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维度理解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的讲话

2020-09-02 14:46刘安琪
传媒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习近平

刘安琪

摘 要:舆论宣传工作是开展全国建设工作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其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对于开展相应工作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截取自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发表的28篇重要讲话,通过词频分析、文本分析等手段,从四个维度解读习近平对于新闻舆论工作该如何开展所进行的论述。

关键词:习近平;舆论宣传工作;词频分析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1-00-02

一、引言

通过使用ICTCLAS软件进行词频分析,选取出排名前十五的词语,从思想、内容、技术、发展四個维度梳理习近平新闻舆论宣传思想的脉络,在讲话中出现次数最高的前五个名词分别是中国、网络、党、文化和人民,清晰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如何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要求。

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前途命运,作为新闻工作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成新形势下宣传工作,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精神,宣传党的各项精神、理论体系,同时必须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时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28篇讲话中,马克思主义出现24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现35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14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首先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加强党对于国内外舆论场的话语权。只有同时做好物质文明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两项工作,国家的物质、精神两条腿都有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要严格的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宣传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二)党性同人民性相统一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党”出现167次,排名第四,“人民”出现130次,排名第七,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时刻将党的建设同人民的幸福生活放在首位。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将人民群众紧紧地把握在党中央的周围,把全国各族人民都凝聚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国家发展的根在于人民,媒体作为政府与人民之间交流互鉴的桥梁,在信息的传达上要保持畅通,只有保证我国新闻舆论工作正常运行,新闻事业对于社会安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确保信息顺畅流通,才能有效的杜绝谣言动摇民心。

目前媒体生态发生巨大变动,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要跟着读者走,读者、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到哪里,反映群众呼声,为引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贡献力量,同时辅助各级党政机关和各级领导同主要干部提高互联网业务水平,提高通过互联网技术组织人民、引导人民和服务人民的能力。

三、兴文化,展形象

在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宣传工作的中心环节。”新闻舆论工作首先要做到及时宣传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党的政策真正的能够惠及人民,让党的理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并在此基础上将国家发展、国家进步放在宣传的首位,积极宣传人民群众中的模范事迹。

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趋势下,如何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世界认识什么样的中国,是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时刻思考的重要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的重要讲话中,文化出现162次,排名第五。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宣传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是新闻舆论工作在国际上的重要目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展示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五千年璀璨历史,幅员辽阔,每一寸都有可以深挖的历史,我们不珍惜宣传就会被有心之人占为己有。

新闻舆论工作要善于运用大众媒体、群体传播等多种传播方法,去伪存真、推陈出新,挖掘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结合当下创新发展,提高对外文化交流能力,将外国的优秀文化吸引进来,将中国的文化底蕴宣传出去。加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设,发挥新兴媒体技术的传播优势,展示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民族多样统一、地产资源丰富、人民安定幸福的大国形象。

四、为新闻舆论工作插上技术的翅膀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网络”一词共出现197次,排名第三,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融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媒体融合、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网络空间治理,维护网络生态和谐就成为新闻舆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一)推动媒体融合,构建全媒体格局

2013年末至2019年初,是中央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年,目的主要是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首先要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等手段实现媒介资源、生产要素的高效整合。在这个过程中要深刻理解,传统媒体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的关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是媒体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是蜕皮新生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5G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即将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同时,也推动第七次信息革命的发展。新闻宣传工作更是要紧跟时代的更迭,不断创新发展,要将新兴科技技术运用到新闻报道、舆论传播中去。同新技术紧密结合,把握住中国数字化发展的快车道,不仅要做列车上的乘客,更要做列车上的乘务员。用新型技术推动舆论传播的同时,用主流价值观驾驭好科技技术,构建好全媒体格局,发挥互联网在引导舆论、塑造国家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网络空间治理

在这个中国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网络信息安全就成为了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大事,技术层面在建设好网络基础设施外,也要加强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同时也要加强相关法律法条的制定与颁布;在此基础上,新闻媒体也要紧紧把握住网络话语权,创新发展网络传播,把握好網络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只有主流媒体的声音响起来,才能在谣言扩散之前掌握主权,修复网络生态。

五、把握舆论主导权,提高舆论引导力

新闻舆论工作者要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不断增强个人的“四力”——“笔力、脑力、眼力、脚力”。[1]“笔力、脑力、眼力、脚力”用于今天,眼力就是新闻人要有新闻敏感度,在这个互联网加速时代,“新闻”的定义同过去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要加强网络思维的培养;笔力就是适应互联网思维,写出“爆文”,所谓爆文就是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文章,这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要了解民众的需求点、关注点在哪里,要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主要任务;脑力要求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了解新风潮,具有网络思维,以适应网络时代“短平快”的特征为前提,不忘新闻人上传下达的初心与使命;脚力就是要时刻做好奔赴现场的准备,即在现实中奋斗在前线,在网络上也要时刻奔跑在舆论前线。

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以服务党和国家为中心,服务改革开放发展大局为己任,要经常性的反思自己,“党的方针政策有没有传达到群众中去,群众的困难有没有及时的上报到政府中来。”在形式上要积极创新,虽然党的政策、方针、路线都是关乎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大事,但作为党和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要把严肃复杂的政策方针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

六、结语

在思想层面,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以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为基本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同时培养网络思维;在内容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对外新闻工作者能够重点宣传中国文化、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对内有效推动中国的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技术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新技术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应用,在推进基层融媒体建设的基础上,要求新闻工作者利用好VR、AR、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技术,为高效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增色;同时在业务层面,习近平总书记也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增强自身能力,积极学习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张百新.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努力谱写新闻宣传工作新篇章[J].中国记者,2018(11):16-19.

猜你喜欢
习近平
习近平,大国抗疫与经济重启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用典
习近平的会议外交:谈问题,交朋友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知之深 爱之切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