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疝气运用传统手术和腔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0-09-02 06:39邱俊然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传统手术并发症

邱俊然

【摘要】 目的:分析传统手术及腔镜下手术对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90例疝气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研究组以腔镜作为辅助开展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下床用时、住院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2.22%,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手术治疗小儿疝气效果显著,预后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疝气 腔镜下手术 传统手术 并发症

doi:10.14033/j.cnki.cfmr.2020.18.0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18-00-03

The Clinical Value of Traditional Surgery and Endoscopic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Hernia in Children/QIU Junra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18): -3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raditional surgery and endoscopic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pediatric hernia. Method: Ninety children with hernia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the authors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ssisted by endoscop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ery. The basic operation situati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surgical incis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mall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time of getting out of bed, and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4.44%,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7.78%),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was 2.22% in the study group and 11.1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surgery for children with hernia is superior to traditional surgery in overall rehabilitation effect, with better prognosis and higher safety in application.

[Key words] Pediatric hernia Endoscopic surgery Traditional surgery Complications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wei, Shanwei 516600, China

小兒疝气属于外科多发小儿疾病,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为先天因素,如低体重、早产等原因导致发育不完全,鞘状突、脐环等未能正常缩小、关闭。该疾病根据不同病因可分为腹股沟疝、脐疝。患儿年龄低于1岁时腹股沟疝可能实现自愈,超出这一时间段可择期手术治疗;而若脐疝年龄逐步增长至4岁,或发现脐环直径在2~3 cm,通常也需接受临床治疗[1]。疝气在男童中发生率较高,对小儿的正常发育有一定影响,需通过手术疗法解除疝气。以往采用的传统手术方法虽可获得较好改善作用,但因患儿耐受力较低,手术切口相对较大,导致患儿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概率较高[2]。为降低手术对患儿的损伤,有研究提出采取腹腔镜作为辅助工具展开微创治疗,以此减轻术中出血,降低手术创伤性,促进患儿病情康复[3]。为进一步探讨小儿疝气有效治疗术式,本文就传统手术、腔镜下手术对该病的临床治疗价值展开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疝气患儿90例。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证实为疝气,患病时间≤1年。排除标准:存在既往手术史;合并其他严重疾病;患儿自身免疫力较差,对麻醉、手术耐受差。采取随机方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37例,女8例;年龄1~7岁,平均(3.16±0.54)岁;单侧疝气40例,双侧疝气5例。对照组男35例,女10例;年龄11个月~8岁,平均(3.25±0.73)岁;单侧疝气39例,双侧疝气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儿家属均接受手术治疗方案,了解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订同意书,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术中体位:仰卧位;麻醉:气管插管麻醉;施术部位:腹部侧面横纹位置;手术方式:做1~2 cm斜切手术开口,对皮下组织行切开处理,确定疝囊所在位置后,对疝囊进行完整剥离处理,若疝囊口较大,可选择牵引游离精索向上后,对内环进行适当缝合,保证精索得到完全暴露,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处理,并采用电凝法止血,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缝合中注意皮下组织、皮肤贴合性,完成后在切口处使用无菌贴。

研究组采用腔镜下手术治疗。术前工作:禁食6 h,禁水4 h,

为避免损伤膀胱,获得较好手术视野,术前引导患儿排空膀胱;手术过程:术中采用仰卧位并引导患儿保持头低脚高位,患者平卧于手术床,抬高臀部坐垫,气管插管麻醉,消毒铺巾。脐部下方切口5 mm,将气腹针置入切口搭建气腹,气腹压力7~9 mm Hg,控制气体流量为2~2.5 L/min,将气腹针拔出并将穿刺器(5 mm)置入腹腔,明确患处内环口、精索、血管、输精管情况,分析有无隐性疝。明确腹部情况后,采用带线疝针进行穿刺,位置为腹股沟韧带中线向上2 cm位置,在腔镜视野下避开精索、血管等组织,对内环口进行环绕处理,穿刺一周后拉线打结,完成高位结扎。若在探查过程中发现隐性疝,应当检测凹陷深度、横经,若均在1 cm以上,且无对称性,缺乏生理性,则可确定为隐性疝气,告知家属后开展下一步治疗。两组术后均接受相同护理。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切口、手术时长、下床用时及住院用时,以及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下床用时、住院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6个月后发现,研究组复发1例(2.22%),对照组5例(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86,P>0.05)。

3 讨论

小儿疝气属于常见性小儿外科疾病,发生率在1%~4.3%,且从性别而言,男童较女童更易发病,在小儿疝气的发病中,以腹股沟疝气较为多见[4]。发病原因主要在于鞘状突闭合不全,鞘状突功能在于使睾丸或子宫圆韧带得到固定,如关闭不全将使网膜、小肠、卵巢、输卵管等进入其中,导致发生疝气。患儿疝气通常发生于娩出后2~3个月,症状可表现为排尿困难、运动剧烈、咳嗽、哭闹、便秘等,往往改为平卧位后症状可改善[5]。疝气对患儿的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发育造成阻碍,若发生嵌顿可能出现腹痛、发烧等,病情严重可能导致肠道坏死,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发现病情后需做好评估,判断是否存在自愈可能,并展开积极治疗。

小儿疝气的传统治疗方法为疝囊高位结扎术,该项术式能够帮助处理疝气,解决疝气挤壓状况。但手术在腹股沟采取较大切口展开操作,也就难以避免地出现较大创伤,尤其是在腹股沟生理解剖构造、术区神经等损伤,致使患儿预后康复不够理想,手术创伤性较大,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高[6]。腔镜下手术属于新流行的微创治疗术式,将腹腔镜作为辅助开展疝气手术,创口较小,有助于患儿的术后恢复,且术中可利用腔镜对患儿的腹腔疝气情况进行观察,明确有无隐性发病,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患儿接受二期手术,进一步降低手术风险[7]。

腹腔镜手术为外科治疗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仪器的不断进步,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效率得到提高,逐步取代部分开放手术,在降低手术创伤性、并发症发生率上获得较好效果。小儿疝气采取腔镜下手术治疗的优势主要在于:(1)术后恢复好。腔镜下手术属于微创操作,患儿受到的创伤较少,术后疼痛感较为轻微,有助于术后的恢复,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手术结束4 h后可进食,有利于患儿的恢复,术后恢复效果较理想。手术操作便捷,术中可获得清晰、全面的术野,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在较广视野下对患儿的内环口进行缝合结扎处理,可进行较为准确的高位结扎处理,手术治疗效果更优[8]。通过腔镜辅助治疗,开口细小,患儿的瘢痕较轻,部分对外观美观具有一定要求的家属对这一术式的接受程度更高,可避免家属不满引发纠纷。(2)组织保护性强。采取腹腔镜作为辅助,能够在不破坏腹股沟构造的情况下展开结扎治疗,有利于保护提睾肌,且无须进行精索游离处理,进一步减轻了对于组织的损伤,有效保护组织的完整性,防止手术对患儿神经、血管产生损伤,进而可避免因缺血导致术后发生睾丸炎等并发症[9]。同时,组织受到的手术创伤较低,则患儿术后组织的恢复能力更强,故该项术式的术后康复作用更突出。(3)减少并发症。腹腔镜的应用为施术医生提供了清晰的术野,相比传统医生凭借解剖经验展开手术治疗,腔镜下施术更为科学,清晰、开阔的视野使医生对施术部位的把握更准确,有效减少误伤。在施术过程中,无需对疝囊进行分离,故患儿出现出血、血肿等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有助于术后恢复[10]。同时,相比开放性手术,采用腔镜代替直视视野,患儿组织暴露性较小,发生感染、阴囊脓肿的概率相对更低。(4)全面观察。通过腔镜对患儿的腹腔情况进行全面性观察,能够明确患儿疝气发病具体情况,对于存在隐性疝的患儿而言,可有效排查隐性病变,通过术中全面性检查防止二次手术风险。通过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对双侧内环口同时进行探查,无论单侧、双侧治疗都可只打开1个切口,有效减轻术后瘢痕程度[11]。在降低瘢痕的同时,因手术操作借助腹腔镜监控,若施术者技术相对成熟,可大大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为进一步预防术后并发症,在开展腔镜下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血管的保护,穿刺过程中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防止发生戳孔血肿。在实施穿刺的过程中,可借助腹腔镜,将镜头移动到腹壁附近,以获得对腹壁下血管的高度清晰观察,借助腹腔镜避开患儿血管后穿刺。若患儿仍发生血肿,可采用压迫法止血。同时,在处理疝囊过程中,应当注意疝囊是否存在疝气残留,导致疝气残留的原因通常为结扎内环口前未能实现阴囊气体的完全排出,因此在对内环口进行结扎处理前,应当先行确认阴囊气体已全部排出,进行细致检查后方可将结扎线拉紧。若术后发现阴囊胀气,明确患儿是否为病情复发,若非复发则气体可自行吸收。手术过程中,施术者应当采用手指轻按方式明确内环口位置,穿刺针沿内环口进入,在缝合过程中,应当防止缝合过深;穿刺针在腹膜穿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针尖,程度为隔腹膜可见,防止对输精管、血管、精索造成损伤。在缝合前,应当对皱襞进行仔细探查,避免出现褶皱漏缝,降低术后复发可能。在开展腔镜下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原因通常为施术者技术水平不足、穿刺速度过快、术中判断失误、患儿不配合等,为保障手术治疗的效果,需施术者加强技术锻炼,规范开展各项操作,并完善围术期护理及管理,通过综合性手段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12]。

本项研究中,研究组手术切口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下床用时、住院用时均短于照组(P<0.05),传统手术属于直视条件下展开的手术,需通过较大切口实现疝囊全部暴露,虽大切口可获得较为清晰的术野,且在直视条件下操作更易,但对于患儿的机体组织损伤较大,术后恢复速度较慢,故对照组患儿临床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此结果与张少林等[13]研究基本一致。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P<0.05),原因在于腔镜下手术治疗具有切口小、创伤低等优势,借助腹腔镜能够获得较好的高位结扎效果,可降低手术应激作用,有利于患儿的术后恢复。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复发率为2.22%,对照组复发率11.11%,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腔镜下手术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区别,其原因可能在于腔镜下手术过程中发生腹膜撕裂,或结扎未能达到完整荷包效果。提示外科应当重视对科室内腹腔镜手术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交流提升外科医生的手术技术水平,提高施术者应对术中特殊情况的能力[14]。

综上所述,疝气患儿腔镜下手术治疗整体康复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具有较高安全性,有助于观察隐性疝,获得更全面的治疗效果,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春扬.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处方药,2017,15(10):129-130.

[2]李记超,张莹,刘佳.小儿疝气应用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的效果研究[J].临床研究,2016,24(6):193-194.

[3]郭健童,梁健升,吕少霞,等.传统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22):8-10.

[4]高盛貴.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9):164-165.

[5]曾科,温志雄,袁德汉.小儿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和传统小儿疝气高位结扎术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4):69-71.

[6]邱翠银.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手术舒适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2138-2139.

[7]马琳.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8):50-51.

[8]冯齐强.传统手术与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4):1765-1766.

[9]黎国仁.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9(3):93-94.

[10]郭健飞.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50-51.

[11]罗俏.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11):1515-1516.

[12]曾华久.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与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31):60-61.

[13]张少林,傅华军,邵韦.微型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121-123.

[14]高盛贵.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下小儿疝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9):164-165.

(收稿日期:2020-02-11) (本文编辑:马竹君)

猜你喜欢
传统手术并发症
透光旋切术与传统剥脱术治疗浅静脉曲张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传统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比较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改良乳腺癌手术与传统乳腺癌手术临床利弊对比分析
关节镜辅助复位与传统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比观察
不同方式治疗小儿疝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