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瓦尔特笔记》文学引用中的互文解读

2020-09-06 13:24范玉洁
北方文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象征主义安德烈互文性

范玉洁

摘 要:青年纪德追随象征主义诗人的脚步,是马拉美星期二聚会中的常客。《安德烈·瓦尔特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纪德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思想中的灵肉冲突与作者的象征主义倾向在作品中有很大互文性体现。《笔记》中提到的大量文学作品,也是纪德本人喜欢的阅读书目。本文借助互文性理论,分析文学引用中更深层的内涵,总结象征主义对纪德早期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安德烈·瓦尔特笔记》;互文性;象征主义;文学引用

张若名曾经这样评价纪德:“纪德的作品是他生活体验的戏剧性象征,撇开他的生活,就将会失去完整的意义。”[1]早期纪德属于象征主义阵营的追随者,纪德将个人经历融入写作,因而纪德的作品与本人之间有强烈的对应关系。《笔记》中引人注目的文学引用不仅体现了作品人物的文学喜好,也是作者本人文学素养的体现。纪德在文中的引用都有其深意,具有浓厚的象征主义色彩。互文性为分析《笔记》中的文学引用提供了很好的角度。首先,笔者将简单介绍互文性、象征主义的相关理论;接着,从文本与文本的角度分析《笔记》中文学引用的作用以及嵌套结构的使用;最后,从文本与作者的角度入手,分析《笔记》中体现的纪德本人与写作、时代背景与写作的关系,总结象征主义对纪德早期作品的影响。

一、互文性与象征主义简介

互文性是法国批评家克里斯蒂娃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概念,经过罗兰·巴特的推广被大众熟知。热奈特进一步将互文性分成五种跨文本关系,互文性研究的范围更小,也更精确。本文主要是利用热奈特提及的引用性互文,分析作品中文学引用的目的和作用。“广义互文性一般是指文学作品和社会历史(文本)的互动作用(文学文本是对社会文本的阅读和重写);所谓狭义,是用互文性来指称一个具体文本与其他具体文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有本可依的引用、套用、影射、抄袭、重写等关系。”[2]因而,文学引用从狭义互文性看涉及与其他作品的书写关系,从广义互文性看文学引用与作者本人乃至社会背景都有很大关系。

象征主义是19世纪后半期兴起于法国的文学流派,1886年,莫雷亚斯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象征主义宣言》的文章,标志着象征主义的开始。波德莱尔、兰波、魏尔伦、马拉美等是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象征主义追求炼金术,通过诗歌语言达到彼岸世界,进行灵魂与灵魂的沟通。因而作品常带有神秘感和晦涩性。象征主义追求音乐性,音乐的不可视性增加了神秘感,更能起到传情达意的功能。纪德早期与马拉美、瓦莱里交好,反应在文学中自然是他的早期作品带有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笔记》作为纪德早期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的文学引用既是情节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纪德本人的思想感情和象征倾向,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二、文本与文本

《笔记》中存在大段的文学引用,从情节设置上讲,具有推动情节的作用。特别是小说的第一部分《白色笔记》中,叙述了主人公瓦尔特与表姐艾玛纽埃尔的感情发展。文学作品是两人的共同爱好,也是两人感情的“避难所”。两个人经常借读书的缘由待在一起,瓦尔特更是通过诗歌表露心迹:“你难道不想/不想将你的脸庞,靠在我的肩膀?”[3]从写作手法上讲,具有渲染气氛、照应环境的功能。瓦尔特与表姐夜间赶路时,两人依偎在一起,感受夜色笼罩的气氛:“想起沉重而油黑的马车,夜幕/从乡间农人的篱舍旁经过.惊起暗处狗吠无处。”[4]从思想主张上,引用的作品也体现了瓦尔特本人的象征主义倾向。比如他提到的对波德莱尔、魏尔伦的关注,以及对肖邦、舒曼、巴赫等音乐家的喜爱,都体现出他对象征主义音乐性的重视。

纪德将生活写进作品,他的全部作品形成一个巨大的互文网络。纪德总是通过写一部作品将上一部作品推翻,因此间隔写作的作品,互文性色彩更浓厚。《笔记》与《窄门》就是典型代表。《笔记》中瓦尔特与艾玛纽埃尔的爱情悲剧是由两人共同的退让导致的。他们在一起时情真意浓,但分开时,艾玛纽埃尔便表现的退缩冷漠。瓦尔特也因自身的软弱,面对爱情出于被动的地位。这一双向退让在《窄门》中再次表现出来。得知妹妹喜欢热罗姆后,阿丽莎就决定牺牲自己,把幸福让给妹妹。而热罗姆面对阿丽莎的故意冷淡,也显得胆小被动。

三、文本与作者

《笔记》是纪德的自我投射:“除了内心的东西,我什么也不写,什么也不想写”[5],因此写作对于纪德而言便是一种需要,于是纪德将个人生活经历投射到作品中。纪德的父亲早逝,在母亲严格的宗教教育中成长。纪德深受新教影响,《圣经》在纪德的作品中也扮演着重要作用。或引用《圣经》的句子,或改写《圣经》中的故事,都在纪德作品中形成巨大的互文网络。互文性理论认为:“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参照物——镜子,每一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互相牵连,互相作用。”[6]《笔记》中引用的《圣经》的句子,正体现了瓦尔特乃至纪德本人的宗教思想,“我读过《启示录》中带有神秘承诺的一段话:在你身边有几名未曾误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于是我陷入沉思,最终下定要保持贞洁的决心”[7]。象征其实最初就是具有宗教气息的纪念仪式,通过象征性的祭祀表达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并解释一些还不能解释的现象。纪德通过《笔记》表达自己对上帝的信仰,《笔记》是象牙塔的象征,在书写中纪德找到缓解灵肉冲突的港湾。

十九世纪的欧洲在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精神世界日益感到空虚。“世纪之交,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剧烈角逐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传统文化讲究秩序,而现代文化则弘扬自我,注重情感,它们的发展不平衡的状态给人们造成精神的困惑。”[8]纪德跟同时代的人一样,面对重物质轻精神的现实世界,无法排解内心矛盾。尼采的“上帝死了”更是将人类信仰贬值。象征主义盛行时期,人们在经历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洗礼后,更加感觉到文学表情达意的重要性。象征主义诗人们通过写作创造彼岸世界,表达自己的美学思想和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不满。纪德作为马拉美星期二聚会的常客,自然将这一追求融入到写作中。

四、结论

纪德在《笔记》中引用了大量文学典故和诗人作家,不仅增强作品的文学性和审美色彩,更是对情节发展、人物刻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除了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互文,文本与作者之间也存在密切的互文关系。纪德对《圣经》的引用与当时纪德饱受灵肉纠缠有关,对波德莱尔、魏尔伦的提及更与当时纪德加入象征主义阵营有密切联系。象征主义重视音乐性、晦涩性也都体现在《笔记》中。《笔记》作为象牙塔的象征,也是纪德寄托感情的港湾。纪德借《笔记》向玛德莱娜表露心迹,故事情节也与纪德本人经历形成互文,使得写作在形式上获得更深层次的意义。当然,本文对象征主义的分析只是浅尝辄止,对象征主义神秘性、音乐性的一面可以再深入展开。

参考文献

[1]张若名.纪德的态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72.

[2]秦海鹰.互文性理论的缘起与流变[J].外国文学评论,2004(03):19-30.

[3]安德烈·纪德.安德烈·瓦尔特笔记[M].宋敏生,姜俊钦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18.

[4]安德烈·纪德.安德烈·瓦尔特笔记[M].宋敏生,姜俊钦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19.

[5]《纪德文集·传记卷》,罗国林,陈占元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174.

[6]梁晓萍.互文性理论的形成与变异——从巴赫金到布鲁姆[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04):37-40.

[7]安德烈·纪德.安德烈·瓦尔特笔记[M].宋敏生,姜俊钦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28.

[8]曹文波.從《安德烈·瓦尔特笔记》看《圣经》对纪德写作的影响[J].法语学习,2016(06):37-40.

猜你喜欢
象征主义安德烈互文性
台州学院李国辉教授新著《19世纪西方文学思潮研究:象征主义》出版
命途多舛的数学家:安德烈·韦依
当代象征主义流派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理想的彼岸世界——象征主义的绘画艺术
超现实主义的反叛与创新——论安德烈·布勒东的《娜嘉》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安德烈的愿望
“谷歌退出中国”美方新闻报道的互文性分析
杜拉斯小说中的“诗”与象征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