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史剧的创编研究总结

2020-09-02 07:16刘维邦肖紫霞李宇花
山东青年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创新

刘维邦 肖紫霞 李宇花

摘 要:校史剧是历史剧的一个分支,是纪录历史的重要文艺创作形式,也是传播校园文化、加强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方式。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会议上多次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调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加强校园文化宣传与建设,校史剧在各大高校中蓬勃发展,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创编上的问题。

關键词:大学历史;校园话剧;创新;文化建设

一、校史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及其本身价值

自1984年8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编写校史的通知》以来,高校校史的编撰与研究工作已走过三十年历史。三十多年来,高校校史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研究内容不断扩大、研究成果日益丰富,校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也日益明显。校史剧采用校园戏剧的形式,通过耳融目染的方式,加强师生对校史的了解,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一) 记录发展历程,体现办学宗旨

校史是一个学校建设、发展、成就的真实记录,是高校办学宗旨和教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校史剧真实记录着一个学校的发展轨迹,其中包含的校规校训以及办学理念等,作为一种文化提醒的方式,深化学校办学宗旨,形成良好的校园思想文化教育氛围。

(二)加强文化建设,增强归属感

一个学校一个企业没有自身的内部文化是很难继续向前发展的。校史剧依托丰富的舞台形式,营造丰富的文化环境,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所在高校的发展历史和教育理念,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校园文化熏陶,具备重要的文化建设作用。通过讲述对学校发展建设有过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的优秀事迹,增强同学们对于老一辈校园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学习老一辈知识分子严谨求实的品质,明确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奋斗,为校园建设添砖加瓦。

(三)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校史剧作为校园戏剧的一种形式,体现了戏剧发展的一个创新方向。在目前话剧发展遭受瓶颈期的环境之下,高校校史剧的产生研究与发展赋予了话剧新鲜血液,为话剧在各大高校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发展方向。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历史,基于这些条件进行创新,可以创作出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原创历史性话剧,增强话剧的创新性。

话剧作为一种舞台艺术,给人最直观的视听体验,话剧教育也是众多教育方式中方便快捷且直观的方式。大学借助校园话剧的方式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开展语言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通过合作创作校园历史剧,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结意识,提高创作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回顾研究项目——《一甲安财恰似锦》 安徽财经大学1959年始建于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恰逢安徽财经大学六十周年校庆,参考多个高校的校史剧之后,以《一甲安财恰似锦》献礼安财校庆,开展校史剧项目研究的思路应运而生。

《一甲安财恰似锦》以安徽财经大学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安财从建校1959年历经沧桑发展到2019年迎来60周年校庆的故事,以一家老中青三代人与安财的紧密联系为主线,紧抓时代特征,叙述了建国后陈木筹备建校、改革开放后陈林坚持教书育人、新世纪下陈森矢志不渝投身母校建设的故事,冥冥中陈林与妻子的相遇正如学子们与安财的不解之缘,陈林及其好友们在各行各业的活跃又突显出安财桃李满天下的特征。该剧展现了安财过往六十周年的人事变化,重点凸显了安财人对母校的热爱、安财对教育的坚守以及安财学子对梦想的追求。

该剧中的主线人物在不同时代有着各自的历史特征——建国时期物质匮乏人们质朴踏实,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改善人们面对的选择与诱惑增多,当下追求美好生活常听人谈自由追梦。陈家三代是在安财成长见证的人,也是历史发展中每一个普通人的缩影,借此人物特征推进情节发展同时促进观众感悟历史。在把握学校发展历史的大背景下,为处理好话剧的艺术性、矛盾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的关系,将历史上数位教师的典型事迹进行了化用和时间上的迁移,与剧中的虚拟主线人物产生关系,借此照应史实。陈林是剧中承前启后的教师形象,他的儿子陈森受他影响,决定毕业后留在安财任教;陈森因女友要毕业出国而打算分手,未曾想女友为陈林的事迹感动,决定留在母校相陪;陈森好友李巍在迷茫之际,也因受陈林启发回到家乡助力农业发展。老师这一形象在润物细无声中给予了学生积极的影响和正确引导,教育事业的育人作用可见一斑。话剧的情节从当下切入,主顺序为六十周年校庆的临近时的故事,辅助以插叙、倒叙补充历史情节,逐渐完整故事线,并在校庆日当天聚集广大安财师生,将建校情节铺陈于结尾,发展不忘来时路,历史肃穆感自然产生,易激发起观众的爱校热情和敬意,校史知识传输也一并完成。

《一甲安财恰似锦》是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构思、编写和表演的一次校史剧创作尝试。这次尝试在校内进行了文化创作的突破,为高校校史剧的创编探索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也为校史剧的持续打磨和完善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三、校史剧创编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综合此次校史剧编创过程来看,尽管取得了瞩目进展,但仍存在些许不足亟待完善。

1. 话剧的戏剧性、表演性与校园历史现实性之间的矛盾。“校史“和“剧”之间存在冲突——校史真实漫长亦不乏平淡,而话剧需要制造矛盾冲突起承转合。相对于其他戏剧,“校史剧”是一个讲究真实性的剧种,这是由其“历史”属性所决定的。但是校史剧的撰写不仅仅需要真实性,也需要适当的艺术性来体现其“剧”的精髓。简单的记录和叙事并不为所有观众所喜爱,面向大众的校史剧需要根据史实进行适当的虚构和化用。在编创中,我们选用了多个真实人物融入情节,化用他们的故事和故事发生的时间等,将他们对安财变迁的见证加进了主故事线的分支,使人物形象和情节更饱满。跳脱出真实性带来的桎梏,合理对史料进行再加工,在处理话剧的艺术性与校史的真实性之间的矛盾时显得尤为重要。

2. 受时空限制,史料保存不完善。校史档案见证一个学校经历风雨变迁的真实记录,然而高校中不乏校史档案遗漏、丢失的情况。受时间久远、学校迁址等的影响,尽管我们对从事校史编撰工作的多位教师和知情人员进行了深度采访,也对学校历史进行多方挖掘,却仍存在安财的部分史料遗失情况,实为编创参考的难题。

3. 思想固化、情节老套、缺乏新颖性等问题。编创时我们多用直线式手法推进情节,而后总结发现,以螺旋式上升而不是直线式的手法使情节更富有趣味性和新颖性,剧本的后续改良也在进行中。故事线需要多次转折,巧构思,埋伏笔,设冲突,甚至还需要“后退“来突出表现反差。

4. 校史剧创编团队专业度不足。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跳出既定思维模式,跳出现实的桎梏,发散思维,对当时的历史进行适当的戏剧化调整,合理设定,不拘泥于现实主义、英雄主义。剧本要有突出点,无论是人物、情节、主题,都要注重不落俗套、重点突出。在艺术表达上,一方面,由于排演时间和创作经验限制,服道化贴合校史程度不够,舞台布景及演员的服饰妆容在呈现给观众的完整度上有所欠缺、历史特征性不强。另一方面,创编团队非专业团队,演员挑选的范围较小,演员的舞台经验及驾驭能力不足,無法完美地诠释角色。

5. 话剧受众较小,推广难。相对来说话剧受众有限,大众对于话剧了解较少并且兴趣缺缺。校史剧视频在网络上推广时,点击率和播放量与现场观看的观众数量相比有较大差距,虽然现场观赏体验更好、代入感更强,但也体现出高校校史剧在线上推广时难度较大。如果希望校史剧推广范围更大、教育作用更显著,宣传方式上仍可以进一步钻研。

高校校史剧的创编探索是一个漫长且涉及多方面的文化创作过程,其创编致力于集中凝练的主题故事,润色方方面面的舞台设计,通过话剧传输校史知识、实践育人目的,寓教于乐,是普及校史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创编探索校史剧不能止于一时,也要细水长流,不断打磨以出精品从而教育一代又一代高校学子,让高校校史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卢婷,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高校话剧社团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2]周珉佳,校史剧:以文化育人为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策略[J],华夏文化论坛,2018(02).

[3]张佳蕾,当代校园戏剧剖析[D],上海戏剧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基金项目】:本文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高校“校史剧”的创编探索——以〈一甲安财恰似锦〉为例》(编号:201910378207)研究成果。指导教师:王纲,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

(作者单位:1、安徽财经大学文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3、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创新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