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符于景:新媒体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场景化叙事与符号化传播

2020-09-06 13:48陈燕玲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2期

陈燕玲

摘  要  新媒体中兴起的人文类纪录片将场景化叙事与符号化传播充分结合。《了不起的匠人》以其精湛的人文技艺、高尚的匠人精神、多元的审美蕴涵、丰富的符号元素、将场景化叙事与符号意义相结合,形成独树一帜的表达范式与叙事风格。

关键词  场景化叙事;符号传播;了不起的匠人;融合模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2-0097-02

《了不起的匠人》是新媒体独特个性与多元融合模式的节目,通过每期展现不同手工艺与匠人精神,伴随精湛工艺品散发的是独具特色的符号表

征[1]。叙事表达方式的场景化是叙事的主要环境与必要因素,对此的探究梳理,可以进一步体察到其中消费文化、营销模式、奇观文化等主要融合特点。

1  新媒体纪录片的典范:场景化与符号融通

新媒体纪录片主要是指以互联网技术或新兴数字媒体技术为手段进行创作、并主要在网络或新媒体平台上传播的纪录片。新媒体环境里,场景化叙事是一种泛化的理论,从文学的角度看是一种写作叙事手法,在特定情景中进行相应的叙事。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是一种以场景化作为依据的叙事方式,一种叙事存在的环境与空间[2]。这个理论贴切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与方向。符号的功能是靠讯息来传播观念,这便要求有客体即有所谈论的事物或称指代对象、有符号和编码、有一种传播的手段、显然还要有发送者和接收者。《了不起的匠人》这档纪录片里的画面、人物、景别等都是有其所指蕴涵,产生所需的针对性受众与传播效果[3]。微纪录片也以其节奏性强、叙事简明、话语清晰、接近性广等特性去生产产品。

1.1  符号表征与审美注意

节目中以诗意化的镜头语言搭配林志玲的柔美叙述形成强烈的节目标签,不同的手工艺、匠人的生活、创作理念、艺术个性都是通过一个个的作品制作过程呈现,极具视觉冲击力与感染力的符号展示,视觉符号的多元性、听觉符号的接近性、意识符号的集中性都展示审美的功能。也有情感功能,确定讯息与发送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不同的当下场景进行生动结合,呈现了匠心之美。

1.2  叙事符号与场景呈现

时空交织的场景叙事与虚实结合的场景再现,后现代化的叙事语境,网络空间的位置叙事,将叙事的符号与场景进行多元搭配,采取色彩鲜明的色彩符号融入具有传人文气息的丰富场景、将林志玲具有柔和舒缓的声音符号融入古香古色的技艺制作中、把吸引受众的消费符号融入到工艺品营销的产业链中。这是艺术与技术、沉浸与场景、营销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是对叙事文本的符号与场景结合的范例[4]。

2  场景化叙事的实现历程:见微知著彰显匠心

场景化叙事的特点落实到文本分析中,主要是通过叙事特征与结构、视角与语境来体现的,时空关系与细腻工艺就是这档系列微纪录片的“微”,由此结合叙事环境就充分彰显了场景化的审美接受内涵。

2.1  叙事特征碎片化

后现代化:叙事对于受众的接受习惯与把握更准确、文本叙事的节奏加强了、真实性原则依然是共同生命线,其具备了更多的游戏性、颠覆性、碎片化上具备同时代特征,碎片化、个性化等后现代特征越来越明显,表现的更加彻底与具备先锋性。

节奏化:其拍摄手法、镜头组接、景别设置等技术操作上都更加的具备个人创作新意與片段化切分的快节奏表达。这也是自制微纪录片的自主个性化表征所在。从而得出微纪录片的叙述特征是生活化、拼接化、扁平化的综合。

层次性明显:由表及里、由小见大、由微观视角到宏观主题、语言递进效果显著。第一季:精妙的20件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风情、第二季:“登场了,东方美”为主题。第三季:《了不起的匠人》IP进行全方位的内容再升级,主题上通过师徒传承,讲述东方为人处世之道。

场景化传播:节目工艺品与广告链接、匠人生活与工艺技术、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融合传播。

2.2  叙事结构场景化

节目主要呈现为顺序的讲述方式,快速的场景切换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双向结构并举具体化:内部结构是片中的解说、人物对话而推理出的叙述内容,被叙述的内容为命题中心来安排外部结构。片中体现为:工匠与工艺、古老与现代、旧与新、美学与文化等命题。外部结构是从情节场面叙事形式中看到的,通过网络呈现的文本形态与整体布局。片中为:工艺品制作过程、工匠的个人故事、渗透式广告营销等。结构与价值衍生化:叙事的内容与故事通过结构进行架构,是纪录片的骨架,故事内容是血肉,微纪录片的讲述聚焦更集中,结构的变化性更少,所以其传达的价值观冲击力强。

2.3  叙事视角个体化

围观的力量:在新媒体环境中,主要是一种围观力量的视觉化空间,视角是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事件里的相对应的位置或坐标,视点对文本的形态产生绝对的影响,是叙事的立足点与依据,分为非聚焦、内聚焦与外聚焦的视角,而微纪录片的视角更多是一种外聚焦与非聚焦视角,从外部呈现的人物行动,外表及其客观环境去叙事,也可叫做限知视角,更多是限于个人的观察与体悟,还表现在分享、点赞、评论上。非、外聚焦视角:从外部呈现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其客观环境,不显示人的动机、目的。是一种限知的视角,这样在新媒体环境中进行传播会增强纪录片的游行宣传与推广。将个人的观察体会充分站下,多了亲民性,少了权威性。在个体化角度去平行化的观察记录,这样的视角有助于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同时可以调动受众的感官,极具真实感。

2.4  叙事语境狂欢化

微观宏观并蓄环境:除了文本的上下文之间的互动与整体架构的一致,节目的三季宣传推广设计也愈加丰富了,在时空关系上呈现了不一致,由中国本土技艺到东方文化视野、由老匠人技艺到新匠人学途、由具体物质到无形精神意旨的一脉相承。

叙事语言是多元化并存:节目的叙事语言更多是一种多元声画结合,语言是叙事的首要因素。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对语言的认识与使用是关乎我们对世界的把握与认识的依据。网络自制微纪录片在网络媒体里的生存,是在数字化、全时性、交互化、容量大、全球性的多媒体化、小众化、多元化与网状传播的虚拟疆域里的产物。人们的虚拟化需求越来越多元、追新、求异。节目跳出窠臼与传统模式,是一种创新。

技术语言突出:网络综合了信息存在方式,包括声音、图像、影像等,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叙事语言。微纪录片里主要会加入一些卡通动漫、背景音乐、色彩手段等非真实叙事语言手段。

这样的场景化体现与符号意义的结合,使得这档节目的深度与内涵在贴切大众审美需求上更进一步,也体现了“微”的独特意义,在场景化固有的环境里转换成了“匠人精神”的崇拜与赞美。

3  新媒体纪录片的叙事意义:多元融合的景观交叠

这部微纪录片是系列化网络自制纪录片的典型作品,也是体现了网络空间的观看分享传播实则也是多元融合的体现,微纪录片彰显纪实之美具有强烈的泛娱乐化审美体现[5]。其深刻性与时效性之间的关系愈加明显,非线性的编织体结构与记录,为了达成内容与主题完整性,在新媒体纪录片里要掺杂艺术性与人文性、场景化与符号化、才能将营销与传播、精神与意识潜移默化的输出,这样多元景观化的交叠才能真正的影响受众。

4  结语

不同的场景叙事與符号是为观众“量身定制”的视听盛宴,让颇具敬畏感的“经典”变成让年轻人“消费”的新文化。表现丰富的演绎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节目通过展示精美物件和明暗背景的交替处理方式,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同时增加了年轻化的元素节目将浓郁的文艺气息与视听冲击结合,这是《了不起的匠人》在新媒体环境纪录片中拥有的独特魅力与融合创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畅.网络微纪录片的工匠精神传播研究——以《了不起的匠人》为例[J].视听,2019(4):24-26

[2]李然.微纪录片美学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

[3]窦蓉.系列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叙事方法与效果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4):54.

[4]孙腾飞.融媒体背景下微纪录片的叙事策略探究[J].视听,2018(7):28-29.

[5]陈璐.浅析网络视听的发展应用史[J].传播力研究,2019(1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