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别录》《七略》的形成和历史意义

2020-09-02 06:24陈迪安
青年时代 2020年17期
关键词:历史意义目录学

陈迪安

摘 要:《别录》《七略》是西汉时期刘向和刘歆父子创作的综合性系统目录,是奠定我国目录学基础的开创性著作。它把我国古代分类思想应用于图书管理,提出了图书的正式分类,对两千多年我国的图书事业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别录》;《七略》;历史意义;目录学

一、《别录》《七略》产生的背景条件

刘向(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本名刘更生,字子政,精通春秋穀梁之学,是西汉时期的大学者,于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受命整理国家藏书。公元前6年,刘向逝世,校书活动由其子刘歆继续完成。在校书过程中,刘向每校毕一书,就撰写一篇叙录,后来结集为《别录》。《七略》是刘歆在刘向《别录》基础上摘取要点编撰而成,比较简略,所以叫作“略”。因为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部分,故名《七略》。汉朝注重搜集图书,这为刘向父子编撰《别录》《七略》提供了现实基础。西汉有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求书运动。第一次是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之时。刘邦的谋臣萧何把秦朝重要官署的律令、图书都很好地收藏起来,是西汉整理图书的良好开端;还吸取了秦朝焚书的教训,向民间征集图书,这都为刘向父子整理编目工作的开展准备了条件。后来“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朝仪”,这时对当时的书籍已经做了初步的整理。第二次是在汉武帝大一统时期。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图书被看作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但国家藏书“书缺简脱,礼坏乐崩”。于是,汉武帝“建藏书之策,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最终“书积如丘山”。

但是,由于图书典藏制度不完善,图书散失严重。于是,汉成帝一面命人到各地求书,一面安排刘向整理图书。刘向便是在这种条件下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理图书运动。除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孔子按一定标准整理编订的“六经”,“张良、韩信序次兵法”和杨仆的《兵录》都为刘向父子的编撰工作开辟了道路。

二、《别录》《七略》的编撰过程

刘向统领的校书编目工作,从寻找人手开始。他聘请了两类人参加整理:一类是具有整理图书和编制目录工作经验的人,如杜参、班斿、王龚,以及其幼子刘歆等;另一类是各学科的顶尖人才。刘向把书籍分为六类在当时划分的六大类图书中,刘向自己主持整理编校经传、诸子、诗赋三大类。

第一步是广校异本,勘定新本。刘向校勘时,会把一本书的不同版本都找出来,然后一一对照,留下最好的版本。比如,刘向从内宫藏书得《管子》书389篇,又找到2个私人藏本,其中太中大夫卜圭本27篇,臣富参(失其姓)本41篇;太史官府藏本96篇。在总共564篇的基础上,除掉重复484篇,最后《管子》定著86篇。刘向说:“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故曰雠也。”“校雠”体现了刘向的专业

精神。

第二步是缮写清本。校书的底本是在青竹简上起草的。青竹简容易削误,改写文字比较方便,但容易生虫败朽,不宜长久保存,一旦校雠定本,就需要用加工过的竹简缮写清本。竹简加工方法,《别录》中有记载:“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加工后的竹简要用质量较高的丝绳连编起来,使之可长久保存而不脱编乱简。“杀青”一词就来自用竹简书写时期。

第三步是编撰叙录。刘向校书,“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这里的“录”,就是为每本已校勘缮写完毕的书编写叙录,介绍其内容,并作基本评价,类似于今天的题解、提要、评述或出版说明。刘向编写的叙录内容大体上包括三方面:一是新定本的篇目目录;二是记述校订过程,如版本来源、篇数、文字差缪脱误等情况;三是介绍作者事迹和著书背景,评判真伪,撮述全书内容,并简单评价。刘向吸取前人校书写序的经验,创造了目录学评价图书的叙录体,对中国目录学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从刘向的《别录》到清朝乾隆年间完成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显示了中国古代在书目提要上取得的较高成就。

最后一步是建成系统目录。刘向整理文献的最后一步是建立图书的系统目录,体现了他对中国学术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有了系统目录,堆积如山的书籍才系列分明,各自有了归属。《别录》共著录图书603家,计13 219卷,分为6部38种。《七略》的内容基本上是节录《别录》的书录而成。

《七略》以辑略冠首,总论每个大类的图书内容和学术思想流派,概括六略,故称为辑(集)略。其他六略,依略、种、家分类、分层次著录图书,每书下节录原书叙录有一简单说明。六艺略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共九种,属于儒经类书籍,地位最突出。诸子略包括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共十种。诗赋略包括屈原赋之属、陆贾赋之属、孙卿赋之属、杂赋、歌诗共五种。兵书略包括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共四种。术数略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共六种。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共四种。

三、《别录》《七略》的后世影响

《别录》《七略》在唐末时佚失,其概貌可见于《汉书·艺文志》。其對后世的图书分类和目录学影响深远。

第一,后世的整理典籍工作,无不借鉴了《别录》《七略》的分类方法。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是直接根据《七略》编订而成。东汉一代、三国韦昭、西晋荀勖等整理校勘图书的工作都借鉴了刘向父子的分类方法。

第二,刘向《别录》中对图书的详细介绍、明确划分、取舍,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选择。《别录》《七略》给予读者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便利,是后世目录解题的光辉范例。此后,许多重要目录著作都继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别录》《七略》给历代封建王朝和私人藏书家整理图书、编制目录树立了榜样,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其他各种各样的目录,这为现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珍贵的参考资料。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评价《七略》:“《七略》综合了西周以来主要是战国的文化遗产,把不值得保存的书籍都废弃了,例如经学博士的讲义,一篇也不录取。它经过选择、校勘、分类、编目、写成定本等程序,并作出学术性的总论和分类,是一部完整的巨著。它不只是目录学、校勘学的开端,更重要的还在于它是一部极可珍贵的古代文化史。”

《别录》《七略》之所以在我国目录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它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目录著作;另一方面,是它们不仅奠定了我国目录学的基础,而且为后世的目录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吕绍虞.中国目录学史稿[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3]孔凡秋.《别录》、《七略》成书原因及研究概述[J].学理论,2012(27):108-110.

[4]陈隆予.论《七略》分类思想的形成及其影响[J].唐都学刊,2005(5):9-13.

猜你喜欢
历史意义目录学
呼唤21世纪的新目录学——柯平教授访谈录
西方目录学课程实践及其对中国目录学教育启示∗
——以谭瑟勒的《目录学概论》课程为例
1720年版《弥尔顿诗集》的排版、插图和导字——分析目录学案例研究
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延安整风”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试论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党风建设思想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孟子》在我国目录学中的地位变迁及原因
对目录学20多年来的探索与追求——评柯平教授的《从文献目录学到数字目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