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凿花工艺文化之美

2020-09-02 06:24徐文思
青年时代 2020年17期
关键词:文化内涵

徐文思

摘 要:明末,郑成功登陆了中国台湾,也开启了闽式传统建筑在中国台湾的发展,其中以福佬人和客家人两大支系为主,建筑也并无明显差异,均属于闽粤一带的风格。闽式建筑在中国台湾发展近三百年后,木雕凿花技艺由此开启。凿花作品不仅在建筑上有助于稳定大木结构,作品内容也能传达民族情怀与文化内涵。本文叙述笔者在中国台湾拍摄蔡杨吉先生凿花技艺纪录片期间,通过学习了解木雕凿花技艺,从而分析蔡杨吉先生作品的艺术美学及文化内涵。

关键词:闽式建筑;木雕凿花;文化内涵

一、引言

中式传统建筑的艺术价值与美学,掌握于艺师精致细腻的技艺展现,透过木雕艺术的精湛雕琢与诠释,以达到画龙点睛之效果,更彰显中华文化之深厚的涵养。蔡杨吉先生对传统木雕的坚持,让我们能看到即将凋零的传统凿花技艺重现光彩。

二、凿花技艺的主要题材来源

研究者对传统木雕凿花的解释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生活文学做基础,并透过手工雕刻技艺,把它表现在木材之中,作品内容具有传达民族情怀与民众生活化艺术意义的木雕作品。”蔡杨吉先生凿花技艺作品的题材来源是如下几种:人物、动物、植物、自然、几何、文字、器物。雕刻前便需要从这七大来源中选定一个题材,完成构图的准备阶段,蔡杨吉先生的作品中普遍存在人物、动物、植物三大类,他会协调好雕刻内容的对称性,避免出现后期不协调的问题,所以从这三类着重叙述。

(一)人物

在建筑上,凿花作品的人物题材多取自于华夏民族的人文故事,如历史故事、经典传说、戏曲故事、民间趣事等。常见的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及《三国演义》等这样经典的名著。因为选取经典的故事进行雕刻,更有助于观赏者对作品的快速认知。

(二)动物

动物题材多样,基本都可以用来进行雕刻,但是在中华传统的文化中,观赏者更容易接受的是一些具有美好象征意义的动物。例如,龙、凤凰、麒麟。龙,在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富有权势的象征,在古人心中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是至高无上的祥瑞。在现代人的眼里,龙更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凤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图腾,它是人们心目中的吉祥鸟,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风的甲骨文字和凤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和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也是至高至上之意。当然,它还有爱情的象征,比喻爱情的幸福。麒麟,在中国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它的出现表示新一代的幸福,给人带来光明,辟除不详。在凿花技艺中,蔡杨吉先生通过把这些动物符号用于建筑之中,采用象征与比拟的方法表现内容,能体现出人们祈福纳祥,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境。

(三)植物

植物在传统凿花技艺中十分广泛,每种植物都有它具体的含义和象征。例如牡丹花,代表富贵,形容尊贵地位,被人们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正所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代表了国家的太平盛世。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民间便赋予它清廉、无染、光明、自在的特征。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它凌冬耐寒,其表现的坚贞刚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崇高的坚贞气节。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代表着一种品行高洁的特质,也象征着长寿,恬静惬意。

凿花技艺师蔡杨吉先生通过“借物比喻”的修饰手法,引据经典的优美文化诗句,转换成雕刻技艺中的符号或者图像意向,旨在传达精神融于作品之中。

三、凿花技艺取材技巧及其运用

凿花技艺表现内容的技巧,展现了蔡杨吉先生的情思,作品蕴意丰富,更能套入文学艺术中的“双关”意义。凿花技艺主要是修辞应用,如移情运用、谐音运用、引申运用、寓意运用、比拟运用及隐喻运用等。传统的文学写作需要研究设计、语言优美,而在工艺艺术中,就需要将这些手法变成具体的雕刻技巧。蔡杨吉先生在其作品中充分考虑以物代意的特点,如雕刻“枣子”“花生”“桂圆”“栗子”来表达“早生贵子”的寓意。更重要的是需要对仗工整。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当对仗运用在建筑的凿花技艺中,就要求在雕刻时注意作品两方面的雕刻整齐以及对称。这种对仗的语言方式,是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与内容上的相互呼应,具有较好的表达艺术。

凿花工艺原本就是华夏文明的精华木雕作品,内容也出自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取材技巧自然也脱离不了学习文学艺术的修辞技巧。

四、蔡杨吉先生作品文化内涵实证分析

笔者通过蔡杨吉先生主要的三件作品,对凿花技艺作品工艺的内容及文化内涵进行实证分析。这三件作品分别是:礼廉传家(动物)、三丝品莲(动植物)、比箭招亲(人物)。

一是礼廉传家。礼廉传家的作品制作,需要通过重叠多个部分,基础木材厚度就有12厘米,背景层次可安排到7个背景层,最少的部分,也需要4个背景层,可见工艺之复杂。礼廉传家的作品主要运用了鲤鱼(礼)、鲶鱼(廉)、甲鱼(传家),这样的图画来表达字面寓意,与上述提到的谐音运用相符合。根据蔡杨吉先生的讲解,这副作品的主要释义是:古代科举考试的最高等级是殿试,各朝代制度稍有不同,但差异不大,成绩分为三甲,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这样就要求家训严格,对孩子的学习十分重视,希望能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较好成绩。这样的凿花雕刻,不仅美观,难度大,更提供思想教化功能。

二是三丝品莲。三丝品莲作品以四脚花鸟架构的窗花形式制作,基础木板厚度僅只有6公分,铺面物件以深浮雕的工艺雕刻,呈现出多层次的景深架构,可达三个层次的透视效果。三丝品莲的文化寓意主要是公正清廉。“三丝”原指的是:“三司”。“三司”在古代是三个主要的司法机关,指的是刑部、大理寺、和督查院。“三司会审”制度创设于明初洪武十七年(1384年),当时的皇帝朱元璋出于为强化专制皇权、减少冤狱数量的目的,因而下旨由三法司共同处理重大案件。蔡杨吉先生通过这样的寓意,来表达若能公正清廉,国家也就更能安定强盛。

三是比箭招亲。比箭招亲的构图十分讲究,主要通过深层次配景,细修装饰,体现人物形态的体型与服饰流畅美观。比箭招亲取自于文学小说《龙凤再生缘》第四回,主要是两大家族为了娶孟丽君,决定以比箭招亲的方式决定胜负。但是,输的那一方一直企图报复,使得孟丽君夫家蒙冤,孟丽君便协助夫家,女扮男装,参加科举,平步青云,洗刷了夫家的冤屈。作品表达了美好的爱情故事,并赞美了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才识和胆略。将凿花作品纳入传统艺术的生活文学之中作为雕刻题材,这正是传统凿花技艺的特色美学所在。

木雕凿花工艺以形式作品取代文字艺术的表达,相互映现,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我国民族木雕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蔡杨吉先生的作品题材都有善导民众的作用,除了将民间的人文故事与生活记录,引经据典的雕刻在作品中,更是将精致细腻、出神入化的雕刻技艺凿入作品中进行见证。

五、结语

木雕作为在数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艺术形式,具有极为深厚的历史底蕴,并以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利用凿花技艺,让木雕的色彩运用、形态的构建等多个方面,都蕴含着极为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通过对木雕作品的雕刻、收藏、借鉴等多方面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元素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胡元霞.智能时代背景下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湘西踏虎凿花为例[J].智库时代,2019(35):269-270.

[2]石鸣.木雕艺术:木头无言,匠心其妙[J].经营管理者,2020(1):98-101.

[3]黄韬.木雕中的文化传承元素[J].福建茶叶,2020(2):145-146.

[4]张纬,熊嘉芝,张芷蔧.传承人创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6):109-111.

[5]庞志刚.古建筑木雕构件之美分析与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34-35.

[6]江唯烨,苗艳凤.木雕的传承与现代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27-29.

猜你喜欢
文化内涵
浅议蛙崇拜及其文化内涵
对中国传统锡工艺传承的思考
对太极拳双语教学中教学技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