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图南诗歌创作研究

2020-09-06 13:58蔡世保
文学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诗歌创作研究

内容摘要:楚图南的诗歌创作前期主要是以现代诗为主,后期以旧体诗为主。诗歌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有对未来理想的不懈追求,有对家乡山川铭心的怀念,有对同志朋友真挚的友情。本文主要从楚图南诗歌情感的丰富性、选材的多样性、语言的精当通俗性来分析楚图南诗歌创作。

关键词:楚图南 诗歌创作 研究

楚图南的诗歌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正如《蒭草集》后记中所言:“在他的笔下有百战劫后的雄关,有威严肃穆的塞上堡堠,有对青史威严的回忆,有对未来理想境界的不懈追求,有对家乡山川铭心的怀念,有对同志朋友真挚的友情。”[1]291本文主要从情感的丰富性、选材的多样性、语言的精当通俗性来分析楚图南诗歌创作。

一.情感的丰富性

楚图南对诗歌及情感的理解亦如他在《说新诗》中所写:“又就内容或者性质方面说,诗歌比其它文学部门,究竟是纯粹感情,或接近纯粹感情的产品。一个诗人,除非从社会之泥土生长,与现实生活不至脱节,则对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气派和作风的体会和把握,自然也得需要相当的学习过程。这样才能应用时代的言语,说出时代的感情。否则,他的诗歌,便不会为人们所理解,为人们所接受的了。”[2]106-107楚图南坎坷的人生经历给了楚图南丰富的情感体验。丰富性可以从下面三个维度可以看出。

1.乡情

对于楚图南来说,故乡文山留给楚图南的哭声多于笑声。父亲长年远游,6岁失去自己的母亲,只能寄宿在穷亲戚家,幼小的身子得承担部分家务;故乡昆明留给楚图南的是喜忧参半,在这里楚图南的个人思想得到了成长,也为革命做出突出贡献。可在这里也经历了失子失父失去革命战友之痛。但不管怎样,楚图南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总是剪不断。正如楚图南自己说:“云南是个好地方,是我们伟大祖国西南边陲的一块富饶的地方。这些年来,每当我在欢迎外宾的晚会上听到了《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及《赶马调》等云南民歌,我便想起了我那白云缭绕的,到处是音乐和山歌的海洋的故乡。这里山高、水急、人强马壮。”[3]

楚图南的诗歌中写故乡的主要是《乡心两首》[1]88、《应云南诗词学会索题》[1]185、《为<滇池>创刊百年期题词》[1]131、《云南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书赠云南大学同学》[1]66、《客昆明一周》[1]37。在这几首故乡的诗里有鞭策故乡儿女的“山国峥嵘好儿女,长征应勉着先鞭。”“文章千古事,新秀振乡邦。”有对故乡思念又不得还的“回荡鸟语声声唤,郜首征人犹未还。”有回到故乡却因为长年在外而被乡人不识的“谁知客是故乡人,长幼相逢耳目新。”但字里行间是满满的乡情,满满的思念,正如他诗中所写“山山水水倍相亲”。

2.民情

楚图南的一生是为民奔走的一生,这在他的诗歌中有充分体现。下面主要从他所处两个不同时期的诗歌来看楚图南诗歌中的民情。

一是抒发旧制度下的民情。如《民歌一首》[1]25“月亮出来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民歌一曲千行泪,天上人间一样秋。”月亮普照大地,给予大地的是一样的亮光,可是人间的生活是各不一样,高高在上的人群还可以欢喜,下层的人民只有发愁;再如《献给“地狱中织补破袜的仙女”》[1]61“不处瑶台不羡仙,不随玉女舞翩翩。伤心尘世悲和泪,地狱森森伴鬼眠。”虽然同为仙女,但是身处的位置不一样,工种不一样,社会地位也就不一样,别的仙女舞翩翩,而地狱中的仙女只能地狱森森伴鬼眠。这何尝不是旧制度下的人间的真实写照。

二是抒发新社会下的民情。在新社会下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人民看到了希望,人民有了奔头。在楚图南笔下看到人民的欢笑《一九八四年元旦口占。(1984年1月1日)》[1]69“欣同全国迎新岁,景物光华万万千。团结一心促四化。我今再度甲子年。”看到了祖国的振兴和变化《丁卯年新年春词(1987年1月)》[1]133“大地春回又一年,新邦气象彩云天。万民共创千秋业,如蚁负山敢息肩?”

3.亲情

亲情古往今来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一辈子无法拒绝的一种情感,人一出生亲情就自然而然的存在。在楚图南的诗歌中有描述对母亲、对妻子、对儿孙挚爱之情的篇章。

对于楚图南来说,母亲在6岁之前是日夜相伴的,但是6岁以后母亲只能留在记忆、留在梦中。所以在1984年他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梦母》;对于妻子彭淑端,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两人都是经历过革命,坐过牢,有共同的革命理想。1935年两人结婚后,彭淑端就长期协助楚图南工作直到1979年4月12日在北京病逝。楚图南对妻子的思念可以从下面两首诗看出来:《悼念淑端同志》[1]10“一生颠危共险艰,方期偕老一百年。蓦地溘然弃我去,无端悲绪对谁言。晨兴夜宿音容在,夕食朝餐暗泪涟。万般情意千番话,恨无一语到九泉。”《纪念淑端逝世五周年(1984年4月)》[1]72“五载悠悠寂寞春,漫漫长夜梦魂萦。空霄怕听孤鹃唳,一样凄清离别情。”对于儿孙亲情描写主要五首诗,其中《戊辰年新春志感》和《戊辰年除夕》写过节儿孙围绕周边的情景,《为孙女宁儿题观音大士像》和《欣闻幼儿园、小学新春开学》描写孙辈生活情感,包括楚图南在最后临终前给子女写下:“平等互爱,和平进步!共同努力,人类幸福!”都充满了亲情,他在教育下一辈要平等互爱,共同努力。

二.选材的多样性

楚图南诗歌的选材多样性正如楚泽涵在《步履 征尘 企望----<楚图南集>校后记中这样综述《楚图南集》第二卷:“本卷文選集,辑录了父亲20年代到90年代在各种不同地点、不同境遇中写作的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其领域历史、地理、哲学、社会、宗教乃至至自然学科的某些领域。这些是父亲‘读万卷书的某种映射。”“这些文章发表的地点及记述的事件则遍及全国乃至世界,是父亲‘走万里路---用脚走的路和用心走的路的历程。在对20世纪一些中国学人的回忆中,父亲记述了和这些‘好朋友们交往的故事,以及对他们的理解。所有这些文章,都反映了父亲一生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这件‘大事情上的艰辛和欣慰。”[4]37下面就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交好朋友、做大事来看楚图南诗歌选材的多样性。

1.读万卷书

楚图南是学贯中西的学者,自幼年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为了能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西方和世界文化发展的过程和主要成果,楚图南可以说广读古今中外之书。

一是读古人的诗书。有读诗歌的《读<杜甫诗集>(1984年)》[1]78“万方多难万家愁,诗笔纵横一览收。老弱流离遍赤土,权奸扰攘破金瓯。朱门豪丽餍粱肉,蓬门病残委壑沟。熟读遗篇悲世运,岂徒词翰足千秋。”有读史书,《读史》[1]50“翻阅千年史,纷争乱如麻。豪强弄权势,贤智空咨嗟。天地何时转,日月重光华。四海皆兄弟,万国如一家。”有读小说,《录读《聊斋》旧作赠蒲松龄纪念馆》[1]5“鬼狐犹有人情味,岂可世间无是非。彩笔灯昏补造化,迷濛朝日梦依稀。”二是读听看当下人的书、电视剧。楚图南除了读古诗书,读听看当下的书、电视剧等来关注国内外发生的事。如读报纸有感《读报青年判死刑有感,(1981年9月3日)》[1]38“又是青年判死刑,下车泣罪是何人?当年我亦教书史,读罢讼词泪满巾。”《阅报知中东及中美洲战争又爆发》[1]128“回天无力倍伤情,战火纷飞灭下民。犹有丹心坚斗志,不须啼泪哭苍生。”如看的《看日本电视剧之<阿信>》[1]92“雪野凄风万里埃,豪贤英杰委荒苔。人祸天灾世间路,淑女经行步步哀。”楚图南就是这样用读书积累材料,用读书长见识。

2.行万里路

楚图南的一生基本上是用脚在度量着他的人生和事业,他的脚迹不仅仅遍及祖国大江南北,还遍布世界各地。

一是行走在祖国大地。楚图南诗歌中涉及他行走在祖国大地上的诗歌较多。在此例举几首如1986年夏写的《咏大连》[1]11“苍山浩海碧云天;如画风光数大连。劳动人民竞创业,辽东历史写新篇。”1990年12月写的《再游重庆》[1]200“诗情画意古渝州,万姓腾欢展宏猷。文物光华铺锦绣,新开天府耀千秋。”二是行走在世界各国。楚图南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用近30年的时间踏遍了五大洲,这可从他的诗歌选材中可以看出《旅日偶作》[1]7“旭日照東海,万壑走松风。人民千重秀,富士矗玉峰。”《参观布加勒斯特市及克拉约瓦市历史博物馆》[1]34“俯仰云山万里长,垂天一息又他乡。千年历史如棋局,留与后人细平章。”《访问印度感赋》[1]64“巍峨珠峰恒水长,同为古国又新邦。慈悲普渡赞佛祖,智勇传经颂玄奘。畅叙旧情怀往事,喜逢新友迎曙光。大心共济挽时运,中印善邻两自强。”等等。楚图南就这样走到哪里写到哪里。

3.交好朋友

友情,是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是社会的人,人一生下来就会和除了亲人外的人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而有些联系是亲情这种情感在其他人群中的一种延续,这就是友情。楚图南很注重交朋友,这一是和他从小的志向“交好朋友”有关;二是和他工作有关,他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离不开交朋友,所以楚图南交了很多国内外的朋友。

一是写国内友人。楚图南诗歌中描绘到国内友人并在标题中就显示的有《闻友人谈青年活动》[1]170“不薄今人爱古人,繁花似锦迎新春。开怀畅谈当前事,喜看峥嵘好后生。”二是写国外友人。描绘国外友人的有《难忘》[1]39“扶桑再度任留连,山水相迎倍有缘。难忘故人化鹤去,长空遥望总泫然。”楚图南就是这样用诗歌记录了和友人之间的点点滴滴。

4.办大事

楚图南的诗歌反映的是办大事的事实。可以说楚图南的前半生是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而奔走,后半生是为外交而奔走。

最能体现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而奔走的这个历程。是他在1984年8月写的《心愿》[1]76“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类真解放,个人始自由。此志未如愿,含恨入土丘。遗言告后世,济时运宏谋。创建新社会,四海欣同舟。万姓皆一体,相亲无怨尤。前景光辉灿,宇宙任优游。九泉亦含笑,不为子孙羞。”最能体现为外交奔走的是《分别会见欧亚非及拉美各国客人归来志感》[1]132“云影波光远连天,万里豪情忆昔年。满怀新知访异域,普宣正义结良缘。漫云灾黎沉沦苦,且喜群英斗志坚。皓首归来气仍壮,晚途犹勉着先鞭。”楚图南的诗歌正是反映了楚图南办大事的艰辛和意志。

三.语言的精当通俗

1.语言的精当

语言的精当即指精确适当。正如楚图南在《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认识和修养》中提到:“关于技术的标准,据我所知第一当是精当,即精确而适当,将适当的字,作适当的组合,用在适当地方,即俗话所谓的恰到好处。”[2]79楚图南的一生诗歌写作基本都是按照这一技术标准来执行。

这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证明。一是用楚图南的自己诗。随便从楚图南的诗歌当中选出一首都可以看出楚图南对语言精当的要求。如写《为昆明聂耳墓题词》[1]99“翘首南天怀故乡,云山钟毓好儿郎。高歌为民开先路,遗念人间万代长。”诗歌通过“怀”、“好”、“为”、“开”、“万”等精当的语言表达了楚图南对故乡的思念,指出故乡出了一个好儿郎聂耳,聂耳用音乐为人民指引道路,人民会一直思念着他。二是楚图南的子女在回忆父亲在做学问写诗时的场景。楚泽涵在《步履 征尘 企望----<楚图南集>校后记》第四卷中有这样的表述:“父亲也曾对一些难译的词汇的译法表述过“一字未安,绕屋彷徨”的心情。”[4]39此处虽然指的是楚图南在翻译过程中对词汇精当的要求,但对于他的所有文学体裁依旧如此。

2.语言的通俗

古往今来大部分诗人都会在自己诗歌中追求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大家都能看得懂的诗歌。正如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罗振亚在《罗振亚谈诗歌创作与研究》“一般情况下,我愿意启用朴素的言语态度让诗安身立命,让人能够沿着语言走近诗人的生命内部,如果新诗人都能够学会亲切地说话,新诗就有福了。如今不少人瞧不起诗人,其中一点就是觉得有些写诗的人不说人话,故作高深,哗众取宠,假模假式,读者不被吓跑才怪呢。”[5]5而楚图南在《文艺工作者应有的认识和修养》中也是如此“所以,当然,要通俗,通俗,近其可能的通俗!”[2]80

楚图南自己说自己文字就像充满了人间凌乱的风沙和杂草,和有着角芒的瓦砾和泥土。他正是用这样的语言来描绘自己的现实人生。如《闻友人谈青年活动》[1]170“不薄今人爱古人,繁花似锦迎新春。开怀畅谈当前事,喜看峥嵘好后生。”《题熊秉明雕塑老牛》[1]95“刀雕斧凿牛形成,百孔千疮悟此生。历尽人间无量劫,依然默默自耕耘。”《游西郊大钟寺》[1]199“腥风晦雨杀声喧,愧无神方警愚顽。我欲撞钟普善愿,祥云瑞日焕人间。”《赠民盟同志》[1]13“工农典范记心间,马列主义苦钻研。占勤奋攻关薪创业,长征路上着先鞭。”当中的“今人”、“古人”“后生”“默默”、“祥云”、“人间”、“工农”、“心间”、“路上”等日常生活中常见字、直白的字、通俗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楚图南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也是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而奔走的一生,他的诗歌基本上是对他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奔走而历经坎坷的文字记录。坎坷的经历带给了楚图南丰富的情感体验,丰富的情感体验让楚图南的诗歌创作和那些完全靠想象力坐在办公室想出来的“无病呻吟”诗歌决然不同,楚图南的诗歌能把读者带入到楚图南所生活时代、所生活的地域,体会楚图南之所见以及楚图南的个人思想历程。丰富的情感经历和坎坷的人生让人看到了楚图南诗歌材料的丰富性。楚图南又擅于用精当的通俗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书写自己的人生。通过对其诗歌诗的研究,从而使后人更深入的了解其诗作的深刻内涵。

参考文献

[1]楚图南.蒭草集[M].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楚图南.楚图南著译选集[C].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楚图南.边疆青年的光辉前景和光荣任务[N].云南日报.1979-7.

[4]楚泽涵.步履 征尘 企望----《楚图南集》校后记[J].群言.2000(2).

[5]罗振亚.罗振亚谈诗歌创作与研究[J].创作评谭.2017(4).

(作者介绍:蔡世保,云南省文山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创作及民族资源开发与利用)

猜你喜欢
诗歌创作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独特性略析
偏爱这不息的变幻
浅论龚自珍诗歌中的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