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厂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体系优化的探索与实践

2020-09-05 05:48胡晨啸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8期

【摘 要】国内核电厂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培训资源,规范非持照运行人员的培养途径,近年来,应用系统化培训方法(SAT),在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体系一体化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分析各电厂存在的差异,优化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大纲岗位设置,标准化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途径,规范分类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课程,开发非持照运行人员共性课程等措施,逐步统一了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的标准和组织模式,形成了一体化培训体系。有效地整合了培训资源,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关键词】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体系;系统化培训方法;共性培训模块

1.背景

国内核电厂按照系统化培训方法对运行人员培训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与建设,非持照运行人员包括持照运行人员在考取执照之前的培训体系有不少差异。一名新员工入职运行部门后,有很多共性培训如通用技能、系统理论等,同时各运行部门的培训还存在实施标准不一致的情况。为提高效率,避免资源浪费,有必要继续运用系统化培训方法对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体系进行整合优化。

2.系统化培训方法简介

2.1系统化培训方法(SAT)

系统化培训方法(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简称“SAT”)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国际核电领域普遍应用的一种培训方法。该方法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并与岗位全面工作能力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相关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ADDIE)五个相关联的阶段,是一个具有严密逻辑性的过程。首先针对工作岗位提出全面工作能力要求;然后根据全面工作能力的要求设计培训目标形成岗位培训大纲,并编制各个课程对应的培训材料,选择适合的教员实施培训;最后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价。(图1所示)

2.2国内外行业实践简介

IAEA向世界核电行业推荐的系统化培训方法(SAT),在国际核电领域受到普遍认同和全面应用,国外的美国核动力厂Exelon、VC Summer 及加拿大核动力厂Bruce Power等均按照SAT的要求对涉及安全生产的岗位开发培训大纲,主要包括运行人员、维修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

国内核电领域的中广核集团和中核集团下属部分核电厂,其重要安全生产岗位采用SAT方法设计标准化的培训途径,并按照“培训-考核-授权-上岗”的管理制度开展人员培训与授权工作。

3.非持照运行人员现有培训体系差异分析

3.1培训大纲岗位设置差异

各运行部门在岗位大纲设置上存在较大差异,如表2所示。

同一岗位职责,岗位设置不同。岗位设置差异对整体规划运行人员的培训途径造成困难,特别是运行新员工和非倒班运行人员的培养缺乏规范高效的培养模式。

3.2科目编码差异

多个运行处使用的OJT科目,在科目编码中不够直观,科目编码的差异则给数字化培训工作带来不便,如图2所示。

4.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体系的优化举措

4.1设置统一的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途径

各运行部门在培训部门的组织下,对非持照运行人员所需要的岗位培训进行梳理,优化后非持照运行人员的岗位培訓实施和资格评定分为现场巡检员和现场值班员两个级别。对现场值班员进一步细分为核岛、常规岛、电气、外围4个岗位。

根据分析结果对培训内容和阶段进行分类,对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途径进行统一规划,如图3所示。

4.2规范归类电站系统培训材料

经过多年来的培训实践,核电厂根据培训内容将课程体系设置成新员工入职培训、基本安全培训、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理论培训、电站系统培训、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国家强制执业资格取复证、临时性专题培训9大板块,并对每一个培训科目均按照适用范围、课程模块代码、专业领域编码,进行数字化管理。按此重新分类,规范性的电站系统培训材料累计1319项。

4.3明确共性课程模块及开发

1、公司级共性课程:九大培训模块中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基本安全培训、管理培训为公司所有岗位的共性课程。

2、技能培训共性课程:技能培训模块中对运行人员分为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其中的共性课程由技能培训处开发统一的培训材料,并统一组织实施,如表4所示。

3、理论、系统培训共性课程

各运行处共性的基础理论培训、专业理论培训、电厂系统培训由运行领域开发领域培训材料。科目清单包括运行管理程序、电业安规要求、现场巡检通用要求、共性系统等。(表5所示)

4、国家强制执业资格取复证共性课程

5.后续工作及待改进方向

5.1强化值班员在岗培训效果

运行值班员的现场工作往往通过任务的形式开展,根据各岗位日常工作的具体任务开发岗位培训任务书(OJO)和岗位培训评价表(TPE),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量体裁衣”式的培训与考核,使人员很快学习到全面系统的技能操作知识,具备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5.2持续开发共性课程

对运行处共性课程的深度开发和使用,有利于规范培训的组织实施过程,统一培训考核和评价标准,达到提升培训效果和节约培训资源的双重效果。目前,运行技能类培训和系统培训的课程已开发一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可以思考更加深入的共性培训需求,如怎样在各项培训活动中更好地结合运行人员基本功。

结论

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体系面向运行处新入职员工,为各运行值提供巡检员和值班员。优化后,非持照运行人员培训体系职责清晰、流程有效,培训大纲设计符合岗位需求、共性培训课程开发高效规范,培训及考核能有效达到培训目标。在提升培训质量的同时节约了资源,对核电领域标准化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邹正宇,《核电厂系统化培训方法操作指南》,原子能出版社,2011;

[2]昝云龙,《培训管理》,原子能出版社,2003;

[3]PERFORMANCE OBJECTIVES AND CRITERIA),PO&C 2013-01,WANO;

[4]Guidelines for On-The-Job Training and Evaluation,GL_2007,WANO;

[5]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达纳.盖恩斯.罗宾逊,绩效咨询人力资源和培训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杨洪常、朱凌铃,快速分析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方法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

作者简介:

胡晨啸,1986年10月,男,汉族,嘉兴,大学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核电厂人员培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