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效果

2020-09-03 06:59穆凯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肝细胞

穆凯

(杞县人民医院 肝病科,河南 开封 475200)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发病率逐年升高。NASH是由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炎症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临床表现为食欲缺乏、水肿、乏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NASH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乳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量减少,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量增加[1]。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内毒素进入血液,损害肝细胞,产生炎症因子,加重肝脏损伤。基于此,本研究选取76例NAS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杞县人民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6例NAS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2~62岁,平均(46.81±7.26)岁,病程1~5 a,平均(3.27±0.82)a;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1~63岁,平均(47.36±7.81)岁,病程1~6 a,平均(3.62±0.91)a。本研究经杞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诊断标准;②每周饮酒折合乙醇量为男性<140 g,女性<70 g,或无饮酒史;③无恶性肿瘤;④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②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疾病;③肝功能失代偿;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⑤对本研究药物过敏;⑥病毒性肝炎;⑦药物性肝炎;⑧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

1.3 治疗方法

1.3.1基础治疗 两组均接受常规保肝治疗,包括服用熊去氧胆酸、维生素E等药物治疗,并进行非药物常规干预,包括平衡饮食,避免饮酒等。

1.3.2对照组 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9010]治疗,口服,每次456 mg,每日3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3观察组 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10950032)口服治疗,每次0.42 g,每日3次,持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

1.4.1疗效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善情况评估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1)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等恢复正常,血脂下降至治疗前的1/3,CT检查肝脏密度恢复正常,B超检查肝脏回声、大小基本正常。(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缓解,ALT等转氨酶下降至治疗前的1/3~2/3,CT检查见肝脏CT值较脾脏小1~5 HU,B超检查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衰减不显著,可见肝内管状结构。(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将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4.2肝功能 指标包括血清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水平。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10 mL,以3 000 r·min-1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AST、GGT水平。

1.4.3炎症因子 指标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6、IL-8、hs-CRP水平。

2 结果

2.1 疗效对照组无效8例,有效16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78.95%(30/38);观察组无效1例,有效15例,显效22例,总有效率为97.37%(37/38)。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χ2=4.537,P=0.033)。

2.2 肝功能治疗前,两组血清ALT、AST、GG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ALT、AST、GGT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3 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8、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IL-6、IL-8、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临床认为,NASH的发生可能与“两个打击”有关,第1个为肝脏内脂肪酸、甘油三酯沉积过量,第2个为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反应。NASH的发展与患者肠道菌群失衡有关,肠道菌群紊乱会导致微生物屏障受损,损害肝细胞,发生炎症反应,造成肝细胞凋亡、坏死[3]。因此,调节NASH患者体内菌群数量具有重要意义。多烯磷脂酰胆碱能代替内源性磷脂进入生物膜,从而发挥修复肝细胞膜、细胞器膜的作用,促进肝细胞自我修复。多烯磷脂酰胆碱中的磷脂能调节患者体内脂质代谢,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抑制炎症反应对肝脏的损伤[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提示对NASH患者采用益生菌制剂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在于患者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后,益生菌能定植肠道并繁殖,成为优势菌群,从而抑制有害菌群生长,充分发挥肠黏膜屏障的作用,阻止病原菌入侵、繁殖,抑制机体生成酚类、乙醇、内毒素等物质,进而减少对肝脏的毒副作用,减轻炎症反应;益生菌代谢产物能为肠黏膜提供营养,有助于减少肠黏膜损伤,保护肠黏膜完整性,减轻肠源性内毒素对肝脏的损害[5]。

血清ALT、AST、GGT是肝脏疾病筛查中重要的酶学检测指标,在临床肝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ALT、AS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水平越高代表肝细胞损伤越严重;血清GGT主要来自肝胆系统,由肝细胞线粒体合成,是肝胆疾病中阳性率最高的酶,血清GGT水平高代表肝细胞、肝内毛细胆管上皮被破坏,NASH患者血清GGT显著升高时,提示患者癌变的概率较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血清ALT、AST、GGT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对NASH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能降低血清ALT、AST、GGT水平,改善肝功能。

NASH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革兰阴性菌过度生长,菌群失调等问题,导致内毒素分泌能力提高,引起内毒素血症,而内毒素血症可激活肝库普弗细胞,促使机体出现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大量释放IL-6、IL-8、hs-CRP等炎症因子,导致肝内出现炎症反应。炎症因子与内毒素相互影响可加重肝细胞损伤,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参与NASH的发生发展[6-8]。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6、IL-8、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也说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综上,对NASH患者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辅助治疗,效果显著,能改善肝功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肝细胞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益生菌产品中双歧杆菌计数培养基的比较研究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双歧杆菌及其产品缓解肠炎症状的研究进展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蒙脱石散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
提升了养殖 现代养殖离不开活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