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开发从“趣味数学”主题学习开始

2020-09-06 13:57张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6期
关键词:主题学习思维策略

张伟

【摘要】本文就疫情期间怎样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开发儿童数学思维,笔者以主题式教学形式进行研究,通过综合“评估”,开启 “趣味数学”主题学习;而后融入“生活”, 开展“趣味数学”指导;最后实施“评价”,达成“有效性”激励,旨在为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数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数学;主题学习;策略;思维

2020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给小学生的学习、社交、生活等造成巨大影响。怎样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开发儿童数学思维,笔者以主题式教学形式,整合数学学科内容,以生动有趣、便于操作为原则,开展了以“趣味数学”为主题的儿童思维开发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一、综合“评估”,开启 “趣味”主题学习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特殊时期更需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学习状态和环境,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1.问卷摸底,心中有数

评估学生的学习现状,包含了“家庭概况”“学习环境”“个人状况”等因素,涉及的范围广,了解比较精细,花时长。如果能够设计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学生及家庭能在问卷中真实地反映所处的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小学生的个体现状,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2.电话沟通,传递关爱

文字是无声的语言,对于问卷中反馈的有共性的问题,也会有个性的问题。为了让主题学习的效率达到最大化,教师针对问卷中学生反馈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以电话为纽带,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二、融入“生活”,开展 “趣味数学”指导

被疫情困在家中不能到户外的学生没有老师的课堂指导工作,会对数学产生更多的恐慌感。如果教师能将数学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变成有趣的游戏,也就融进了丰富多彩的 “趣味数学”宅家生活。

1.“趣味数学”从数学故事中开始

故事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没有学生不喜欢听故事,数学故事运用贴近生话的例子,将复杂深奥的数学知识化繁为简,丰富而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生动的表现方式会让学生爱上数学,爱上自己聪明的大脑。第一,自读——走进故事天地。《李毓佩数学童话集》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将抽象、单调枯燥的数学知识,渗透于童话故事,深入浅出,儿童读起来轻松。把此书推荐给家长购买,学生自主选择故事阅读,犹如走进了故事的天地。在自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遨游于故事天地,带来一份心灵的愉悦,又增长数学知识。第二,共读——激发探索兴趣。“数学故事”是一条纽带,有助于父母与子女间的双向沟通,又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在主题学习过程中,我们推送了“数学故事屋”阅读记录成长卡,记录下每一个故事阅读的时间,每天固定了一个时间,鼓励学生把书中的数学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讲出来,让家长与学生一起记录、分析、讨论、发表看法……趣味数学就在快乐的亲子交流中迸射火花。第三,导读——引发数学思考。教师的参与,可以引领学生走入一个绮丽而充满遐想的未知世界,一举激活学生沉睡的数学细胞。杨红樱主编的《马小跳玩数学》是学生喜欢一本数学故事,书中故事的难度系数各有不同,为了开拓学生数学思维,可以挑选难度系数较高的故事,结合教材的知识,以小视频或个性化的在线讲解等形式,引发数学思考。

2.“趣味数学”在游戏中发展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易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如果教学方法不当,更会使他们对数学感到枯燥和乏味。如果让学生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针对此,可结合学生年龄阶段、个体情况及家庭情况逐个推送不同方式、不同难度的“趣味数学”游戏。第一,家庭趣味游戏——齐玩“二十四点”。“二十四点”游戏可以考验人的智力和数学敏感性,它能在游戏中提高心算能力及增强数感。主题活动期间,向每个家庭推荐了“24点”的游戏,以亲子游戏的形式开展家庭趣味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第二,个体思维进阶——推送“在线数独”。居家学习期间,向学生推送了“在线数独”公众号,在家每天用大约十五分钟练习。通过自学,循序渐进,由“四宫数独”“六宫数独”进阶到“九宫数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经常在网络交流最多是关于数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游戏中得到开发和锻炼。

3.“趣味数学”于实践中成长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实践。在这次主题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式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推荐《小小会计师》的实践活动,家长可以设定一周或一月为周期,把这一周期内的家庭的费用由学生来保管,每天支出相应的费用,家庭每天产生的費用报给学生,并让学生来整理记录,计算出该周期内的家庭费用。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增强学生生活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三、实施“评价”,达成“有效性”激励

评价具有诊断、反馈和激励等功能。没有评价机制的“趣味数学”主题学习指导,就像没有翅膀的鸟儿,没有办法保持对数学学习的持续兴趣。在主题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就能达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1.发放表格,多元评价

什么事情都贵在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实效。怎样让“趣味数学”主题学生居家学习指导融入学生的生活,成为特殊时期一项习以为常的生活学习,“多元评价表”的发放能为此保驾护航。(见下图)

此评价表是结合“生活数学”主题学习其中一项故事阅读内容及时间进行设计实施,最后的星级评价由儿童“自读”——本人、“共读”——家长、“导读”——教师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既是 “趣味数学”主题学习的“成果榜”,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催长剂”。

2. 给予“奖励”,享受荣誉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享受成就感和荣誉感。给学生各种荣誉标签,是学校老师经常用的精神奖励手段。对于“趣活数学”主题学习指导而言,一份份小小的奖状是激励学生前进、鼓起学生自信心的一味灵丹妙药。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渠道给予由衷的赞美,还可以借助“荣誉证书”发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一名普通的教师来说,特殊时期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远比传统学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更难以驾驭,更难以指导,但是,只有拥有一份爱心,加上一份智慧,“趣味数学“能够带来更多的挑战,更多的收获,更多的惊喜。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材《数学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玲.心理健康教程[M].广东省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主题学习思维策略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探究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模式和结构组织与管理策略的研究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以教师科研与学习实践为案例的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Passage Four