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唤醒法治社会的精神意蕴

2020-09-06 14:07陈艳
检察风云 2020年14期
关键词:良法小春绑匪

陈艳

“蒙太奇”本是一种拍摄手法,但在韩国电影《蒙太奇》中,它更是一种犯罪手法,使15年后发生的案件和15年前的案件重叠组合在一起,运用15年前的录音,让已经过了追诉期的绑匪最终落入自己的声波铁证之中。

电影的开篇便是女主人公西珍妈妈的噩梦,一幕幕有关女儿西珍在15年前遭人绑架杀害的画面令她痛彻心扉。回到现实,15年的犯罪追诉期已至,警方仍然没有抓到该案的罪犯,与此同时,又有一名叫小春的小女孩在自家庭院遭人绑架,作案手法与15年前的西珍案如出一辙。负责当年案件的警察吴青浩认定,这是15年前的罪犯再次作案,是为了给自己的完美犯罪画上一个句号。随后,绑匪打来电话,指定了交赎金的时间和地点。同样的火车站,同样的站台,同样的一群干扰警方视线间接帮助绑匪逃脱的军人。所幸的是,这次的吴青浩提前有所防范,终于在车站偏僻的后门成功抓到了准备翻墙逃跑的绑匪。然而,当掀开对方的帽子之后,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却是小春的爷爷韩哲。韩哲的解释是:他接到了绑匪的电话,必须按照对方的指示行动才能确保小春的安全,于是有了之后穿军服扮作军人、瞒过警察、去火车站拿赎金这一系列的举动。除了当场抓获韩哲外,其他证据也都指向了韩哲——在韩哲抽的烟上提取的DNA与在绑匪打来电话的电话亭中发现的烟头上提取到的DNA完全一致;小春妈妈的笔录提到在女儿被绑架后韩哲不许她报警,声波鉴定书显示电话里绑匪的声音与韩哲声音相符。

尽管如此,吴青浩还是通过对声波的仔细调查发现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即便过了追诉期,西珍妈妈依旧没有放弃追凶的信念,靠自己坚持不懈的独立调查发现了绑匪留下的蛛丝马迹,最终找到了绑匪的住所。当她看到绑匪韩哲和孙女小春其乐融融的场景,愤怒和怨恨让她失去了理智——必须也要使韩哲饱尝失去至亲的那种痛苦。于是,西珍妈妈绑架了小春,在给小春妈妈打电话时播放了15年前韩哲绑架西珍时索要赎金的电话录音,并伪造了韩哲犯罪的证据。

罪犯的确应该受到惩罚,但以暴制暴终究无法解决问题的根源,甚至会牵连更多的无辜者。观众不禁为影片中西珍妈妈15年来的丧女之痛感到揪心,也为她不顾一切找出真相以告慰女儿的伟大母爱动容,但她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的报复手法却制造了新一轮的破坏。这或许是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传统文化的以及道德的诸多因素整合的内在矛盾的外观,个人正义看似得到了实现,却是以牺牲社会正义为代价。如果每个人都各行其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社会迟早面临暴乱和毁灭。制定“良法”固然重要,培养“良民”同样是必要的。只有良法而没有良民,不可能有法律信仰;同样,只有良民而无良法,也不会有法律信仰。因此,要形成法律信仰,创造良法与培养良民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法律只有得到主体的信仰并成为主体的不懈追求才会被赋予生命和权威,否则就是空洞而脆弱的。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真正的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新的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失的时候,它可以復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

显而易见,法律信仰可谓当下法治社会的精神意蕴。社会公众的法律情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法的神圣性的观念和意识,对法的情怀和信仰,是全部法治建立、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如果一个社会要走向法治化,我们就不能不培养和唤起人们对法律献身的激情与热忱,不能不把法律当成被信仰的对象,唯其如此法治才有可能获得人们内心真正的支持。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良法小春绑匪
深深地爱着你
小春芽
秋叶
难言之隐等 则
凝聚核心价值 实现良法善治
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惠民生
良法善治 呵护“文明之花”绽放
CROSSED PRODUCTS BY FINITE GROUP ACTIONS WITH CERTAIN TRACIAL ROKHLIN PROPERTY∗
来自绑匪的视频
梦里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