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德育工作中激励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0-09-06 13:57张作雄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6期
关键词:激励教育德育工作新课改

张作雄

【摘要】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国内教育界开始意识到初中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初中政治是德育的主要阵地,但初中德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初中政治,应该渗透在初中教学的方方面面。激励教育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德育效果。本文总结了当下初中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就初中德育工作中激励教育的开展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德育工作;激励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落实,人们开始意识到初中教育中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修养内容的重要性,而激励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开展方式,如何开展激励教育来提升德育效果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激励教育开展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通过开展合理的激励措施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一、当前初中德育工作中激励教育存在的问题

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德育,力争通过科学合理的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等促使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教育工作者常通过激励教育的方式来开展德育工作,但目前推行的激励教育模式存在较大的应用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制度和组织不够全面

新課改推行下,初中教学中开始推行德育,由于其起步较晚,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未构建起德育制度和组织,只是将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尚未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初中德育的开展。部分初中教师想要渗透德育思想,但苦于教学制度、考察制度以及记录制度的不完善问题,无法有效实施。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当前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秩序混乱的问题,教师固然想要做好初中德育工作,但受到的限制过大,如无法找到参考标准,开展德育时完全根据自身意愿,盲目、无针对性。

2.激励教育的实施力度不够

激励教育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方式,这种教学手段结合了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德育教学效果。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存在实施力度不够的问题,如学生在践行德育思想方面具有优异的表现,教师却没有在第一时间严格落实激励措施,给予学生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学生很可能会在期待中丧失兴趣;同样的,如果学生存在错误行为,教师没有及时批评,学生很可能会产生侥幸心理,这都将影响到后期的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当下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德育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善

初中教师利用激励措施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思想时,除了实施力度不够的问题外,还存在激励措施单一、可行性不高等问题。大部分的初中教师在制定激励措施时,往往会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来制定,很少能够考虑到学生的需求,这种模式下所制定的激励措施总是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

二、新课改下初中德育工作中激励教育的开展策略

德育教育在新课改理念的推行中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律教育以及品德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让激励教育更好地辅助初中德育工作,全面提升初中德育教学效果,现将改善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

1.尊重德育管理规律

德育管理就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等多个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德育管理的过程中,作为年级组长,一定要遵循德育管理的规律,合理开展德育管理活动,让学生德育管理有序进行,知情意行四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顺应德育发展趋势,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以及道德意志的全面房发展。实际德育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要最大程度地取得教师的认可,对于学生,任课教师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而实现德育管理工作的正确推行,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2.改善激励策略的制定制度和执行力度

首先,需要在制定激励策略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实际教学情况等。由于学生正值青春期,相较于物质上的奖励,学生更希望得到的是精神上的奖励,来自教师的一句简单的鼓励,可以让学生铭记很久。除此之外,担任学生干部也是很好的一种精神奖励手段。例如,设立多个奖项,每周、每月统计学生践行德育思想的情况,挑选优秀的学生在校园内展示,并安排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这样一来,学生将会延续自己的良好行为作风,优秀的学生担任学习干部也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引领所有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就激励策略的执行力度来说,作为年级组长,首先要对初中教师展开培训,帮助其认识到初中教育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明确自身职责,养成积极贯彻激励策略的意识和习惯,对于不文明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批评,对于优秀的学生要不吝夸奖,让所有学生能够规范行为。

3.建立起初中德育工作与生活的联系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存在治标不治本的现象,大部分的学生在学校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一旦到学校外,学生会回归“本面目”,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家长反映的问题。想要杜绝将德育教育限制的校园内,就必须研究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发掘德育教育的方式。在校期间学生与教师的接触更多,出校后学生更多的时间与家长呆在一起,因此年级组织可以引导教师积极与学生家属取得联系,让学生家长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渗透德育教育,给学生家长制定相关的激励策略,定期汇总学生在家的表现情况,当学生回校后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这样一来,教师在校期间落实激励策略,校外则在学生家属的帮助下落实激励策略,两者共同作用,德育的激励策略将全面落实,德育的教学效果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德育是我国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合理化方向发展的必经之路,饱受社会公众的重视。从当前初中德育工作现状来看,其开展效果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作为年级级长,要遵循德育管理的规律,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制定合适的激励策略并严格落实,确保激励策略的执行效果,从而在激励教育的辅助下,全面提升德育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聂新明. 新课改下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型对策探究[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25.

[2]玉婷.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分析[J]. 教育,2016(005):197.

[3]徐国友.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J]. 中外交流, 2018, 000(031):62.

[4]高志永.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 好家长, 2018(005):48.

猜你喜欢
激励教育德育工作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立足激励教育,活化语文教学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