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讲解大赛谈讲解员成长之路

2020-09-02 07:16王亚楠
山东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启示

王亚楠

摘 要:讲解大赛是对讲解员工作成绩的审核和检验,是鼓励和推动讲解员业务训练,提升宣教素养和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推动了博物馆宣教工作的发展。应对讲解大赛的准备工作能够反映出讲解员宣教业务的实际情况,其过程同样巩固和提高了讲解员的业务水平。本文结合实际参赛经验,以“2019年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为例,浅谈讲解员成长路上的启示。

关键词:讲解大赛;讲解词;讲解语言;启示

自1992年全国首届“全国博物馆爱我家乡文物”讲解大赛到2019年“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至今已经举办27届,很多优秀的讲解员通过讲解比赛脱颖而出,成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比赛,能够促进馆际交流,提高讲解员的理论水平和具体业务,也拓展了参赛人员的知识结构,训练了参赛人员的心理素质,是全方位提高讲解员宣教工作的重要平台。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8日,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在上海举办。此次大赛邀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军队系统全国共195名讲解员同台竞技。大赛以“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通过讲解员讲述本省红色故事,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大赛历时9天,设专业组和志愿组,分别进行初赛和决赛。不管初赛还是决赛打分的标准,稿件占50%,表达40%, 仪容仪表占10%。赛制涵盖自选讲解、知识考核、主题讲解、即兴100秒讲解等多个环节。比起往届只考评本单位的文物或者事件的5分钟讲解内容来说,本次比赛更考验每一位讲解员的综合素质和经验积累。

初赛笔者选择的主题是“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以预赛第七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决赛涵盖三个比赛内容,首先决定故事主题,占80分;其次100秒的本馆红色文物即兴讲述占20分;最后100道笔答题,占10分,总分110分。

本文结合实际参赛经验,就赛前准备和赛后总结分析归纳,供同行探讨。

一、赛前准备

全国性比赛参赛资格由省内选拔而出,省内选拔赛的成绩是国赛的通行证,但无论省内选拔赛和是全国性比赛,参赛选题以及参赛宣教文本的选择和分析是赛前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赛题材的选定,既要与比赛主题相吻合,同时要突出本省特点,更要与自身讲解风格相得益彰。根据笔者多年的宣教工作经验,从全国比赛的角度上来看,选题需要满足知识拓展和情感共鸣两个重要标准。知识拓展是宣教工作的重要内容,比赛作为展现宣教工作的实际情况,需要在知识性满足公众的求知需求,在满足求知需求的基础上,应深入挖掘选定题材的内在情感传达,引起受众情感共鸣,从感性角度向受众反馈巩固知识内容,两者互为表里,结合兼顾,在宣教工作中效果突出。经过综合考虑,笔者最终将《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选题定为初赛题材。

确定选题后,需要着手整理知识内容资料,在资料梳理过程中加强对选题的定位和加工,从知识性内容为基础,带入感受人物在所处历史环境中的心理、情感变化,从理性认识升华到感性认识,并确定感受共鸣的表达程度,完成对选题传达知识内容和情感感受的范围。

就笔者所选主题而言,冼星海的故事内容丰富,情感充沛,将知识内容和情感传达有机组合,确定知识内容传达的范围以及情感传达的角度和深度,这需要在选题文本创作中不断提炼和思考。

选题文本的创作是知识内容加工和情感深化的过程,并且在知识内容的传作过程中要确定知识内容的表达范围和情感传的角度和深度,文本也是现场表达的基础,既有内容整理工作,也有创意创造工作。大众喜爱的吸收方式是以口耳相传,具有传统曲艺风格的表达方式。而传统曲艺方式首重题眼,即传达内容的引言,这同样适用于宣教工作。

在文本引言创作终需要不断修正内容的切入角度,这项工作较为琐碎,需要反复核审,保证情感充沛的同时,应加入一些文学创作的手法。文本中,恰当运用一些具有画面感的细节描述则能让受众产生心理回溯,同时细节的描写也有助于赛场的发挥和技巧展现。一篇好的稿件,除了有吸引人的开头,环环相扣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直指人心的结尾。最后,背景视频的创作是配合现场展示的重要辅助内容。在背景视频及背景音乐的选择上应和文本表达内容有密切联系,能够与知识传播相得益彰,并在引起观众情感上能够产生互动作用。本选题和舞台技术具有较好的融合性,舞台技术应用方面能够简介明快的配合宣讲主题。

初赛晋级进入决赛,比赛环节复杂程度加深。全国顶尖讲解员同台竞技,考验的不仅是选手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还有团队的整体协作。在场外,备赛时间较短,备赛难度增加。不仅需要原创讲解的文稿,还需制作幻灯片、背诵题库等。在备赛过程中应具有针对性的突破难点。

经过多方搜集资料、整合成讲稿,并对讲稿进行多次打磨、修改、试讲后,最终确定了6分钟的讲解稿件和视频内容。并进一步还原历史场景,体悟情感,从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形成逻辑、情感的融合。加之舞台技术和宣讲内容融合度较高,现场发挥良好,最终荣获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专业组全国 “金牌讲解员”称号。

下附《第二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初赛、决赛讲解文本: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今天我讲述的故事,要从1937年一个儿子写给母亲的家书讲起:“亲爱的妈妈,国土又不知沦陷多少,同胞又不知被屠杀多少?!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希望用洪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慰藉那负伤的英勇战士,团结起那一切苦难的人们”。写这封信的人,是被毛主席称为 “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

一九0五年,冼星海出生在珠江边一条破旧的疍家渔船上。母亲拖着虚弱的身子靠在船舱,望着满天的繁星和无边海面,给他取名“星海”。出生后就没有见过父亲的冼星海,跟母亲过着贫穷漂泊的日子。这个听着疍家渔歌长大的穷孩子,心中有一个大大的愿望,梦想着能成为一名音乐家。

1929年,冼星海漂洋过海,来到法国巴黎学习音乐。在异国他乡,7年的孤苦无依、风餐露宿中,靠着对音乐的执着,31岁那年,冼星海终于成为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的第一个中国人。就在他即将推开梦想大门的时候,从国内传来了日军进犯上海的消息,国难当头,冼星海毅然选择回国,用音乐救国。

回国后的冼星海收到了两份聘书,一份是每月200元的高薪去当时最有名的唱片公司写流行歌曲,另一份是每月只有12元的补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一边是高薪安逸,一边是烽烟战火,如果是你,该如何选择?冼星海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定地奔赴心中的革命圣地——延安。

此时的延安到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革命热情,冼星海的创作激情被点燃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创作了2部歌剧、4部大合唱、和上百首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

1939年3月,在延安简陋的土窑洞里,发着高烧的冼星海时而把破旧桌面当作键盘用手轻弹着,时而站起身把小木棍当作指挥棒用力挥舞着,6天6夜,不眠不休,在昏暗的菜油燈下,一串串音符喷薄而出,如黄河一泻千里,汇成了一曲波澜壮阔的雄壮战歌!这就是冼星海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力最大的交响乐代表作——《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时,没有交响乐团,没有舞台、没有灯光,只有极其简易的乐器:子弹壳做的伴音乐器,汽油桶做的贝斯,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做的打击乐器,可就是这样,在冼星海的指挥下,四十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唱。从此,《黄河大合唱》迅速唱遍了延安,传遍了全中国。

“端起土枪洋枪,挥舞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听着它,有多少热血青年,加入到了抗战的行列,听着它,有多少母亲,把儿子送上了战场。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音乐为武器,40年短暂的生命历程,留下了500多首响彻星空的歌曲,诠释着对祖国的赤子深情。

80年前,黄河咆哮,发出的是民族救亡的主旋律,80年后,再听黄河大合唱,唱响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强音,听,它铿锵嘹亮!(音乐起)

下附决赛讲解稿件:

永恒的英雄之光

朋友们,还记得你21岁时的样子吗?在你心中,青春又是怎么样的呢?

有一位战士在他21岁那年,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射出英雄的火光。我必须把我放在炉火里,看看我是不是块钢铁。”

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

1951年,年仅20岁的湖南新化小伙罗盛教辗转两千公里,跨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战场。这一天,罗盛教在与战友从前线回来的路上,在隆隆炮声中,他隐约听见了孩子的哭声。循声而去,眼见一个孩子正扑在一名妇女的胸膛上痛哭,而妇女背后的另一个孩子已被炮火炸去了半边身体。这是罗盛教第一次直面战争的悲剧。他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当天夜里,就在日记中写道:“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身体面前停留,应当继续勇敢前进。”

虽未置身炉火,却已然击浪冰河。罗盛教的青春定格在了21岁的那年清晨。1952年1月2日,寒冬料峭的朝鲜石田里村,4个孩子正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突然,一声喊叫划破天空,“有人落水了——!”。正在附近练习投弹的罗盛教听到求救声后,立急奔跑过去,看到破裂的冰面和孩子们惊恐的手势,他瞬间明白了一切。没有丝毫的犹豫,罗盛教边跑边甩掉帽子、衣服,“扑通”一声,扎进冰冷彻骨的河水中。他在水下摸索着,当抓到少年,立即奋力将他托向水面。可由于冰面太薄,承受不了少年的体重,少年再次落水。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 ……罗盛教的体力开始迅速消耗,四肢变得麻木而僵硬,呼吸也异常艰辛,但他又顽强的地潜入水下,这一次他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将少年托出了水面。少年得救了,可罗盛教的身体却慢慢、慢慢的沉了下去……

战友们,乡亲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冰层下找到了早已冻僵的罗盛教。人群哭喊着:“同志——!同志——!”战友们一遍一遍的呼唤着他的名字,“罗盛教——!罗盛教——!”可他,却再也无法回应。

朝鲜人民用最隆重的葬礼安葬了罗盛教。时任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也亲自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并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那个被罗盛教营救的少年叫崔莹,后来他加入了朝鲜人民军,成为一名像罗盛教一样的军人。1960年,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已是朝鲜人民军排长的崔莹找到代表团,激动地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救了我,我会永远牢记中朝人民的友谊和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罗盛教”。

67年过去了,英雄的光芒从未消褪。2009年,罗盛教当选为“双百人物”,2019年,国家又授予他“最美奋斗者”的荣誉称号。

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以生命延续了生命,用自己仅仅21的青春,诠释了什么是国际主义精神,什么是真正的大爱无疆。这种爱,超越民族,跨越时空,以一种磅礴的力量,流经苍茫大地、江河湖海,直达我们今天的赛场,也直抵我们的内心。

三、赛后总结

讲解员大赛是对宣教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甚为有效的训练途径。从赛前准备到赛场发挥,能全面反映出宣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但成功的路上诸多荆棘,没有谁能够随随便成功。文章陈述了赛前准备与赛场发挥之相关经验,但不能忽略又及其重要的是每一次的赛后总结与进步提升。在此次大赛的过程中,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并有若干经验体会,摘取认为较为重要的四点和同侪分享。

1、 扎实的专业素养是基石

讲解大赛是对宣教人员综合能力的考评,讲解员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养成扎实的专业素养。只有平时的工作中,对讲解接待、业务学习、展览研究、教育活动、知识储备、文案撰写等不断地进行量的积累,才能在考评时达到质的突破。

宣教工作本身就是要面对本馆海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对讲解内容中的文化、精神内涵快速准确把握并梳理,同时还要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这个过程较为漫长,就要求宣教工作人员自身养成良好的阅读、书写的习惯,对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行量的积累。知识的延展性是讲解员应该具有的专业技能,有了良好的知识量,在应对比赛多变的赛程内容,能够更快更有效率的调集相关知识,以某一知识点作为关键,形成不同角度、不同领域的知识链接,面对不同的选题,可以从更多维的角度解读和表述,能够更完整、更形象的向受众传达选题内容。

猜你喜欢
启示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浅谈庄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