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圳“图书馆之城”服务

2020-09-02 07:17吴妙珍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服务策略资源共享

关键词:“图书馆之城”;资源共享;服务策略

摘 要:基于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而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资源的支持,图书馆则是文化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与传播者。随着群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图书馆服务也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读者服务水平。在此背景下,深圳推出了“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打破了图书馆服务的区域空间限制,建立了总分馆制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格局,切实提升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读者服务质量。文章分析了深圳“图书馆之城”的服务亮点及其各项创新举措等,以期促进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7-0113-03

1 “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介绍

2003年,深圳市文化局首次在全国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新思路。“图书馆之城”是一个形象的概念,即把深圳建成一个没有边界的大图书馆网,以全市已有、在建和将建的图书馆网点和数字网络为基础,联合各图书情报系统,建设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实现图书馆网点星罗棋布、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达到提供丰富资讯、支持终身学习、丰富文化生活的目的。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市共有公共图书馆650家,其中市级公共图书馆3家,区级公共图书馆9家,街道及以下基层图书馆638家,遍布全市的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设备246台,公共图书馆总藏量达到4,295.8万余册(件),形成了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区图书馆为骨干,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各类自助图书馆等为网点的服务网络。2009年以来,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启动了“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设,统一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条形码、RFID标签,建立统一的书目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实现对馆藏数据、读者数据、流通数据的集中运作、管理和维护,通过“图书馆之城”门户网站统一导航、统一检索、统一使用,着力打造全城一个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无差别的一站式图书馆服务。2012年4月23日,深圳市“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成为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统一服务,即通过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的读者资源和文献资源,包括统一读者证、统一服务规则、共享文献资源等,在全市范围内为市民提供人性化、均等化、一体化、便利性的图书馆服务[1]。随着“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平台建设的不断深入,该服务模式取得了理想预期,也被更多的图书馆所借鉴。

2 “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的亮点

2.1 加快资源整合,优化资源管理

四级节点、环环相扣的“图书馆之城”带来区域文化资源的整合,这意味着“图书馆之城”的参与馆都能平等享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实现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到“我们共有两种思想”的转变。没有了馆藏资源的流通限制,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资源可以在平台内实现共享,深圳文献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弥补了以前部分图书馆资源类别单一的缺陷,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纸质文献数量稳步增长,电子文献藏量也有大幅的提升,馆藏资源的扩充客观上要求图书馆必须做好资源管理工作,深圳图书馆资源管理逐步走上规范统一的道路,一是条码统一,二是馆库存统一。统一条码是为了更快、更系统地梳理现有馆藏资源,统一改为14位,规定前6位为馆代码,后8位为流水号[2],避免了在“图书馆之城”统一平台服务之前各区图书馆图书的短条码号重复、图书流通管理不够清晰的问题。统一馆藏库重点是解决“图书馆之城”建设之前各馆自行编目导致书目数据检索困难的问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鉴于各区图书馆的运作实际,该模式融合多种合库机制进行数据整合、数据分期分批合并,并定期上传更新,最终建立了统一的书目数据库,在统一的检索平台上发布,以便读者检索。

2.2 智能技术应用,自主服务水平提升

“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也带动了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各图书馆具备了自主服务能力,切实提升了读者满意度。2006年,“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引入了国际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该技术的支持下,推动图书馆业务模式及管理机制的创新优化,使深圳各地图书馆的智能化建设取得质的飞跃。特别是文献智能管理系统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使图书馆管理更精准高效,文献定位导航也能帮助读者迅速找到文献位置。除RFID技术的创新应用外,“图书馆之城”服务体系还引入了24小时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全市各区根据布点要求,从服务均衡和服务效益的原则出发,自2008年起至今逐步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书馆之城”统一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目前,深圳市共设置了246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设备,实现了全天候的读者服务,读者可以就近查阅资料、借阅文献、办理业务等。综合来说,智能化成果在“图书馆之城”建设中的应用实现了图书馆流通服务、资源管理、参考咨询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双提升,读者可以在“图书馆之城”的门户网站中检索文献资料、获取个性化与多样化的读者服务、文献信息服务等,也可以借助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获得相应的阅读指导等。

2.3 多元办馆格局,带动服务创新

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践行的是总分馆办馆模式,而以总分为前提引导各馆走多元化办馆之路是其服务与管理的特色所在。多元化办馆发展新格局的打造带动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不断创新。例如,福田区积极推行以区图书馆为总馆,街道社区图书馆为分馆的总分馆制,图书馆文献资源、设备等实行统一采购、书目统一编目处理、资源统一管控[3],使图书通借通还落到实处。宝安区以区图书馆为核心,在街道设立图书馆分馆,从有条件的街道图书馆的试运行到日渐完善,循序渐进地形成了各馆相对独立、分馆业务受总馆指导,业务统一、项目统筹的服务模式。南山区根据地区特点,与当地企业、街道办事处合作建设了南山图书馆桃源街道众冠分馆,专门服务于外来务工人员,为广大劳务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文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也凸显了地区服务亮点。与多元化办馆模式同步的是举办多种多样的读者服务活动,如:各种内容与形式的公益讲座、面向不同读者群体的读书宣讲活动,针对务工人员子女的图书馆托管教育,针对老年人、盲人、失业人员等的电脑培训和就业指导活动,针对老年群体的健康宣讲等,大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和参与热情,打造了更鲜明的图书馆品牌,深入读者内心,这也是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的魅力所在。当前,值得借鉴的读者服务活动有南山图书馆的博士论坛和百姓健康讲坛、福田区的大家讲坛和读者沙龙及创意生活空间、宝安区的宝图星期讲座等,这些各具特色且针对性强的读者服务活动吸引并发展了大批读者,切实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福田区图书馆的“选书帮”服务是福田区图书馆推出的一项使读者能更快捷借阅新书的读者服务。读者只需在深圳市中心书城通过“福田图书馆”微信号里的“选书帮”服务应用,就能免费借阅书城的新书。“选书帮”还有“我要物流”“数字资源”“微网站”等多项功能,在现有正常借书业务的基础上,为广大读者提供少跑腿、少排队、节省时间的图书快递服务。“选书帮”的个性化服务受到了读者的热捧。目前,其他图书馆也在以不同的方式推广类似项目,如深圳市馆的“新书直通車服务”、罗湖区图书馆的“罗图悦借”、南山区图书馆的“南图E借”等。

3 “图书馆之城”建设的优化措施

3.1 探索基层图书馆长效发展机制

在“图书馆之城”项目建设中,分馆数目的激增要求基层图书馆探索长效发展机制,首先,以总分馆制为突破口,保留各区分馆的服务特色,进行灵活设置与管理,统一管控而不失服务特色。其次,明确责任主体。在当前环境下,鉴于图书馆服务的公益性,政府应担任建设主体责任,区财政统一拨款,图书馆统一管理,书目统一采编,资源统一配置,业务统一规范,确保图书馆总馆与分馆资源服务的高效整合,奠定图书馆分馆后续发展的资源保障。再次,发挥社区居委会、物业小区、企业及个人的力量,积极兴办社区图书馆,尽快形成社区图书馆多元化办馆格局。最后,发挥立法机制的作用,以立法推动建立图书馆绩效管理的新机制,既包括激励机制,也包括惩戒、淘汰机制,让图书馆的读者服务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3.2 强化“图书馆之城”的建设引导

“图书馆之城”无论内涵还是外延都相对宽泛,涵盖由市、区、街道、社区等各级主管部门的实体图书馆,也基于时代背景融入了“互联网+”、数字资源等,缘于规模、资源、地理位置、服务对象等因素的差异[4],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因此,规范化、统一化管理是  关键,也是“图书馆之城”服务持续优化的关键。具体来说,“图书馆之城”应在实现网络化和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上,加强读者服务管理统管与监管,推进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达到全城图书馆服务一体化与均等化的目标。深圳“图书馆之城”在建设中始终坚持统一的服务技术平台,执行统一的服务标准、业务规范等,搭建了完善的“图书馆之城”服务与管理体系,实现了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深圳“图书馆之城”在实行标准化管控的同时将重点放在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上,通过完善图书馆的设施布局,侧重解决布局不均衡问题,使读者享受到均等公平的读者服务,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的时间与空间,推动了自助图书馆的有效运行,并确保其服务的规范化。

3.3 不断完善资源共建共享体系

“图书馆之城”建设成效凸显的关键是完善共享服务体系,统一服务平台,因此,当务之急要构建并优化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体系。深圳“图书馆之城”应建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同市公共服务部门、高校、事业单位、教育组织等建立“图书馆之城”协调委员会,做好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的规划,实现各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优势互补和资源互通,使全市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各具特色、共同发展。共建共享体系的建构也能避免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复购置,节约资金,提升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从深圳“图书馆之城”的运作实践看,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物资配送纳入共建共享体系,建立统一的采购加工配送中心,基于图书馆原有的采购原则和财产所有权,进行统一物资配送;针对电子文献资源建立图书馆书目数据统一检索平台,整合全市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让电子文献信息也在“图书馆之城”自由流通,建立并完善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体系,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EB/OL].[2019-10-19].https://www.szlib.org.cn/libraryNetwork/view/id-1.html.

[2] 陈娟.总分馆制下联合编目中文图书书目质量控制策略研究:以深圳市“图书馆之城”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9(4):65-71.

[3] 石志松.“图书馆之城”向“读城”的进化与蜕变:深圳全民阅读推广法制化建设新进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9(5):2-4,7.

[4] 李亮.“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移动服务创新实践探索:以深圳图书馆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8(4):70-73.

(编校:崔 萌)

收稿日期:2020-06-06

作者简介:吴妙珍(1974— ),深圳市福田區图书馆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服务策略资源共享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长三角加快实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示范工程
MOOC 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重庆市失独人群社会互动策略研究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新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策略分析
对高职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微利时代下油服企业服务策略刍议
高校档案服务大学文化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