府联合重庆已有本地企业,建立起本地企业共同体,形成龙头企业领头,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体系,加强重庆跨境电商企业的良性竞争及合作关系,提高行业创新活力。 同时,要进行本地跨境电商品牌的再设计和再塑造,结合重庆传统产业优势,使重庆跨境电商品牌“走出去”。 依托重点项目,加强产业技术改造,提升产品品质,发展差异化产品,创新产品定价,弱化价格差异⑦。 除此之外,跨境电商企业应充分了解目标市场尤其是 “一带一路”重点市场消费者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把控产品质量及创新进程,建立品牌独有且具针对性的文化印象,以品牌为切口,获取目标人群对“重庆”系列产品的认同感,打造城市名片。

(二)充分发挥“一带一路”优势,开拓海外市场

“一带一路” 的实施及其红利释放效应对重庆跨境电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⑧。 重庆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首先,根据重庆特色商品结构以及比较优势产业, 以互补性为原则,筛选“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确定重点目标市场,并由政府牵线,创建良好的贸易通道。 其次,利用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优势,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商业合作,并通过投资、技术、经验支持等方式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部分物流、监管体系建设,缩小重庆与其在物流、监管体系上的不对称性,从而进一步发掘和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同时,以产品质量弱化不同文化对跨境交易的影响。

(三)深挖数据价值,加强智能物流体系建设

在“一带一路”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重庆要想大力助推跨境电商持续、高质发展,必须先解决物流缺陷。 重庆需深挖数据价值,依靠重庆大数据技术服务业,充分挖掘大数据智能物流服务、助力跨境电商优化升级,并与重庆“一带一路”重点市场共建一个可以对货物进行全程追踪、全程监控和无缝对接的信息平台⑨,以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进行跨境电商贸易时的数据共享和信息对称能力,从而提高跨境交易效率、削弱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带来的影响。 同时,重庆要借鉴深圳、广州等其他跨境贸易试点城市在解决跨境物流问题方面的经验。例如广州顺丰采用“三网合一”,通过天网、地网、信息网实现陆空立体智能物流信息互通。 重庆物流企业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提供货物吞吐量的实时统计和提前预测,从而有效改善物流短板问题。 同时重庆各跨境电商平台要根据消费者需求确定方向,加强区域、全国数据的互联互通,强化国际供应链整合与管理完善物流供应链的布局。

(四)构建良好的生态圈

重庆跨境电商行业应以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枢纽,打造良好的生态圈,做好产业生态建设(见图1)。 其中,政府应将跨境电商行业及其“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放在重要战略地位上,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在重庆跨境电商生态圈中的作用,并且针对本地跨境电商前沿企业,在金融信贷、财税支持和科技扶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⑩。 传统电商、外贸企业应不断向跨境电商方面发展业务, 通过加速资本运转、转变企业运营方式、加强企业创新等方式加快产业转型,促进整个跨境电商行业的升级和融合,加快国内、国外市场的纵横发展。 而新转型的传统电商、外贸企业,包括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应将更多渠道业务外包给服务商,进而将更多人力和物力投入到产品创新、品牌建设等更具竞争性的业务中,以便寻求与拥有自己渠道的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竞争时的部分优势。 为此,支付、物流、通关、仓储等服务商应利用“互联网+”手段实现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搭建线下+线上深度融合的企业协同, 并通过重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公开,确保政府监督工作高效率进行以及企业货物信息实时获取。 除此之外,公共服务平台也可在线上为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专门有关“一带一路”重点市场的法律、语言等方面的帮助。

图1 重庆跨境电商生态圈

(五)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重庆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重庆跨境电商目标市场也将更加多元化。 为了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重庆跨境电商应构建起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实现从专业人才到复合型人才的转化。 在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紧缺的当下,重庆要以人才为核心,由政府牵头,将高校和企业联合成为主战地(图2)。

重庆跨境电商企业协助高校设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实践,避免“表面化”的广泛式教育,开设重点国家的小语种课程。 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实时获取外贸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新动态、新数据,并通过搭建模拟数字平台,进行互联网实时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现实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市场的深入了解。 当然,这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尚要一定时间,目前,重庆政府急需通过政策优惠先引入一批跨境电商行业高精尖人才,推动现阶段重庆跨境电商进入“一带一路”市场,并协助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同时,跨境电商企业应从企业内部流程、制度、政策等入手,优化企业内部流程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⑪。 最终,从高校、企业、政府三方面入手实现重庆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引、留”。

图2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

注释:

①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7年度中国城市跨境电商发展报告[R].

②重庆前8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增长33.8%(2019.09.12)[EB/OL].中国新闻网.

③李臻, 张向前. 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J].科技管理研究,2018,(21):56-63.

④“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城市代表齐聚共商合作共话发展(2019.5.22)[EB/OL].中国新闻网.

⑤李霞,柯琦.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9,(09):33-36.

⑥邹华胜,徐云.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我国跨境电商国际化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01):27-30.

⑦李湘棱.我国跨境电商企业“走出去”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8,(24):125-127.

⑧巩从杰.”一带一路”红利对跨境电商的影响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06):132-135.

⑨刘小军,张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物流的协作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6,(05):115-120.

⑩程宇,陈明森.福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机遇与对策[J].亚太经济,2014,(05):115-120.

⑪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与解决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7,(09):68-72.

猜你喜欢
跨境重庆一带
重庆客APP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