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政融合“双主体”作用下的大学生廉政教育机制

2020-09-02 05:06陈文甫梁精华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主体廉政大学生

陈文甫,梁精华

(1.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6;2.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十八大以来,全党以重拳反腐为全面从严治党破局,形成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最坚强、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如何巩固反腐倡廉斗争取得的成果和长期保持党内风清气正环境,除了要有壮士断腕的反腐魄力,更需要有长远的战略思想,从源头做好廉政教育工作。高校大学生主要是18—23岁的青年群体,以及各年龄阶段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这一群体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全国90%以上的从政人员都将从这一群体中产生。不言而喻,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成了全社会预防腐败和腐败整治生态链中的最前端环节,大力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高校廉政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前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更是国家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产生的重大基础工程[1]。

一、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内涵:作用与重要意义

大学生廉政教育,是指高校运用腐败与反腐败的理论和实践,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廉政意识和廉政技能,增强拒腐防变的理念和能力,逐步形成廉政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的教育教学活动[2]。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提升自身道德水平、道德境界和廉洁意识的主要推力,是大学生日后就业杜绝贪污腐败现象的有效保障。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意义可以从国家、高校及个人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从国家层面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层面重拳出击全面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反腐败工作,“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为国家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进一步促进实现国富民强、政治稳固、民心安定的大好局面。开展廉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廉政意识和筑牢拒腐防变的基础工程,是国家预防腐败工作的重要前沿举措,是国家形成廉洁自律生态循环链的重要部分,也是国家长期保持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廉洁氛围的战略。

从高校层面来看,高校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党和国家建设培育人才。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学识,更需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兼具“德”与“才”的双标准[3]。“德”就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塑造,而廉洁品质和廉洁意识又是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所以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是大学生塑造优秀人格、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部分。高校开展廉政教育是高校育人不可缺少的部分,有效开展廉政教育对实现高校育人目标有着重要影响。

从个人层面来看,高校开展廉政教育是个人思想价值塑造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内在需要。大学生只有锤炼过硬的道德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中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职业道路和个人价值实现中走得更长更远。廉政文化教育就像是防腐拒变的疫苗,是预防大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不产生思想下滑、贪污腐败现象的保障[4]。

二、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检视:现状调研与问题探讨

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体系的必要部分,也是国家防腐拒变的重要基础工程[5]。为了了解当前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现状,明确大学生对廉政教育的基本态度,以及分析大学生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成因,笔者选取了广西有代表性的部分高校学生进行问卷调研,调研的对象主要是大三、大四学生,以及硕士研究生。一共发放5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482份,有效回收率96.40%。

(一)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基本情况

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男女比例比较协调;基于调研问题研究主要选取大三、大四学生及硕士研究生作为问卷对象,更能确保了解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全面性;学科类别分布上涉及各大类学科,且各学科选取的样本数比较均衡合理;在大学生的政治面貌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方面有比较大的差别,其中党员(含预备党员)占37.76%,共青团员占 57.26%,群众占4.98%,学生干部占42.74%。尽管此问卷不能涵盖广西各个院校,但从选取的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来看,各方面分布均衡,比例协调,与现实情况比较相符,可以作为数据分析的参考。

表1 大学生廉政教育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

(二)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统计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当前我国大学生廉政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部分高校根据国家政策和相关文件精神要求,将廉政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并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廉政教育及廉政文化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广西大学开展“青马班”培训,把廉政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作为学生干部考核的标准之一;桂林理工大学则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主办,以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每学期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月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经过调查统计发现,高校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大多是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方法和手段单一。有40.28%的学生认为,高校开展廉政教育主要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主,缺少教育成效评估。高校以主题活动开展廉政教育居多,不能形成系统性和长效性的廉政教学模式,没有专题的廉政教育教学课程。有53.56%的学生认为,学校每年开展的廉政教育教学内容和活动基本一致,缺少层次性和递进性,没有与国家反腐倡廉的大局势结合起来,显得单调重复,难以深化廉政教育教学实效。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高校开展大学生廉政教育仍然存在诸多方面不足。例如,有38.36%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对廉政教育不够重视;有48.25%的大学生认为廉政教育覆盖面不够广;有63.68%的学生表示廉政教育教学协同性不够;有42.18%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廉政教育教学理念落后;36.25%的大学生认为,虽然学校有廉政教育相关学习安排,但自己接受廉政教育的主观意愿不强,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主要是关于大学生接受廉政教育的形式、接受廉政教育的程度、学校开设廉政教育课程相关情况、参加廉政教育学习的态度等方面进行问卷调研,其目的就是要了解当前高校廉政教育教学的现状,发现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创新提供理论保障和数据支撑。

第一,大学生廉政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调研统计发现,高校开展廉政教育多采用课堂教学和主题报告讲座两种方法,分别占比48.56%和31.42%。仅有12.34%的学生表示学校通过廉政文化活动(主题竞赛、廉政作品征集)的方式开展廉政教育;8.42%的学生表示学校通过社会实践相关活动开展廉政教育。这说明高校开展廉政教育教育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第二,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只有36.86%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接受过比较系统的廉政教育,43.12%的学生表示在学校没有接受系统的廉政教育,20.02%的学生表示在校期间基本上没有参与廉政教育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廉政教育在部分高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廉政教育开展的广度和深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大学生廉政教育协同性不足。调查统计发现,高校开展廉政教育主体单一,68.24%的学生表示高校开展廉政教育都是由学校党建或监察部门组织,缺乏与教学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协同;48.36%的学生表示廉政教育缺少有效载体,难以全面提高学生廉政意识和相关教育效果。协同性不足导致大学生廉政教育缺乏主推力量,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廉政教育与自身发展没有什么关联和意义,致使大学生参与廉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到廉政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四,大学生廉政教育缺乏专业教材和专职教师队伍。调查统计发现,大部分高校没有廉政教育专业教材和廉政教育专职教师队伍。80.03%的学生表示高校廉政教育只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小部分内容;76.36%的学生表示高校没有廉政教育专职教师。所以高校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普及不够充分,缺少专业教材和专职教师,学生只能通过思想政治课和廉政文化活动接受廉政教育,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三、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创新:校政融合“双主体”教育模式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从总体上看是比较乐观的。本文在分析大学生廉洁观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大学生廉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协同育人的角度展开思考,探讨校政融合“双主体”教育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校政“双主体”教学为模式,凸显廉政教育教学重要性

大学生廉政教育是高校育人不可缺少部分,同时廉政教育也是国家反腐、防腐工作的重要基础工程。高校应该协同政府力量,实施大学生廉政教育“双主体”模式,在教学中融入政府教学、政府导师、政府实践的元素;政府要全面加强高校对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将反腐败工作融入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当中,实现高校与政府互相联动,共同为大学生群体注入防腐“疫苗”,确保培养的学生廉政素质过硬,从而为国家、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环境。

(二)以校政“双主体”教学为重点,使廉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任何课程教育教学都要不断优化教育理念,要全面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就要加强廉政教育,使廉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大学廉政教育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同时也要不断拓展实践教育内容。以校政“双主体”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在大学生廉政教育教学中应发挥高校和政府各自的优势。在理论研究上,高校教师要充分挖掘理论高度,通过廉政教育启蒙学生引发思想价值思考,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在实践教学中,政府应该发挥优势,结合国家反腐、防腐工作和重大腐败案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以实际的体验和参与感受提高廉政教学效果,从而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

(三)以校政“双主体”教学为突破口,构建廉政教学专业师资队伍

教师是开展廉政教育的主体,大学廉政教育效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力量。基于校政“双主体”教学模式的设定,廉政教学教师队伍主要由高校教师和政府专家型教师构成。高校应该设置专门研究廉政教育教学的师资团队,政府应结合其职能从相关部门中配备部分专家学者融入高校廉政教育教师队伍中,形成以高校专业教师和政府专家共同组成的大学生廉政教育师资队伍,通过教师队伍的结构,体现出校政融合“双主体”教学的要求,全面体现出高校和政府对大学生廉政教育各自的作用,为大学生廉政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以校政“双主体”教学为支撑,提高廉政教学深度

大学生廉政教育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陈旧、单一的教育方式,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教育形式。基于校政融合“双主体”教学模式,可以构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群众性教育和专项教育形式。其中,群众性教育铺开面广,通过课堂教学和廉政文化活动等诸多形式开展,以课程学分的形式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规定的学分,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对于专项教育则可以与政府协同举办廉政文化教育培训班,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培训班并完成规定的学分,从而获得廉政资格认证证书。政府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募公职人员时,廉政资格认证证书可以作为聘用的参考条件之一,以此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深度。

四、结 语

大学生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大举措,需要国家、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本文提出校政融合“双主体”廉政教育模式,目的是提升大学生廉政教育中高校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又要及时解决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参与到具体的廉政教育工作中;高校、教师要在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具体工作上下功夫,做学生的“引路人”;大学生自身也要不断加强对廉政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以高标准、严要求时刻督促自己。通过政府和高校协同努力构建全方位教育格局,才能切实提高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的廉政自律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

猜你喜欢
双主体廉政大学生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廉政之歌
大学生之歌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