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孜克里克壁画中的“花”形象研究

2020-09-04 07:06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克里克高昌回鹘

赵 宸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一、柏孜克里克壁画简介

(一)柏孜克里克石窟

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地区,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回鹘高昌,是西域古国,是古代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古代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在高昌的历史文献《新唐书·高昌传》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在西域外族语言文献中,高昌的名字长期是Cinackand及其变体,意思为“秦城”,也就是“中国城”的意思。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亚、欧洲的重要枢纽。当时,世界各地不同的宗教都是先经过高昌国,而后再传入到内地。

柏孜克里克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地区。植被的分布,跟地理环境以及气候有密切的关系。吐鲁番是一个位于天山东部的东西横置的山间盆地,四面都是山,是典型的盆地景象。吐鲁番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的干旱沙漠气候。阳光的照射时间较长,气温较高,降水少,气候较为干燥。柏孜克里克石窟所处气候环境,造就了石窟壁画的产生,也便于石窟壁画保存于世。虽然气候干燥,吐鲁番的土壤却很肥沃,昼夜温差适合众多植物的生长,在古高昌国,当地的植被较为丰富,尤其是古高昌国的地理位置,成为东西交通往来的中转地,各国的文化在这里交流传播,也带来了很多不同的植物物种,为植被的繁衍提供了便利,出现了一个植被丰富而茂盛的景象。多元的植被,丰富了壁画的元素。

(二)柏孜克里克壁画

壁画,指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是一种墙壁上的艺术。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最早的壁画是在法国的一个山洞里面发现的,所以,有时候壁画也被称为洞穴画。早在汉代就有关于在墙壁上作画的记载,一般是在石窟、墓室或者寺庙的墙壁上,在中国有很多著名的壁画,例如敦煌壁画、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等等。到了现代,壁画更多地作为一种家居装饰,结合了现代工艺和文化气息,作画风格也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图1 女性供养人形象,柏孜克里克9号洞8-9世纪

图2 高昌回鹘国国王,柏孜克里克9号洞,8-9世纪

在古高昌国,富饶的新疆大地,有一个特别杰出的艺术作品——柏孜克里克石窟群。伯孜克里克石窟寺的建设,大约是在公元10~11世纪间开始兴起,在回鹘人的支持下达到了顶峰。吐鲁番的石窟寺群多达十余处,它们合称为高昌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作为高昌石窟的代表,又是高昌石窟中现存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为丰富的石窟,它曾经还是高昌回鹘王国的王家寺院。

著名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地处于吐鲁番的东北约40公里处的断崖上,现在仅存有64窟。柏孜克里克洞窟内,壁画题材主要是以立佛为中心的供养图、横幅连环画式传经故事画和经变图等。壁画的色调主要是红色,画面颜色鲜艳,形式风格比较统一,这座石窟最早是开凿于隋唐时期,主要开凿是在高昌回鹘时期,是回鹘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但是,这些石窟中的精品佛像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在战争中流失到了国外,洞窟内现在只留下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洞坑。

二、柏孜克里克壁画中的“花”形象

在古高昌国的柏孜克里克洞窟中,关于高昌回鹘国的壁画有很多,在众多壁画中有一个出现了很多次的元素——“花”。关于这个形象的出现,开始觉得是偶然,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这一形象有很多意味。在对柏孜克里克壁画的研究中发现,首先“莲花”纹是出现频次较多的,其次便只有一些鲜花、吉祥花之说,在壁画中,在供养人相中有持“长颈莲花”的记载。

柏孜克里克的壁画中还有很多手持莲花的人物形象出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清纯圣洁,超然洒脱。佛教认为莲花象征着修成正果,莲花还代表着一种信仰。花在国际意义上一般代表着和平,花是生命力的体现,代表着另一种新生,花也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祝愿。

在柏孜克里克石窟,以立佛为中心的佛本行经变图是最常见的题材。高昌回鹘佛教壁画的一个常见题材就是供养人像,他们是伴随高昌回鹘王室、贵族像佛寺布施和开窟造像、积修功德而出现的。男女供养人都是半侧面礼佛姿势,仪态庄严,手中持有长柄花。柏孜克里克壁画中,有一组女性形象供养人像(图1),都是长方形的圆脸,丰腴饱满,弯眉鱼眼,高鼻小口,大耳垂环,双手合胸,并持有一朵长柄莲花;还有一组高昌回鹘国国王人像(图2),穿着华丽的红色袍子,手中也持有长柄莲花。

三、柏孜克里克壁画中的“花”形象分析

图像学是研究艺术史和艺术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德国艺术史学家潘诺夫斯基在《图像学研究》的导论中,把图像学的研究过程分成三个步骤——“前图像志分析(pre-iconographic analysis)”“图像志分析(Iconographic analysis)”“图像学分析(iconological analysis)”。柏孜克里克石窟完整保存了大量古代摩尼教生活情景的壁画,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历史研究和艺术研究价值,因此在这里选择使用图像学的方法来分析柏孜克里克壁画中的“花”形象。根据图像学三步法来看:

(一)前图像志分析

第一个阶段是“前图像志分析”。在这一阶段首要目标是描述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就柏孜克里克画而言,首先描述壁画所表现的内容,壁画中的元素有哪些,其次就“花”这个形象而言,描述花的外形等特征。

通过观察图1、图2可知,画面的背景是一片红色为主的墙壁,人物大多是半身侧立,手里都拿有一只花。观察植物叶子的形态,像桃类植物,观察花苞的形状又像是木槿或者葵类植物。按照高昌国当时的宗教习俗来看,当时是佛教盛行,佛教中大多以莲花为主,根据壁画中花的形状以及背景来看,壁画中人物手持的花为“长颈莲花”。壁画中的人物,手里拿着花,无论是什么花,都很虔诚的样子,花被拿在人物的手中,使人物的形象也被赋予了生机和活力。看到壁画上的生动的花,似乎嗅到了春天的气息,给整个壁画都增添了一丝动态感。

壁画中的花,大体上是以红色调为主,因为壁画的主体色也是偏红色。红色,一直是权利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在战斗中是刺激色,代表了斗志旺盛和英勇善战。壁画中的色彩运用主要也是原色,可能是由于当时的技术的限制,也可能是艺术创作家对于这一颜色的偏爱。还有一种说法是红色源于原始苯教,原始苯教将人分为“人”“神”“鬼”,在大多数早期文化遗址中发现的文物都会带有红色的涂饰。在早期社会,人们对于鬼神还有一些敬畏,几乎每一个祭祀活动都需要杀生,杀生祭神时,必须把祭祀动物的鲜血全部泼洒在祭神的石墩上,彻底染成红色,这样来供奉凶神。在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壁画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壁画人像的眼睛以及嘴巴部位被损毁,像是被人为地毁坏了,这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一个宗教迷信,也是一个禁忌。在佛教壁画完成后的一段时期里,信奉伊斯兰教的当地人认为,壁画中的人物会在晚上出来伤害他们的孩子,甚至会吃掉他们的孩子,于是,人们挖掉了壁画画像上的眼睛和嘴巴,认为除去了眼睛和嘴巴,那么这些人物就不能再伤害他们的孩子了,当时这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

(二)图像志分析

第二个阶段是“图像志分析”。在这一阶段需要通过了解其历史来解释艺术形象的传统意义。就柏孜克里克壁画而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创作的目的是什么;创造“花”这个形象有什么含义,“花”代表着什么,当时推崇什么样的文化。

柏孜克里克壁画是在古高昌国人们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当时的壁画创作,也受到了回鹘国王室的支持。当时一个很重要的社会背景就是佛教的盛行。由于佛教盛行,那壁画的主题及内容大多是围绕佛教来展开的。在柏孜克里克的壁画中,出现了很多关于回鹘国王室的供养人形象,他们也都是手持一枝花。这些壁画上的图像,也表明了当时高昌回鹘国王室对于佛教的一种皈依,手持一只“长颈莲花”,代表了对佛教的向往,对佛教的虔诚,追求高雅清净,追求一个善果。

当时古高昌回鹘国地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大熔炉,东西方文化再次荟萃融合并绽放出绚丽的火花。这些壁画作品,也从多个方面显示出文化大融合的景象。当时的壁画创作者,有来自各个地区的艺术家,有印度人、罗马人以及叙利亚人等等,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着不一样的宗教信仰。有人说,音乐是不分国界的,我认为绘画也是如此。绘画中的某些元素,在国际上也有相同的含义。例如,壁画里有的是三个东亚僧侣拿着“花”的图像,还有的是叙利亚僧侣拿着“花”的图像,以及吐火罗人与汉传佛教僧侣,这反映了当时回鹘国的社会现状。当时处于一个文化大交融的状态,不同民族甚至是不同种族的人在一起交流,传播佛教。这些僧侣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手里都拿有一枝花。从历史资料中,我们大致考查到,敦煌壁画里面,莲花形象出现的较多,在这里由于上述推断,暂定这种“花”形象为“长颈莲花”。联系到莲花在佛教中的寓意,似乎很合情合理。供养人手持莲花,代表着一种信仰,对佛教虔诚的信仰。僧侣们手持“长颈莲花”,除了寓意在传播佛教文化,也可能是在传播和平思想,祈祷和平。

(三)图像学分析

第三个阶段是“图像学分析”。这一阶段的分析是一种综合,是解释作品更深层次的意义或内容,了解作品背后所映射出来的深层寓意。就高昌壁画中的“花”形象而言,当看到这个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会联想到什么。人们都喜欢花,它是生命力的代表,代表了欣欣向荣。花在国际上都通用于象征和平,曾有人拍下过一张照片,一个小女孩在面前的一排拿着枪支的士兵面前,将手中的一朵小野花插入枪孔里,这个图片一经发出,引起了社会上的一阵热议。冰冷的武器,上面插上了一朵娇艳的鲜花,这也是对战争的一种申诉,呼吁停战,期盼和平。在这些壁画中,僧侣们手里都拿着一支鲜花,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对和平盛世的向往。当时的古高昌国,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战乱也是接连不断,社会有些动荡,人们渴望和平安逸的生活。所以持一只花,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也是对未来生活美好的祝愿。

“花”是大自然对人类生活的馈赠,人们又将“花”作为独特的艺术形象记录下来。在柏孜克里克壁画中,“花”的形象时常出现。通过对柏孜克里克壁画中的“花”形象进行研究发现,花是和平的象征,是对美好事物的期待。柏孜克里克壁画中的“花”形象,历经时代的考验,在壁画上展示出无限的温柔与优雅,在诸多纷争的大千世界里,“花”能代表和平与安宁,这就是柏孜克里克壁画中的“花”形象最美的眷顾。

猜你喜欢
克里克高昌回鹘
扶贫杂感
从敦煌到高昌——宝石壁画沉浸式大展
命悬一线
俄藏回鹘文《玄奘传》第六卷七叶释读
小议回鹘文《玄奘传》第六卷所见之Ögä一词
案上水仙(外二首)
回鹘文《慈悲道场忏法》动词的式范畴
元代高昌鲁氏家族研究
关于回鹘文书中几个词的探讨
克里克的“通用谢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