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研反哺教学的导师制下生物医药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20-09-06 13:45胡一晨时小东万燕谭茂玲刘达玉赵钢
高教学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科研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胡一晨 时小东 万燕 谭茂玲 刘达玉 赵钢

摘  要:面对我国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类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探索“厚基础与强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生物医药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助推相关产业快速增长及有效解决生物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立足于导师制培养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的多年实践,探讨了以科研反哺教学的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基地,让学生学以致用,實现生物医药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

关键词:科研;教学;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019-04

Abstract: Facing the practical needs of applied talents in biomedical industry, explor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thick foundation and strong skills" applied talents and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biomedical industry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way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mployment of bio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industry. Based on tutorial system of cultiv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biological medicine many years practice, discusses the biological medicine of feedback teaching by scientific research way and the method of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organic fusion theory teaching and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terprise training and skills practice process, realize the biological medicine applied talents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o a soft landing.

Keywords: research; teaching; tutorial system; talents training mode

生物医药是生物、医、药、工等学科高度交叉的学科,该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医学、药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医药的学科特点深入掌握相关学科的科研能力,解决生物医药领域的科学研究问题。教育部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中生物医药也在其中[1],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是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如何加速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培养高校生物医药专业相关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完成国家级和省级教学质量工程30余项,并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示范基地。一方面,成都大学具有生物医药相关专业完备的教学体系与师资队伍,并在生物技术、药学、制药工程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与优势。另一方面,根据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目标,目前我院相关专业实施本科“导师制”,以期使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科研反哺教学,教研相长的局面。然而,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与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混乱时期的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和改进。

一、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的主要问题

(一)导师制实施定位不确定

本科“导师制”的指导老师各有特点,有的偏重于科研,有的偏重于实习,有的偏重于教学。选择不同类型的导师,将直接引导学生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导师制在定位上的模糊状态将直接导致实施过程中学生分配、导师工作职责、教授具体内容等的不确定,这也加大了导师制评价体系构建的难度。

(二)导师制实施机制不健全

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导师制的实施将意味着导师需要在正常工作量以外投入大量的精力来根据每一位同学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我们不能让高校教师只讲奉献不讲回报,合理的激励机制将带动导师的积极性,不仅有利于本科导师制的实施,更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监督机制缺失。监督并不是对导师工作的不信任,更不是导师工作的绊脚石。相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将导致导师产生“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结果。成功的监督与成功的激励一样,对于导师制的推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综合考虑导师的教学工作量、职称评定、岗位聘任、进修及人才培养计划等多方面的需求,制定全面、合理的激励与监督机制,为导师制的实施提供报账。

(三)导师制实施人员不具备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入学人数和办学规模都在逐年扩增[3]。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大规模引进专任教师与科研人才。然而,学生人数的增加与专任教师人数的增加比例并不协调,大量新进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待考核和进一步提高,这些情况也是导致导师制实施的效果不佳的原因。

本科导师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随着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完善本科导师制的施行制度,立足本科教育教学现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有利于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4]。

二、有效实施“导师制”的合理措施

(一)明确定位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前提

现今,如何将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导师制与大众化教育模式下的学分制有效结合,将是探寻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化发展,是本科导师制的根本。我们首先应根据学院具体情况,对现有导师进行分类与合理分工,摒弃导师一人“承包制”的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指导状态,设立合理的分阶段指导策略,构建导师指导方向的主题框架。

(二)健全运行管理机制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备条件

本科生导师制的施行是从导师与学生双方确立指导关系起,在“导师制”的整个指导环节、指导成果的认定等都需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以保障本科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1. 导师与学生“双选”机制

根据各大高校对导师的工作职责的约定,“导师制”导师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具有较好的师德师风,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愿意指导学生。学院应该根据各导师的情况,建立起导师的学术方向、科研能力、到账经费、对学生的要求等大数据库,同时根据学生的成绩排名、学生的兴趣特点等,建立合理的导师与学生的“双选”机制,确保导师与学生指导关系确立过程公平公正。

2. 指导过程的“准入”与“准出”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有赖于师生双方的合作,导师和学生作为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有权在指导过程中发生性格志趣等方面不和的情况时,实行“准入”与“准出”制度。因此,在最终确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指导关系前,有必要建立导师和学生之间信息渠道,确保学生了解导师的专业方向与教授风格、导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就业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全程实行双向选择机制。

3. 指导过程的定期考核与管理

对“导师制”指导全程进行定期考核与管理是确保导师制实施效果的有效途径。本科生导师制的定期考核与过程管理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导师指导的成效,另一方面也是为评价导师工作的质与量提供依据。因此,建议制定面向学生个体化的培养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规定指导时数,每学期提交工作总结,跟踪学生记录学生情况等。学院则应组建专业的考核团队,定期检查导师教授成效,总结导师可能存在的问题,分享优秀导师工作经验。

4. 指导过程激励与监督机制的建立

考核有据、激励有序、防范有力的激励与监督机制,将能恰到好处地反映“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工作的质与量。激励与监督机制要综合考虑导师自我评价、学院对导师的考核、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和学生取得的成绩等因素,建立科学、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另外,考虑到有些导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愿意承担导师制的相关工作,因此建议将本科生导师制的工作成效与职称晋升、绩效奖励、外派进修、提拔任用等方面的评定结合起来,引导和推动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5]。例如,学院肯定导师带学生的工作量与指导人数成正比;对已经带领一届本科生毕业的优秀指导老师给予科研经费的支持;实行综合排名的形式,对于排名较低的导师减少招收研究生指标等。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有力保障

师资队伍是本科生导师制培养的关键。为满足生物医药产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是重要举措。我院近年来也引入了大量优质青年教师,然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相对缺乏,企业实践经历也较为欠缺。鉴于此,学校有必要建立导师的定期培训制度,鼓励导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和进修,同时引进具有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兼职导师,与企业联合申报开展科研项目等形式,增强导师对企事业单位及其所需人才类型的了解,使学院教师尽快掌握专业技能,提供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导师的教学、指导及管理水平。

三、以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的“导师制”培养模式示范

目前,成都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制药工程、药学等专业开展了本科“导师制”,建立了“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同时正在建设生物医药教学大平台。抓住学校生物医药平台建设的契机,并在生物工程省级教学团队、生物医药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基础上,大力推行科研反哺教学,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以“加强基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原则,实施厚基础、强技能的大类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并结合自主性、个性化、符合生物医药领域需求的专业培养。围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推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以后将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生物医药平台建设。

(一)应用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强化和完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共推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以及与企业的产学研建设,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内培以及引进具有工程师身份或具有企业实践经历的双师型人才。这些“双师型”导师多有企业实际工作背景以及在实践操作指导中能够更为有效地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在日常的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以及实践操作指导传授更多经验。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应用性,学院积极推行“3+1”的培养模式,学生本科课程重心前移,到企业或科研机构实训一年,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课程增加学生进企业的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感性认知度,提升本科生的就业能力。同时紧密联系四川以及成都地方特色產业,建设《生药学》为市级精品课程及《畜产品加工学》为省级精品课程。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建立了“科研实验室-工程实训中心-企业(教学实习基地)”三级实践教学体系。以科研实验室深化课堂理论知识,加强锻炼学生科研思维与基本操作能力;以工程实训中心强化学生的操作规范意识,模拟企业操作场景,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统一;毕业前通过企业或科研机构实习来优化学生的业务能力,增强学生就业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推进产学研道路发展,促进学校与生物医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利用良好师资力量以及与众多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的密切合作关系两大优势,与成都地奥集团、四川乾坤集团、成都华神药业集团、成都康弘药业集团、成都恩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众多大中型企业联合组建了多个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教师带动学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中药资源普查等科研实践。目前,在刘涛教授、邹亮教授、王跃华教授等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参与学生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成果,2012年至今,本科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达70余篇,其中不乏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Food Chemistry等SCI收录以及核心期刊录用的高水平论文。学生共获得国家挑战杯奖励3项、省级竞赛20余项。图1为2014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药厂参观实习。

在校企合作办学搭建的平台上,学校探索并实践创新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批具有丰富研发、生产、管理经验的企业骨干或校友成为学生们提前了解社会的窗口,为学生“学以致用”奠定基础;同时,联合培养学生不仅能在培养期间为企业或科研机构发展做出贡献,拓宽学院办学思路,而且能为企业或科研机构筛选甑别出一批优秀学生作为骨干培养,这些学生能在“学校-企业”、“学生-职工”角色转换中无缝对接,在业务水平中更加熟练,在态度上更加踏实,缩短企业培训的过程,这些都是“见面式”招聘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更为企业认可。

(三)探索学校与生物医药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教

学管理方法

在教学管理机制方面,共同搭建多方联动、校企共推的运行管理模式。组建了由学院领导、资深“双师型”导师、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校企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吸收资深行业专家加入联合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改革,参与制订培养方案,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与企业的产学研结合。由学校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梳理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方案,共同评价培养成效。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已从知识的传授者慢慢转向知识的引导者,教学内容也从刻板地教材内容转向针对实际运用的教材辅助学习实践技能。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是否做到定位准确,紧跟学科最新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已成为衡量改革成效的标尺。“导师制”教育教学改革的试点,可以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而凝练专业特色。以科研反哺教学,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将促进高校生物医药类学生科研素质、创新创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莹莹,邹亮,刘达玉,等.基于强化实践的应用型生物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成都大学生物产业学院为例[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36-37.

[2]彭廷红,秦宝荣.本科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与经济,2010,23(2):51-54.

[3]黄锁义,李容,潘乔丹,等.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22-24.

[4]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導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1-24.

[5]陈慧娴,李涛,单仁亮.导师制在培养应用型本科生中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学刊,2019(19):5-7.

猜你喜欢
科研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